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 外强内弱延续 铜价窄幅震荡
1、宏观方面,海外方面,俄乌地缘仍在持续,增加供应链的不稳定性;美联储最新公布的 3 月议息会议纪要比市场预期更加鹰派,美元指数再度上行,抑制了铜市场情绪;国内方面,疫情牵动人心,但这也使得市场担忧终端需求情况,亟待稳增长措施加码,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均也有预期。
2、供给方面,3 月电解铜产量预测值为 86.59 万吨,环比增加 3.6%;但进口持续亏损,或影响后续进口量的判断。需求方面,疫情影响下国内消费整体来看有所转弱。库存方面来看,LME 近几个交易日持续累库;国内库存本周亦小幅增加。
3、俄乌战事的延续、海外接连走高的通胀预期以及国内稳增长预期依然是支撑铜价的有利因素,市场也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节奏落后于通胀表现,因此宏观上对铜制约力度有限。基本面方面,二季度是制造业旺季,下游也存在补库预期,但疫情仍对生产活动产生一定影响,旺季或表现“不旺”。综合来看,LME 连续累库叠加国内疫情影响,短暂抑制盘面市场情绪,但预期仍然支撑着盘面,内外铜价维系高位震荡走势。
镍: LME 空单集中度仍过高 风险未完全释放
1、本周 LME 镍震荡走高,周涨幅 2.31%至 33990 美元/吨,振幅达到 50.63%;国内沪镍表现偏弱,周度小幅下跌 0.99%至 218710 元/吨。按照进口盈亏平衡算,二者差价在 2.8 万元/吨左右,国内进口持续亏损。LME 镍虽然波动逐渐回归正常水平,但从 LME 库存以及空单集中度来看,风险仍未彻底释放。
2、从国内二季度供求预测来看,供不应求维系,内外价差严重倒挂下的二季度进口情况也不容乐观,若一级镍品进口大幅减少,供求紧张局面可能扩大,这既是镍价支撑基础,也是内外反套的基础,但目前情况下做空 LME 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不建议参与。
3、虽然从基本面去推镍价仍然易涨难跌,逢低买入最为稳妥,但 LME 镍挤仓造就的历史性高价,不仅仅传统的不锈钢产业链较难接受,新能源电池需求在成本压力下也颇为尴尬,从这方面来说镍价已然存在“泡沫”,在“泡沫”基础上去预测镍价还能涨多少并不明智,因此建议投资者对二季度镍价多看少动,等待 LME 镍挤仓事件风险充分释放。
铝:疫情持续干扰,铝价短期承压
本周铝价震荡走弱,8 日收至 21825 元/吨,周度跌幅 3.6%。
1.供给:清明节后国内复产节奏较为良好,预计 4 月全国新增复产规模在 50-60 万吨附近。一季度云南水电相对充裕,云南宏泰及其亚分别新增 10 和 6 万吨产能,云铝及神火将复产共计 8 万吨产能。广西百矿田林及隆林将提供 10 万吨新增产能,甘肃中铝连城、青海西部水电、青海海源绿能及山西华润也将各自复产 5 万吨,此外河南焦作及山西兆丰也将各自顺利复产 3 万吨与 2.5 万吨产能。
2.需求:因江苏等下游生产集中地疫情管控再度趋严,原料运输持续受阻、货物积压下,下游龙头加工企业周度开工率再度下跌 0.7%至 66.6%。除铝型材企业因订单充足且部分停工企业开始复产,开工率大幅回涨 11%至 74%外,多数板块开工率维持降势。铝板带受到影响最大,开工率跌 3%至 78%;再生铝开工率减产 1.8%至 50.3%;因成本及原料双重压力,铝箔及铝线缆企业开工率分别下跌 1.4%和 1%至80.7%和 53%。本周铝棒加工费稳中有升,临沂河南持稳,新疆广东价格上调 60 元/吨,无锡包头上调130-150 元/吨;铝杆价格涨跌不一,内蒙持稳,山东广东价格下调 40-50 元/吨,河南上调 100 元/吨;铝合金全线下跌,A380 及 ADC12 系列下跌 300 元/吨左右,A356 及 ZLD102/104 下调 950 元/吨。
3.库存:交易所库存方面,LME 库存本周整体去库 2.2 万吨至 61.58 万吨;沪铝累库节奏有所放缓,本周累库 0.16 万吨至 30.74 万吨。社会库存方面,氧化铝库存走势较为平缓,本周去库 0.3 万吨至 37.9万吨,当前库存居于历史低位;疫情影响下多地滞销、铝锭社库出现大规模累库,本周累库 2.2 万吨至114.2 万吨;本周铝棒维持加速去库节奏,去库拐点较往年提前,整体去库 0.7 万吨至 16.8 万吨。
4. 观点:清明节后疫情压力仍存,云南复产节奏山东山西等地电解铝厂在防控管理下能维持正常生产节奏,但物流影响较大,企业普遍存在铝锭及中间制品滞销滞留难题,下游直供铝液比例骤减、铸锭比例大幅增高,预计 4 月中旬前国内铝锭社库将持续累库。当前基本面偏弱运行;短期疫情影响较为显著,内需相对提升空间不大,旺季周期存在一定后移可能。若疫情开始好转,铝型材或引领下游需求率先复苏,长期来看铝价仍有支撑,投资者不必过度悲观。
锌: LME 大幅出库 出口盈利窗口已时有打开
1. 供应: 3 月 SMM 中国精炼锌产量为 50.13 万吨,环比增加 4.29 万吨,同比增加 0.9%。2022 年 1~3 月精炼锌累计产量为 147.7 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减少 2.19%。3 月产量同比增幅不及预期,主因几家冶炼厂受限于运输,原材料补充不及,导致开工上行不足,另有几家冶炼厂因突发检修而减产。SMM 预计 2022 年 4 月国内精炼锌产量环比增加 0.23 万吨至 50.36 万吨,同比去年减少 0.15 万吨或0.29%,总体增幅仍不及市场预期,主因云南一冶炼厂检修,影响量较大。总体来看,锌冶炼厂整个一季度产量恢复不及预期,而四月亦无较大增量期待,供应端持续偏紧。
2. 需求: Mysteel 调研数据显示上周全国钢厂镀锌板卷开工率周环比提升 1.02 个百分点至84.69%、产量周环比增加 0.8 万吨至 84.48 万吨、库存周环比减少 2.34 万吨至 181.26 万吨;上周全国钢厂彩涂板卷开工率周环比上升 0.88 个百分点至 76.32%、产量周环比增加 0.46 万吨至 15.05 万吨、库存周环比减少 1.5 万吨至 44.67 万吨。
3. 库存:SMM 社会库存周环比增加 0.52 万吨 27.80 万吨,上海市场,由于疫情管控原因,上海几无出库,仅个别仓库有少量到货,而虽部分持货商或有出口打算,但量并不大,且因提货困难,上海延续累库;天津市场,整体到货相对稳定,但由于清明节假期,叠加河北因未解封而交通受阻,市场下游开工率疲软,整体延续累库;广东市场,到货节奏因疫情受到抑制,到货量较少,市场微弱累库。上期所库存增加 336 吨至 17.65 万吨,同比增加 49%;LME 库存减少 1.2 万吨至 12.57 万吨,同比减少54%。
4. 观点: LME 库存周内减少 1.2 万吨至 12.57 万吨,出库量大幅增长,主要出库地在东南亚。但是从现货升贴水来看,欧洲地区现货升水周环比上涨 2.22%至 430-490 美元/吨,东南亚现货升水反而周环比下跌 10.34%至 120-140 美元/吨,显示当前全球地区间供需矛盾差异较大。从 LME 持仓和仓单集中度来看,集中度较高,谨防外盘
锡: LME 美欧大幅交仓 而马来出库或基本面向国内
1. 供应:①根据 SMM 调研了解,3 月份国内精炼锡产量为 15196 吨,环比增加 24.92%,同比增加 5.26%,累计同比下降 2.81%。进入 4 月国内主流冶炼厂生产稳定,仅个别冶炼企业目前仍处于检修阶段。4 月国内冶炼厂产量在企业整体维持平稳状态下预计环比变动不大,SMM 预计 4 月国内精炼锡产量在 15578 吨。②印尼 3 月出口 6675 吨,同比增加 10.5%。一季度累计出口 1.47 万吨,同比增加 1.2%。对中国出口 2200 吨,但上个月上海港口清关拥堵,印尼进口锡到货集中在广东和江苏港口,从市场报价量来看到港量仅在 1000 吨左右,另一部分已延至本周至下周到货。
2. 需求:下游焊料企业目前生产整体维持稳定,企业按需采购为主。本周锡价回落带动了部分需求释放,盘中挂单采购数量增加。上海地区疫情持续使得周边地区物流不畅,长三角地区部分焊料企业已转向广东地区采购原料。
3. 库存:上期所库存周环比增加 451 吨至 2557 吨,LME 库存周环比增加 475 吨至 2820 吨。
4. 观点:一方面,国内因为疫情扩散,上海地区封控已辐射影响周边,虽上海本地并无下游加工企业,但作为主要物流集散地和仓储地,上海物流停滞对下游采购造成较大影响。而周末,广东疫情重新抬头,前车之鉴,防控或将趋严,华东华南两个主消费和贸易地均在防控,对消费将形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孟连县再度全城核酸,国内对缅甸关口已关闭,而佤邦当地疫情蔓延未见拐点,进口矿减量虽短期内不会影响冶炼厂生产,但仍需对长期影响保持关注。而 LME 连续三天大幅交仓,比利时交仓 775 吨、美国交仓 445 吨,或显示海外市场消费已显疲弱。当前国内疫情影响较大,供需两端均受限,多空持续博弈,价格或仍以震荡为主。
豆一: 现货稳定运行,期价高位震荡
一、现货方面:
1、本周国产大豆价格保持稳定的走势,价格变动不大,黑龙江海伦地区毛粮收购价格为 3-3.05 元/斤,安徽淮北净粮装车价为 3.32-3.36 元/斤;
2、国产大豆拍卖:4 月 2 日全部流拍,4 月 8 日成交率为 31.6%,成交均价为 6022 元/吨,溢价为0。进口大豆拍卖:4 月 7 日计划拍卖 50.15 万吨,成交 24.30 万吨,成交率 48.45%,最高 5060、最低4710、均价 4870.46 元/吨;
3、贸易主体收购价格稳中有降,以中储粮哈尔滨直属库为例,2021 年底收购价格为 3.12 元/斤,3月底下调至 3.08 元/斤;
4、政策方面,2021 年度,国产大豆产量下降明显,2022 年,国家提出“稳玉米、扩大豆”的种植政策,其中黑龙江省计划扩种 1000 万亩,内蒙古计划扩种 430 万亩,预计大豆产量将增加 200 万吨左右;
5、2022 年度,黑龙江地区包地成本普遍上涨 15%-20%,叠加农资、化肥价格的大幅上涨,新季大豆种植成本预计上涨 0.3 元/公斤左右。
二、期货方面:本周豆一期价继续高位震荡,主力 2207 合约冲高至 6350 元/吨遇阻回落,后在 6150 元/吨获得支撑,由于基本面情况不明朗,资金持续流出,最新总持仓量已不足 15 万手。
三、操作建议:国内大豆需求端表现疲软,中储粮持续拍卖对豆价产生一定压制效果,大豆上涨难以找到突破口。近期进口大豆价格大幅攀升,此外由于地租、农药等成本的大幅提高,种植成本端亦对豆价形成支撑,因此豆价也不存在大幅走低的可能,维持豆一期价高位震荡的判断。
油脂油料: USDA 供需报告利多兑现 油脂油料企稳
1、周五美国农业部发布 4 月供需报告,如期下调南美大豆产量、上调美豆需求、下调中国大豆进口需求,令全球大豆库存、美豆库存继续下调,利多市场。供需报告后,美豆期货价格继续上涨,价格逼近 1690 美分。后期能否突破 1700 美分需要看两点:一是谷物播种进度。随着这次报告落地,南美对市场的影响基本结束,市场关注点转向北半球播种。油料播种还需要等到 4 月末 5 月,目前播种焦点在于谷物,美豆预计被动跟随美麦和美玉米运行。二是需求,近期美豆无论是压榨需求还是出口需求都表现强劲,未来供需报告中还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美豆库存还有继续趋紧的可能行。总的来说,美豆震荡走强中,保持多头思路。
2、本周豆粕现货价格涨跌不一。全球大豆尤其是美豆供给紧张,美豆坚挺,但升贴水下降,令大豆进口成本回落。船期预报,4 月大豆到港量将增加,叠加国储每周 50 万吨大豆拍卖,国内大豆供需逐渐改善。下周油厂开工率有望增加。需求方面,生猪价格改善,肉禽价格跟随走高,养殖户预估利润改善,补栏积极性增加,利好饲料消费。豆粕供需均改善,库存有望小幅累库。目前豆粕基差已经下降至 350-550 元/吨左右,基差下方空间有限。操作上,9 月合约多单参与。
3、美国农业部 4 月供需报告中维持全球油脂去库存预估,但大大缩窄了库存降幅,基于棕油产量增加及需求下调。这支撑了近月合约,但打压了远月合约,9 月合约承压,近远月价差预计扩大。下周一11 号 MPOB 报告将发布,预计马棕油库存增长 0.5%至 153 万吨,五个月来首次增加。考虑到穆斯林斋月,4-5 月棕油产地产量压力不大,需求存在刚性,产地库存累库有限,支撑价格易涨难跌。俄乌冲突继续限制葵油出口,也利好于国际油脂价格。国内方面,现货供需两淡,阶段性平衡,库存及基差均稳定。期货预计震荡走高,逻辑在于国内疫情有好转继续,居民可以局部自由活动,再叠加部分区域放开,终端需求有望改善,油脂现货成交或转好。操作上,油脂区间运行中,支撑位压力位明显,可依照区间保持多头饲料。
鸡蛋: 现货小幅反弹,主力合约高位震荡
1、供应、成本对蛋鸡继续形成支撑,下游环节顺势拿货,本周鸡蛋现货价格延续小幅反弹。4 月 8日,全国鸡蛋平均 4.46 元/斤,节前上涨 0.15 元/斤。
2、父母代存栏量历史高位,对应鸡苗供给充裕。因部分市场流通受限,养殖单位整体补栏积极性不高,目前多数企业鸡苗订单排至 5 月份。短期供需稳定,本周鸡苗价格环比持平。淘汰鸡价格环比上涨,老鸡淘汰量环比上周增加,但由于市场可供淘汰的老鸡量较小,本周老鸡淘汰量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根据目前在产蛋鸡存栏,以及历史补栏量推算,9 月前,鸡蛋供给延续小幅增加概率较大。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供给大幅增加概率较低。
3、短期需求仍受疫情影响,相对弱势运行。清明节过后,鸡蛋需求将逐渐增加。随着后期各地疫情稳定,终端需求大概率回升。中秋节前,鸡蛋终端需求将达到全年最高点。
4、本周,主力资金已由 2205 合约转移至 2209 合约。从目前基本面数据推断,中秋节前,鸡蛋供需对鸡蛋价格形成利多,中长期维持看多思路不变。根据前 2 年鸡蛋期货价格走势规律来看,5、6 月期价回调概率大,目前鸡蛋 2209 合约高位运行,警惕后期高位回调风险。后期关注饲料价格变化以及补栏情况对鸡蛋价格的影响。
玉米、淀粉: 美麦、玉米震荡盘整,国内延续震荡
1、外盘:周五报告后美麦继续攀升,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下调全球小麦出口预估,支撑美麦上涨。CBOT 交投活跃的小麦上涨 7.49%,创 3 月 4 日以来的最大周线涨幅。4 月供需报告中,农业部将全球小麦期货期末库存预取下调 309 万吨,至 2.7842 亿吨。4 月 USDA 报告公布后,美玉米价格持续坚挺。3 月末季度库存把报告中美国农业部下调美国玉米库存,同时预计新年度玉米播种面积下降,这对美国玉米价格提供支撑。
2、国内:本周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稳定运行。产区疫情对物流环节影响较大,吉林地区玉米外流难度较大,港口到货量持续低位,购销相对清淡,港口整体以消化库存为主。疫情对玉米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在延续,因玉米到货量不足导致部分装船需求及预期有所延误。目前贸易商以观望为主,购销活动较少,短期内继续关注各地疫情形势。本周小麦市场价格延续下跌态势,市场购销清淡。制粉企业面粉订单稀少,开机低迷,部分企业处于停机状态,小麦收购积极性进一步减弱。
3、期货:4 月初国内疫情导致玉米运输受阻,市场普遍预期疫情结束后玉米先跌后涨。期货市场中5 月资金向 9 月合约转移,9 月合约多空矛盾集中在下游消费与新季玉米种植进度及成本。二季度国内谷物市场仍需持续关注国际谷物、国内替代及饲料养殖需求,预计 4 月玉米价格震荡盘整,5 月有望继续恢复上涨。
生猪: 清明需求不及预期,猪价再度弱势下行
1、期货方面
(1)本周生猪期货价格偏弱震荡,主力 2205 合约在清明假期过后再次走弱,最新报收 12675 元/吨,远月合约走势相对稳定,2209 合约最新报收 17365 元/吨;
(2)本周生猪期货总持仓量较上周增加 0.1 万手至 11.9 万手;
2、现货方面
(1)清明节以来,猪价震荡偏弱调整。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部分区域市场调运不畅、运输费用上涨;部分区域规模场出栏难度较大,存在降价出栏现象;北方白条猪肉走货不畅,屠企降价采购意愿较强,但生猪出栏受阻,屠企降价采购难度较大。清明节全国多地倡导就地过节,餐饮旅游等受限,消费受抑制明显;清明节假期前一天及假期第一天国家收储 4 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但对市场的支撑作用不大。整体市场供需表现有所僵持,猪价震荡偏弱调整;
(2)周五交割基准地河南生猪现货价格为 12.25 元/公斤,较清明节前下跌 0.2 元/公斤,周末猪价继续下跌至 12 元/公斤左右;
(3)清明小长假已过,清明需求整体不及市场预期,小长假过后猪价再次转弱,此外近期上市猪企陆续公布了 3 月份生猪出栏数据,其中牧原出栏量为 598.6 万头,同比增加 111.3%,傲农生物出栏量为36.06 万头,同比增加 59.1%,市场对于下半年生猪产能去化的进度上产生疑虑;
(4)清明假期后鸡肉冻品上涨热潮减弱,且新冠疫情影响物流运输,鸡肉冻品走货放缓,因而毛鸡价格涨后调整,但市场挺价意愿浓烈;
(5)外购仔猪育肥利润为-282.58 元/头,亏损较上周收窄 10 元/头,自繁自养育肥利润为-511.57元/头,亏损较上周收窄 20 元/头。
3、操作建议:当前猪价低迷,叠加饲料价格高企,预计生猪产能将在今年下半年加速退出,按照去年 6 月份以来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平均速度推算,今年 7 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将接近 4100 万头的正常保有量水平,那么 2023 年一季度生猪供给会恢复至正常水平,猪价才会迎来新一轮猪周期的上涨段。短期猪价上行压力较大,2205 合约可继续逢高沽空。
白糖: 价格稳步上行 中期持续看好
原糖:俄乌局势久拖不决,市场普遍认为原油价格高位震荡概率较大。受此影响,巴西国内乙醇价格不断刷新高点,利好未来糖醇比价。食糖消费方面,市场对于今年夏季预期普遍较好,印度出口形势良好侧面印证了消费向好的局面。国内方面:截至 3 月底广西累计产糖 604.62 万吨,同比减少 20.51 万吨,产糖率 12.18%,同比减少 0.58 个百分点;累计销糖 227.78 万吨,同比减少 2.19 万吨;产销率 37.67%,同比增加 0.88 个百分点。受多地疫情影响,目前销售仍未完全恢复,现货报价 5730-5840 元/吨。预计随着天气回暖,终端有一定补库需求。配额外进口成本约 6470-6560 元/吨。小结:基本面上看目前对于巴西油价传导路径不宜过早乐观,巴西本榨季产量仍有望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但通胀预期下,产量小幅增加的利空已被消化,资金对于糖价预期偏强,加之消费回暖,原糖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概率较大。国内短期库存压力仍存,但受益于外围环境改善,盘面情绪乐观,9 月合约上线有望抬升。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报告仅面向我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客户。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