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市心理学如何看待股票市场
发布时间:2022-2-18 09:56阅读:171

其实,巴菲特的投资心理学是其获得成功的基础,投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投资行为。在巴菲特看来,所有投资行为心理学的因素聚集在一起然后反映在一个人身上.就像一块大磁铁将周围的铁质物质都吸附在自己身上一样。
人类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局势不利比局势有利时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不对称的趋利避害心理。如果将这个原理应用于股市,就意味着投资者损失钱的痛苦程度要比因选择正确而赚钱的兴奋程度大2倍。这个思维逻辑在宏观经济理论中也是如此。
人们在面对失败等负面影响时,需要2倍以上的诸如成功之类的正面影响才能抵消过去。也就是说,人遭受损失时产生的痛苦远远大于获得收益时产生的欢愉。如果出现一个胜率只有50%,而潜在收益低于潜在损失的2倍的机会时,人们通常是不会轻易冒险地去赌的。
躲避损失的心理是股票投资中的普遍心理,它使投资者过度保守,犹豫不决,最后变成消极地持有原来的股票。躲避损失心理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它会使你毫无道理地抓住明明是亏损的股票就是不愿意放开。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但如果不将错误的股票出手,那你实际上就放弃了你能再次明智投资并获得利润的机会。这种无奈的事情是巴菲特经常告诫人们的一点。
一般说来,当股价出现上扬的时候,投资者大胆地向股市里增加投资;而当市场开始回落时,他们又将投资调回到有固定收入的证券上。一夜之间,投资者会戏剧性地改变他们想要投资的的投资组合,卖出股票而买入债券或其他有固定收入的证券。
这就是因为心理学在股票操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股市中,短期的涨跌有90%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无数个同向的短期涨跌,就形成短期甚至中期的走势。比如.最常用的股市心理分析结果就是:“当满大街的人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市场就见顶了。”在“满大街的人谈论股票”事件的后面,还存在两种不同的现象,正是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决定了股市是将继续上涨还是急转直下。
郑重声明: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以上仅供参考,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27
-
本周打新日历!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27
-
为什么粮食ETF会上涨?
2025-05-26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