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Mini led
发布时间:2022-3-9 10:18阅读:741
Mini led
相信朋友们平时买手机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被厂家介绍产品这款产品屏幕是采用miniLED的,他的显示效果是更清楚之类的。抛一个问题那你当时听得时候懂了吗?会不会认为这是忽悠你的,以及为什么它的性能更加优越,下文就给大家来讲讲miniLED到底是什么,一起解析一下其产业链,解答一下疑惑甚至看看是否蕴含了投资机会。
LED是发光二极管英文名称“LightEmittingDiode”的简称,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相比白炽灯和节能灯等传统照明灯具,具有使用寿命长、能耗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MiniLED则是指100~300微米大小的LED芯片,芯片间距在0.1~1mm之间,采用SMD、COB或IMD形式封装,往往应用于RGB显示或者背光。
传统LCD难以实现超大尺寸显示,而LED显示具有亮度高、可实现超大尺寸特点,所以渐渐被led取代。传统LED主要应用于户外超大尺寸显示,近年小间距LED兴起,该显示技术具有无拼缝、显示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势,且近年来成本下降较快,形成对LCD与DLP替代趋势。小间距LED应用范围已从政府公共信息显示领域扩展到交通广告、会议室、电影院、租赁市场、HDR市场、零售百货等商业显示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直接显示领域,MiniLED作为小间距显示屏的升级,提升了可靠性和像素密度,可以用于RGB显示。在背光领域,MiniLED背光技术在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等方面优于普通LED做背光的显示屏,与OLED直接竞争。大尺寸OLED屏幕成本高昂,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在家用TV和显示屏领域应用有局限性。
行业空间
四个增量!
在TV方面MiniLED克服了OLED成本高,规格不灵活,寿命短等缺点,在电视屏领域有望率先替代OLED的高端屏幕,并逐渐向中低端电视屏发展。
在笔记本电脑与平板方面MiniLED具动态局部调光能力,可增强画面真实生动度搭载MiniLED技术的笔记本和平板具有高对比度、高亮度、广色域、原彩显示等优点。2021年春季,苹果发布全球首款搭载MiniLED背光的平板产品iPadPro,有望引领风尚,加速MiniLED在笔电、平板领域的应用。
另一增量市场!汽车,手机,VR!Trendforce预测,智能手机,汽车,VR等有望在2022~2023年开启MiniLED商业化元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覆盖率的逐步提升,MiniLED显示有望在车载显示市场加速渗透。搭载MiniLED技术的车载显示器具有高对比度、高亮度、耐久性、高适应性等特点,可以很好地适应车内复杂的光线环境,可以更好地满足汽车制造商的需求,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另外MiniLED直接显示多应用于商显市场,应用方向包括影院显示、交通广告、租赁、体育比赛等高端民用市场,MiniLED为电影屏幕带来优质视觉体验,其优异特性,可以更好地匹配大交通广告不同场景要求;租赁显示领域超高清显示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和艺术效果。
受益于以上行业景气度及产能扩张,据Arizton预测,2021-2024全球MiniLED市场规模有望从1.5亿美元增至23.2亿美元,其间每年同比增速皆高达140%以上。根据其测算和产业跟踪,这个数据显著低估市场的增长弹性。随着三星、苹果等主流品牌导入MiniLED背光,引领终端市场创新热潮。据TrendForce预测,TV和平板是率先启动商业化的终端;智能手机,汽车,VR等有望在2022~2023年开启商业化元年。
产业链条
LED芯片产业链包括原材料,LED外延生长、LED芯片制造、LED封装和LED应用五个主要环节,其中产业上游包括LED原材料,LED外延生长、LED芯片制造,中游为LED封装,下游为应用。LED外延生长与LED芯片制造环节是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下游应用是行业需求增长的来源。从中国LED产业链产值来看,占比最大的是下游应用,2019年达85%,同时LED中游封装占比11.8%,上游外延芯片仅占比3.2%,可以看出LED产业是应用需求导向型行业。
上游:芯片制造
MiniLED上游芯片制造是在蓝宝石、SiC或者硅片等衬底上制造GaN基/GaAs基外延片,再经过刻蚀、清洗等环节得到不同类别的LED芯片。由于LED产业的多年的发展,设备与工艺已较为成熟,且MiniLED对切割和转移精度的要求还未达到MicroLED那么严苛的程度,因此其芯片制造难度相对较低,芯片厂仅需通过改进和优化工艺即可实现从常规尺寸到Mini尺寸的跨越。MiniLED芯片尺寸微缩化,芯片设计转向倒装结构,目前技术路径基本成熟,国内厂商具备量产能力。
在产值方面2021年中国LED芯片产值约为218.4亿元,预计到2026年中国LED芯片产值将达到278.74亿元。但LED芯片行业为重资产周期行业,从建厂到量产需要2.5年左右。吸收了2018年、2019年行业低谷教训后,各家厂商对于扩建产能变得更为谨慎,仅在优势领域进行小幅扩产,行业竞争变得更为有序。未来高端技术与经营效率这两方面将成为行业关键竞争因素。从产能来看,根据CSAResearch数据,2019年全球芯片厂商的CR10为82%,2020年这一比率上升至84%。在中国市场,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乾照光电、聚灿光电、蔚蓝锂芯五家企业按收入统计的市占率2019年合计达68.97%,2020年合计达80.43%。
MiniLED中游:封装&模组
中游封装端是将芯片在固晶、焊线、配胶、灌胶固封环节后,形成颗粒状成品,主要起到机械保护、加强散热、提高LED性能和出光效率以及优化光束分布等作用。
封装由多种技术路径并存,其中直显封装IMD/COB方案共存;背光封装COB/COG方案并行,背光驱动存在PM/AM两种模式。SMD封装技术是目前工艺成熟、成本低廉的封装搭配,其将在中低端MiniLED产品推广中使用。而倒装COB技术,则是面向未来的新型封装技术,长期来看,其发光效果优势、可靠性优势和高密度排列优势将被进一步放大,有望实现对SMD技术的替代。传统LED中游封装环节技术要求较低,厂商格局较为分散,相关公司营收规模和体量较小,MiniLED技术加成下,上游芯片端指数级增量,带来模组价值显著提升,相关市场空间和技术弹性较大。
LED在封测端厂商主要包括国星光电、木林森和鸿利智汇等大陆厂商以及隆达电子等台湾地区厂商。大陆厂商如国星光电、鸿利智汇和瑞丰光电均已实现成熟产品出货。其中,国星光电已与多家国内外显示企业深度合作,多款大尺寸TV背光产品已实现量产。
瑞丰光电已与国内外知名电子企业在平板、笔记本电脑、电视等显示应用上紧密合作开发了各类MiniLED背光和显示产品方案,并领先市场发布了多项MiniLED产品。
在基板端,现阶段PCB基板是终端厂商根据市场需求,并综合成本和性能后的选择。但长远来看,随着MiniLED需求放量,玻璃基板有望形成规模化出货,其成本也将被摊薄。届时,玻璃基板竞争优势将充分展现,并有望实现对PCB基板的替代。
全球龙头鹏鼎是业内少数掌握MiniLED背光电路板技术的厂商,且公司已于淮安园区进行产能布局,一期工程于2020年年底投产,二期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投产。鹏鼎控股还是苹果iPadproMini背光屏HDI板供应商。
产值方面,2021年中国LED封装市场规模为946.41亿元、预计到2026年中国封装产值将达到1207.89亿元。
下游背光端
MiniLED背光是将MiniLED作为LCD面板的背光源,使其具有超高对比度、高色域、高动态范围(HDR)的优势,从而大幅提升显示效果。相比于传统背光,MiniLED背光能在更小的混光距离内实现更好的亮度均匀性,且由于采用局部调光设计,其拥有更精细的HDR分区,并大幅提升液晶显示的对比度。
Mini背光是在室内市场中对LCD技术的提升与增强,成长逻辑主要在中大尺寸(10-110寸)高端市场先替代OLED等,成本下降后有望再逐步下沉至中高端市场。
2019年以来,MiniLED背光技术逐步应用于高端显示器、4K/8K大尺寸电视、笔电及平板当中。目前MiniLED背光电视的成本相对普通背光类电视偏高,Mini背光产品前期主要定位高端市场:大尺寸方面,电视以65寸、75寸、86寸为高端主流机型;中小尺寸方面,笔记本电脑与平板以中高端系列为主。集邦咨询调查显示,在中大型显示屏市场,MiniLED背光LCD面板的估计成本是同尺寸和分辨率普通LED背光成本的2.2~3倍。以65寸4K电视为例,传统背光模组价格为100-400元人民币,若采用高端侧入式显示器模组,成本约为350美元;若采用带有量子点增强膜的LED背光LCD模块,成本约为600美元;若采用被动式驱动MiniLED背光(约1.6万颗LED芯片)的显示器模组,成本约为650~690美元。MiniLED背光分区数量与MiniLED芯片数量直接相关,较高的分区数量对应着大量的MiniLED芯片和高端封装技术,而较低的分区数量则仅需少量MiniLED芯片和普通封装技术。
根据Trendforce数据,在MiniLED产品中,背光模组成本占整体显示屏成本比例高达66%。因此,MiniLED背光仍存在巨大的降本空间。
下游直显端
MiniLED直显已于2018年量产,起初主要用于商业广告与户外大型显示等,目前在LED产业链厂商布局下已具备技术、产能、良率条件,有望进入4K/8K大尺寸LED显示领域。
MiniLED直显具有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高速响应、低功耗和长寿命等优势,主要应用于办公会议显示等室内商业显示市场。
MiniLED显示面板的设计理念是将MiniLED芯片直接作为显示像素点,以此提供成像的基本单位,从而实现图像显示。其具有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高速响应、低功耗和长寿命等优势。受限于芯片尺寸,MiniLED面板无法做到百寸以下,因此消费类显示市场仍需静待MicroLED技术成熟后开启。
直显制造商包括利亚德、洲明科技、雷曼光电和兆驰股份等。
2020年,利亚德与晶元光电在无锡成立全球首家Mini/MicroLED量产基地,主要研发Mini/MicroLED的巨量转移技术,同时基于对全产业链的整合,生产自发光与背光模组。
洲明科技已拥有MiniLED显示屏标准产品线,并实现P0.9MiniLED产品批量生产。
兆驰股份MiniRGB产品已完成主流产品定义,实现110寸、135寸、162寸4K显示,公司还向上游芯片延伸,MiniLED芯片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2014-2019年,我国小间距LED市场规模由9.5亿元增长至8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3.6%;预计2020-2024年间,我国小间距LED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8亿元左右。
除此之外产业链下游品牌厂商,下游品牌厂商加速布局中游,未来在巨量转移技术趋势下,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趋势料将更突显,其中苹果、三星等品牌厂商积极布局Mini背光平板、电视等。
三星Mini主耕背光电视领域,Trendforce预估2021年MiniLED电视达440万台,三星目标出货量200万台,据ETNews,2020年三星投资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亿元)于越南建立50余条MiniLED产线,于Q4开始移入制造设备,持续推动Mini背光电视量产,目前三安光电Mini背光芯片已批量供货三星,有望持续受益。TCL品牌目前Mini背光电视规模最大,2020年TCL背光电视全球市占率接近90%,TCL华星有望成为MiniLED核心供应商。苹果积也极推动MiniLED向IT产品渗透,LED是A客户未来五年内的重要推广技术,台湾面板厂商晶电、隆达有望受益A客户产业链。
怎么样?以上就是miniled产业的简单梳理,希望朋友们读完之后能够在心中形成一个大致的链条!最后做个总结,当前MiniLED背光技术成熟,已实现量产出货,目前正处于产业化落地期。背后所蕴含的投资机会都在上文了!
声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文中所有观点完全是个人投资感悟,仅供参考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可转债是什么怎么玩的?一文读懂!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