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四十人论坛:应尽快恢复IPO解除股票减持限制
发布时间:2015-8-19 07:46阅读:893
由于中国经济的体量越来越大,“宏观稳住”的难度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昂贵,由此造成的新的效率损失和机制扭曲与“宏观稳住”的政策初衷也愈益背离。与此同时,随着“微观放活”和“社会保底”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国经济和社会抵御周期性波动的能力越来越高,防止经济波动扩散到社会与政治层面的“防火墙”越来越坚固,决策层适度放松“宏观稳住”的条件日趋成熟。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可考虑更加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减税、消费补贴等)来稳增长,继续通过改革开放、放松管制等“微观放活”政策来协助“宏观稳住”,同时适度放松对“宏观稳住”的要求。
“宏观稳住”难度提升
在“宏观稳住、微观放活、社会保底”的政策思路下,过去两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决策部门通过稳增长、防风险等“宏观稳住”措施为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令其能够在加速经济转型、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在没有采用大规模刺激政策的情况下,决策部门通过适时预调微调、创新定向调控工具、推动结构性改革等手段达到了“宏观稳住”的效果,实属不易。
然而,由于中国经济的体量越来越大,“宏观稳住”的难度越来越高。首先,由于投资占GDP近一半,稳增长必须稳投资,而这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很可能超出我们现有金融体系的融资能力。
其次,由于房地产、制造业等行业已出现趋势性拐点或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企业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在传统行业里越来越难以发掘到具有盈利前景的投资机会,致使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相关借贷需求萎缩,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的风险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再灵敏,降息、降准乃至数量宽松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有可能事倍功半。
再次,由于“新常态”下各类经济主体的激励机制、制度约束和行为模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稳增长政策(如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的传导机制已不如以往那样畅通,基础设施投资在“稳投资”中的作用有所减弱。
另外,在经济增速不断下滑的压力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现金流恶化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压力增大,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自身的稳健性下降,这不但削弱了它们给实体经济融资的能力和意愿,也令金融体系自身的风险上升。
最后,由于“宏观稳住”所需动用的资源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由此造成的新的效率损失和机制扭曲与“宏观稳住”的政策初衷也愈益背离。
明年经济增速或降至6.5%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在今后2-3年里,“宏观稳住”的难度会增大,宏观层面的波动性会提升。我们预测,2015年实际GDP增长率会略低于7%(6.8%);估计2016年会进一步下滑到6.5%左右,甚至更低。受其影响,企业盈利会进一步下降,就业压力有可能上升,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趋势应该不会有明显改善。房地产市场虽然出现了新一轮复苏,但其可持续性应该弱于以往几轮的上升周期。在企业盈利没有改善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亢奋有可能带来资产价格的巨大波动。这些因素都会加大整个金融体系承受的内部与外部压力,进一步增加“宏观稳住”的难度。
根据我们的测算,今年上半年,金融业为实际GDP增长率贡献了大约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的0.72个百分点几乎增加了一倍。考虑到去年下半年的基数较低,估计今年下半年金融业增加值仍将保持较高增长,不过其增速会比二季度有所回落。即便如此,下半年金融业为GDP增长的贡献仍可能达到1个百分点。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回暖,房地产业增加值在下半年的增速也会进一步提升。再加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估计第三产业整体仍会保持8%以上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不出现大幅度下降,实际GDP增长率在今年下半年应可保持在6.5%左右,全年实现6.8%的增长,基本达到年初制定的7.0%的目标(见图1)。
然而,随着基数逐渐提升以及股票市场逐渐理性化,预计明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会大幅回落,其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也将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我们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在2016年仍将进一步下滑,很可能降至10%以下。受其影响,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速仍可能进一步回落。这意味着,2016年的经济增长率很可能会下滑至6.5%左右,甚至更低(见图1)。届时“宏观稳住”的压力会更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五一假期股市休市安排来了,连休5天,这些事情提前规划!
2025-04-24 15:31
-
2025年五一国债逆回购操作攻略,6天收益轻松拿!
2025-04-24 15:31
-
2025年证券公司新客理财哪家高?(附理财收益计算器)
2025-04-24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