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黎君:尽早出台监督管理办法先行规范证监会监管的衍生品市场
发布时间:2022-9-6 14:12阅读:109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韩乐)9月6日,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于线上举行。在当日下午的“期货法治建设论坛”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律部副主任陈黎君表示,针对衍生品市场,长期要推动国务院出台衍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条例,短期要争取早日制定出台证监会层面的衍生品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先行规范证监会监管的衍生品市场。
在全行业全系统深入贯彻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之时,深入研讨期货法治建设,谋划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据陈黎君介绍,30多年来,期货市场的法治建设伴随着期货市场整个发展过程。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试点初期,河南省、上海市、广东省等省市就出台了期货市场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是政府规章,先行探索期货市场的法治化。但是由于多方面的不利因素,期货市场很快就出现了风险。为此,国务院出台了10余件行政法规性政策文件,并据此指导和要求证券委证监会等部门清理整顿期货市场,这个客观上开启了期货市场全国层面的法治化进程。
“政策性文件都是问题导向,具有灵活性,缺乏稳定性、系统性。为此,国务院于1999年出台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于2007年、2012年,结合期货市场发展和开放的需要两次修订‘期货条例’。”陈黎君洁表示,在此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明确操纵期货市场、内幕交易等犯罪行为及其刑事法律责任;最高法院出台了期货纠纷审判的司法解释,确定民事裁判标准。证监会也持续配合全国人大有关方面做好期货法立法工作,直至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期货和衍生品法》,这标志着期货市场法治化进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回顾期货市场的法制化进程,是为了总结出发展规律来指导未来期货市场的法制工作实践。陈黎君认为,至少有三条经验可以认真的思考和对待。
一是,期货市场的法制化,始终要以构建和完善服务国民经济的体制机制为目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仍然是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期货市场一切制度设计都应以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作为圭臬
二是,期货市场法治化要充分考虑期货市场的全球特征。期货市场是典型的全球性市场,期货市场要推进高水平双向对外开放,就要研究境外成熟期货市场监管的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实现以要素自由流动为主的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导向的度型开放转变。期货市场的法治化应当充分地考虑期货市场全球性这一重要特点,准确地把握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市场的特征和发展阶段,科学合理地设计产品交易、风控以及跨境监管等制度。
三是,期货市场的法治化应高度重视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应当始终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期货市场法治化的底线。
陈黎君表示,市场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法制建设也应当与时俱进,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接下来,期货市场的法制建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是,深入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扎实做好证监会层面的期货市场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工作,督促指导期货交易所和行业协会完善配套自律规则。今年8月份,证监会清理并公布了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后续还将结合市场发展需要,对一些监管制度做深层次的修订。
二是,针对衍生品市场,长期看要推动国务院出台衍生品市场监督管理条例;在短期内,争取早日制定出台证监会层面的衍生品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先行规范证监会监管的衍生品市场。对从事衍生品业务的机构及展业规范,衍生产品的开发上市销售,主协议管理,衍生品交易及其结算、报告等方面作出规定,并禁止滥用衍生品交易从事规避监管等违法活动。
三是,推动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情况,修订或者出台民事纠纷审判的司法解释,更加科学合理地划分期货交易场所、期货经营机构、交割库等期货服务机构等民事权利义务,细化信用保障机制的安排,督促各方归位。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9 15:43
-
房贷怎么还?每期还多少?(点击测算)
2025-05-29 15:43
-
负债不用愁,点击免费领还款计划表~
2025-05-29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