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强需弱影响 聚烯烃价格将进一步承压
发布时间:2022-1-13 16:59阅读:293
期货开户联系电话:18262610690
2021年LLDPE与PP震荡上涨,重心有所上移,驱动主要源于供应端,一是净进口同比大幅下降造成供应增速的下降,二是煤炭的强势上涨导致煤制烯径的成本大幅上升。然而,4月后,国内商品出口强劲的刺激消退后,聚烯烃需求受疫情困扰、房地产走弱、双控限电、高海运费等因素的影响表现较弱,使得价格走势弱于其他工业品。
2022年,聚烯烃供应端面临较大的压力,一、产能维持高速增长,PP预计总产能增加470万吨/年,将达到3743万吨/年,PE总产能增加455万吨/吨,达3285万吨/年。聚丙烯投产压力更大,各大机构预估2023年,国内聚丙烯将迎来历年来投产最高峰,预计新增产能在905万吨/年,总产能高达4648万吨/年,同比增长24.18%。二、随着双控限电影响的减弱,聚烯烃的开工率将回升,国内供应进一步增加。三、疫情、以及寒潮对国外产量的影响将减弱,另外高运费对进口的阻碍亦减弱,聚烯烃进口大幅回升的可能性较大,进口压力将明显大于2021年。
受地产较弱,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需求增速易降难升,需求增速弱低于供应。全年继续维持供需宽松的格局,在“国内地产较弱、海外刺激政策退出”的弱宏观背景下,估计价格将进一步承压。然而,LLDPE与PP估值已在较低水平,下跌的空间亦比较有限,估计在煤制烯烃成本附近偏弱运行为主。
操作建议:
趋势:偏空操作;
套利:关注空PP多3MA;关注空PE多3MA;关注空PP多PE。
重要监测点:
1)原油、煤炭价格走势;2)库存变化及现货贸易情况;3)国外价格及进口量
风险提示:
1)原油偏强运行;2)新增产能投产延期或开工率下降;3)宏观宽松超预期
一、行情回顾
1.期货行情
2021年聚烯烃期价走势基本一致,受到美国寒潮和能耗双控事件的驱动,出现了两波上涨,但在供强需弱的基调下,均最终未能在高位站稳。
1月-3月上涨:主要因为美国装置因寒潮停车,造成国内进口下滑,另外,中国出口强劲,烯烃需求较好;
3至6月下跌:主要由于需求转弱,下游订单疲软、利润差,主动去库;
6月至9月反弹后震荡:主要因为下游去库告一段落,供需暂时平衡,由于房地产走弱对PP的影响更大,PP反弹高度低于PE;
9至10月初大涨:主要因为双控、限电、煤炭紧缺引发的供应减量预期,而且动力煤的大涨,造成生产成本的抬升;
从10月至今下跌,主要是因为弱需求强供应的矛盾在高价时显现,另外,煤炭供应转宽松,价格暴跌。
图1:2021年塑料指数合约走势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华联期货研究所
图2:2021年聚丙烯指数合约走势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华联期货研究所
2.宏观经济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结构、贸易投资、宏观调控框架产生了深远影响,全球经济严重衰退。2021年各经济体虽有所好转,但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国外,美欧的经济增速预计在4%左右,处于疫后复苏的轨道之上,经济却面临高通胀的威胁。2021年11月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为6.8%,欧元区的通胀率为4.9%,德国的通胀率达到5.2%,都处于过去40年的高位。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通胀预期也在逐渐升温,目前密歇根大学调查的美国1年期通胀预期约为5.0%,5年期通胀预期突破了3.0%,均远高于央行2%的通胀目标。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和欧央行的货币政策呈趋紧态势,加息预期不断升温。受政策收紧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恐将再难以出现2021年的大涨行情。
相较于国际,我国疫情防控得当,经济运行平稳,提前实施了偏紧的货币政策,2022年的通胀形势基本可控,大部分机构预估2022年消费者物价指数中枢在2%左右,然而,目前国内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21年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国外生产转至国内,导致中国上半年月出口同比大增,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叠加2020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大增,达18.3%。但是,下半年开始,房产走弱对经济的拖累开始显现,中国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速降至4.9%,市场预测中国四季度的GDP会进一步降至4.3%,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要实现中央提出的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中长期经济发展目标,我国需在这15年间保持平均4.7%的增长。如果在“十四五”开局期间就跌到5%以下,对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不利的。因此,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底线目标应在5%以上。基于这一判断,我国2022年的经济政策方向是保增长,货币政策趋于放松,财政政策保持积极。
图3:PMI指数

数据来源:wind,华联期货研究所
图4:存货库存和PPI

数据来源:wind,华联期货研究所
图5:GDP

数据来源:wind,华联期货研究所
图6:出口金额

数据来源:wind,华联期货研究所
二、供应情况
1.国内产能
随着2020年中国PP新增产能380万吨/年,拉开了国内聚丙烯扩能序幕,2021年预计新增产能391万吨/年,总产能达到3273万吨/年,同比增长13.57%。2022年预计新增产能470万吨/年新产能投放,总产能将达到3743万吨/年,但由于新装置投产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实际产能释放将少于计划投产。从未来聚丙烯投产来看,2023年中国将迎来历年来投产最高峰,预计新增产能在905万吨/年,总产能高达4648万吨/年,同比增长24.18%,2024年之后投产进度逐渐放缓,但增速依然在10%左右。
PE产能扩张同样迅速,2020年的总产能达2260万吨/年,同比增加18.4%,2021年的总产能为2830万吨/年,同比增长25.2%,预计2022年总产能增加455万吨/吨,同比增16%,达3285万吨/年。
图7:聚烯烃产能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华联期货研究所
图8:聚丙烯2022年新增产能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华联期货研究所
图9:聚乙烯2022年新增产能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华联期货研究所
2.开工率
2021年1-4月国外装置因寒潮停车,进口受阻,叠加中国商品出口强劲,聚乙烯需求较好,春检推迟,聚乙烯企业开工率维持在90%之上,4月后,需求走弱,另外,在限电与能耗双控的影响下,企业检修增多,煤化工企业在三四季度出现了高于往年的停车降负水平的情况,开工率维持在86%水平。
聚丙烯开工率走势与聚乙烯的类似,但能耗双控对PP的开工率影响更大,另外,因为PP受房产走弱的影响更大,使得PP的价格弱于PE,煤制PP与甲醇制PP的亏损较大,外采甲醇制PP的开工率跌至45%。
2021年油化工的开工率较高,因装置检修的轮动,不排除2022年为油化工的检修大年。所以估计2022年开工率会较2021年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有限。
图10:PE周度开工率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华联期货研究所
图11:PP周度开工率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华联期货研究所
图12:PE装置停车影响量统计图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华联期货研究所
图13:PP装置停车影响量统计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您好怎么能跟您进一步沟通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