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们坚信中国股票市场必将振荡向上,那么选择宽基指数资产,长期均衡配置,就是最为理性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2-7-25 08:58阅读:256
我们清楚的记得上周、上个月的事情,其至一年前事情,但对于十年前,其至更早的事情,则记得不那么准确,这是我们大脑的记忆规律。这种规律也导致我们使用单一的时间框架观察市场强弱,并以此判断自己的投资品种优劣。这种只看短期,忽略长期的投资盲区,也导致了我们在股市的起起落落里忙进忙出,最终却两手空空。
上两周我们统计了A股30年和每一年的7月里,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证1000指数的涨跌情况,统计的现象提醒我们需要警惕权益市场在下半年调整的风险。但统计现象不能外推出投资策略,弱市场也会出现突变的逼空,比如2010年10月和2012年12月。
空仓的风险
比较典型的是2012年12月的逼空行情。2012年1月到11月,上证综合指数累计跌幅9.97%,同期创业板下跌更是达到了16.82%,并创下历史新低。尤其是下半年的7到11月,上证综指5个月里4个月下跌,累计跌幅11.02%,但却在12月突然暴涨14.60%,将指数全年涨幅转正为3.17%。如果你在2012年7月选择空仓,一直到11月都会处干择时成功的得意之中,而在12月,却会被突然的市场转折惊的目瞪口呆。
同期跌幅更大的创业板指数,在12月创下历史新低585.44点,而其后2年半,最高涨幅达到4037.96点,最高涨幅689.73%。如果我们在当年7月选择空仓,的确回避了5个月11.02%的下跌风险,但极有可能错过12月的上涨,进而错过未来2年内数倍的涨幅,进而产生新的风险,即在历史的山巅上被诱惑入场,套牢至今。
在A股,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证1000指数下半年同时下跌的年份仅有4年,分别是2008、2011、2015和2018年,除去牛市之后暴跌的2008和2015年,我们重点关注2011和2018年,来研究一下弱市里的防守问题。
防守的技巧
如果我们预判了风险可能到来,又需要保持权益资产的长期配置,那么如何防守,则需要投资者认真的思考。
首先是需要保持大类资产配置的平衡,即股票、债券、现金上有一个较为平衡的配置。平衡既能减缓资产波动幅度,从而具备即使在市场出现极端现象时,也有保持理性的能力。均衡的配置,是建立动态均衡机制的前提,当市场出现预期之外的暴涨或者暴跌时,考虑到自己的非理性和情绪,也有能力调减或者调增权益资产幅度,避免长期的巨大损失。通俗的说,股市里,空仓割在地板上的和满仓套在山顶上的,往往是同一批人,这都是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其次,是配置品种的选择问题。以具体年份举例:2018年初,中美贸易冲突,最终引发了市场持续一年的下行,但2019年市场马上掉头向上,其至2020年疫情的爆发也没有阻挡A股上行的趋势。相比之下,2011年市场更弱,因为其后的2012年市场又疲弱了一年,2011年其实是熊市的中场,此时应该如何选择配置品种呢?
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全面爆发,标准普尔在8月5日晚间宣布自1941年给予美债AAA评级以来的首次调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自AAA降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当时的背景是新兴经济体加息对抗通胀,发达经济体降息对抗衰退,和今年的情况有点反过来。
关干弱市防御,尤其是股债双杀的险恶市场里,大家直觉上觉得要么空仓持币,要么去弱留强,抱团取暖。空仓的风险上面说过了,那么追逐强势股是否可取,让我们用数据说话。我们选择了2011年7月1日交易状态正常的1957只股票,分2011年下半年、2011年12月末至今、2011年7月1日至今三个维度统计其涨跌幅。
首先是按照2011年下半年涨幅排序前20位的股票,如果拉长到11年来看,只有6只上涨,涨幅前10的股票里8只下跌,平均跌幅43.23%,惨不忍睹;如果不是前20里的最后两位在长跑中笑到了最后,整个榜单长期收益率将大幅亏损。由于短期的涨跌,受市场情绪、主题炒作、筹码分布影响较大,短期的博弈结果,就是资金投票的结果,情绪越是激烈,就越容易透支基本面。因此越是弱市里的短跑冠军,将有越大的概率成不了长跑冠军。
但如果我们以2011年7月1日至今的收益率排序,前20涨幅里,只有5只在2011年下半年上涨,另有15只下跌,平均跌幅16.63%。在其后11年里带来巨大超额回报的长跑冠军,不管是比亚迪,还是茅台、中免,在2011年下半年的弱市里短跑表现都乏善可陈。长期的市场表现,最终回归到企业的经营、技术的进步和股东回报之上。
A股的涨跌分布从来都不均匀,本质上,我们投资股票的绩效,来自干国家的发展红利,这种红利渗透到不同行业和不同投资品,进而改变我们对这一类投资品的认知。大多数人对投资品上限和下限的认知,都被局限在自己生长的历史环境里。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房地产20多年的牛市,很难理解为什么当年的人们,其至当年的自己没有全部资产都押在房地产上。今天来看,仿佛房地产,尤其是最核心城市的房地产,是永远都不会贬值的资产。但就在100年前的上海,在30年代名医陈存仁的《抗战时代生活史》里,讲到当时上海巨富哈同的养子,拥有上海南京路80%的房产,但房租连温饱都无法保障;有个苏州富翁,拥有300套大石库门住宅,租金加起来还不够雇一个人收账,干脆放弃了收租。
回到权益资产,以最近正在发行的中证1000指数为例,如果我们2011年7月买入中证1000指数,持有至今,即使是在当前估值分位较低的情况下,累计回报也能达到4438%,年化约4%,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能在当年1957只股票里,排到133位,分位6.8%。因此,既然我们坚信中国股票市场必将振荡向上,那么选择宽基指数资产,长期均衡配置,就是最为理性的选择。当然,从自我终身学习的角度讲,我们也可以深度的研究某些行业和企业,并进行配置,但这种配置和调整,是以深度研究和持续跟踪为前提的。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05
-
存款利率连降,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该如何选择?
2025-07-28 13:05
-
牛市信号渐显,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稳稳把握机会?
2025-07-28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