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养殖业相关企业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2-9-20 16:49阅读:173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以下简称:会议),会议提出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以牧原股份、晓鸣股份、湘佳股份为代表的养殖企业,梅花生物、蔚蓝生物为代表的添加剂企业,路德环境为代表新型饲料加工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着力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成效显著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聚焦“提效减量、开源替代”,在需求端压减豆粕用量,在供给端增加替代资源供应,取得了良好效果。2021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亩以上耕地产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指出,供需紧平衡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饲料粮需求持续增长,粮食安全的最突出矛盾在饲料粮。豆粕减量替代既是应对外部供应不确定性的被动选择,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对于养殖者节本、饲料生产者节料、全行业增效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提效、开源、增草,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多措并举促节粮。
此外,9月2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部分饲料养殖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出成功的技术路径,涌现了一批典型案例,为全行业豆粕减量使用作出了示范。经专家评审,优选3类技术模式和8家企业典型案例予以公布,其中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海大集团、大北农、禾丰食品、扬翔股份、铁骑力士等。
上市公司因地制宜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在会上表示,公司通过20年的探索和200多名研发人员的研发,结合智能化、精准化,一日一个配方;其中大量应用晶体氨基酸,大幅减少了豆粕用量;20年来减少了500多万吨豆粕的使用。豆粕用量5%时性价比最高,牧原股份会加大与西湖大学的合作研发,未来目标做无豆日粮。
除了入选典型案例的公司之外,亦有其他多家养殖业相关上市公司表示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中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晓鸣股份从事蛋鸡养殖,该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我们承担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任务项目,其中一项重要课题是蛋鸡多元化精准日粮与玉米豆粕提效减量技术研究,这一课题任务是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推进,目前已经到了实施阶段,所有成果将归国家所有,可供同行业及类似行业学习借鉴。”他补充,“减量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营养评价、动态跟踪、抗营养因子消除、遗传优选、健康保障和免疫调控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蔚蓝生物从事酶制剂研发与生产,亦在减量化行动中颇有贡献。该公司工作人员在回复记者时表示,“饲料添加剂中的酶制剂属于一种非常规原料。近年来,由于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养殖公司更加重视非常规原料对豆粕、玉米等常规原料的替代效果和经济回报,预计这一趋势将成为常态。我们在非常规原料上有较为深厚的研究积累,掌握了上百种饲料原料用酶数据库,并且持续更新,可以有效的解决非常规原料的消化吸收和加工的问题,能提高饲料转换效率,增强畜禽的生长性能。结合这一大数据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平台得到了很多大客户认可。”
主打氨基酸及成套解决方案的梅花生物亦表示在减量化行动中获益,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我公司旗下有完整的动物营养氨基酸类产品,覆盖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饲料级缬氨酸等。饲料中豆粕用量减少,会增加菜籽粕、花生粕、葵花籽粕等杂粕的用量,为保证饲料中整体氨基酸平衡,提高饲养效率,相应需加大饲料氨基酸的添加量。因此,在豆粕减量方案特别增加了饲料类氨基酸的需求,以起到营养平衡的作用,对我们而言是重要的机遇期。”
值得一提的是,从事环保业务的路德环境亦从减量行动中觅得商机。该公司旗下的白酒糟生物发酵饲料产能逐步释放,其产品作为新型功能性饲料原料有明显减量替代效果,得到下游养殖企业的高度重视。2021年,路德环境的相关产品销售5.75万吨,同比增长105.3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114.49%。2022年,路德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先后建成金沙路德项目和汇川路德项目,两个项目投资总额达3.5亿元,规划年产23万吨白酒糟生物发酵饲料,并预计到2023年在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糟生物发酵饲料产能将超过30万吨/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