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有节制的春季行情
发布时间:2022-1-4 09:21阅读:378
跌宕起伏的2021年过去了,上证指数收于3639点、年上涨4.8%,虽然涨幅不大,但是年线三连阳、这还是A股30年来的一次新记录;与此同时,沪深300指数下跌5.2%、创业板指上涨12%,恒生指数下跌14%。显赫一时的茅指数和各行业龙头聚集的沪深300指数收出年线的阴线,使得不少顶流基金的收益率表现一般,而中小盘股显著占优、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均出现显著上涨,双创题材分化、科创板指收平而创业板指显著上涨。
继往开来、相对2021年的逻辑和驱动因素,2022年的市场有几方面可以重点跟踪和思考:
其一,股价由业绩和估值驱动,这两个因素在2022年均可能发生变化。2021年上证指数和全A指数上涨5-10%的涨幅,主要归因在于净利润增速20-30%的增长,而估值水平则是有所回落的;但是,以10年期国债利率来拟合无风险收益率,则10年期国债利率事实上是从年初的3.2%附近下降至2.8%、利率是下行的,压制估值的是风险偏好比如地产风险、疫情、拉闸限电等等因素制约了风险偏好。
好在业绩增长、利率下降,抵消了一些不利因素,使得A股市场显著好于具有H股市场;但是,相对2021年,2022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可能仅仅维持零或微增长、利率水平存在阶段性(比如上半年)的回落但是全年来看由于稳增长的发力和美联储的加息可能平盘为主,故,市场的契机更多来自于政策驱动和各类纠偏预期和行为。考虑到政策稳中有宽,故以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为代表是两条重要主线比如双碳节能和储能、智能驾驶、消费建材、军工、半导体材料等,房地产、互联网游戏传媒、旅游酒店、新冠特效药、养殖等政策纠偏、景气纠偏的题材也会吸引市场资金的重点关注。
其二,老龄化、财富管理大时代背景下资金借道机构入市、谋求合理回报的预期在增强,市场参与各方均在呵护“慢牛”的形态;这不仅打破了A股很少有三年连阳的历史,也使得A股扛过了巨量IPO(2021年524只IPO、5400多亿IPO融资额以及巨量的产业资本净减持)、各种政策严监管、复杂国际环境等。
不过,2022年全面注册制,IPO发行家数和融资额有增无减、后续的产业资本净减持额也会进一步放大,股票的稀缺性将进一步下跌;外围市场的波动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也可能进一步放大、北上资金流入规模也可能有所扰动。2021年更多是借助茅指数和中小盘股的跷跷板效应使得市场保持着活跃,并以新能源、新能源车为代表弥补了房地产产业链、金融以及消费白马股的疲弱;2022年可能有所变化。房地产产业链的修复和纠偏、疫情最终改善预期下的消费领域的改善以及券商等金融板块,是托底2022年行情的关键,否则连续大涨的新能源等主线需要一定的估值消化后才能动力;这一点从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行情结构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借鉴,中概股、恒生科技指数到A股中的房地产、养殖养猪、教育传媒、旅游酒店等以及新冠特效药、中医药以及创新药等医药板块,环保水利绿电、专精特新、金融医疗能源IT等均在最后一个交易日表现较好,相反宁德、茅台的表现差强人意。
从港股和外围市场元旦后的首个交易日来看,美元指数反弹、美股波动放大、港股仍有回撤,这意味着全球股市并不平静,A股市场更需关注政策驱动和内生增长的优质公司、操作上稳中求进。从短线而言,参照历年元旦后市场的走势,市场仍在跨年和春季行情的逻辑中,只是显著上攻的动能不足,市场在经济下行和政策上行之间平衡;预计指数在20日均线上下做反复震荡的格局尚未改变、即20日均线下方如果持续数日则可回补些、反之则稳健些为宜。从中线看,主要还是关注稳增长的发力,但似乎还看不到类似2014年下半年那种“政策牛”的迹象。市场交易层面,则重点关注港股市场能否借助货币供应增速和存款增速的企稳而展开筑底企稳反弹的动作、这是2022年的重要看点,即在AH股溢价率历史高位的情况下港股指数能否稳住并估值向上回归对A股具有重要联动意义;其次、国内信用创造能否真正营造宽信用的场景并显著对冲出口增速下降、外汇占款回落的冲击,而宽信用利好板块可以从新老基建、耐用品消费等方面着手,预计2022年市场指数N型走势、有节制的参与春季行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债券基金收益排行榜,谁是最强“蛋王”?
2025-03-17 16:35
-
315 黑天鹅突袭!这些股票开盘跌停,你的持仓中招了吗?
2025-03-17 16:35
-
华为海思概念股逆势涨停!这把科技火苗,散户该不该追?
2025-03-17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