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周期!刚刚启动!随时上车!
发布时间:2021-11-22 11:39阅读:321
顺络电子
汽车电子等新业务增长迅猛,未来成长可期。公司在消费电子市场份 额不断提升的同时,在汽车电子等业务上推出的新产品也受客户的认同。2020 年公司汽车电子等业务收入为 1.74 亿元,占比为 5%;2021 年上半年该项业务收入为 1.29 亿元,占比达 5.5%。目前,公司主要提 供电子变压器、车灯控制系统电感类产品以及 BMS 类元件等产品,已 经成为博世、法雷奥等全球知名汽车电子和新能源企业的供应商,预 计产品的单车价值量可达上千元。根据 EVTank 数据,2020 年,全球 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331.1 万辆,同比增长 49.8%。2025 年全球新能 源汽车的销量将达 1640.0 万辆,整体渗透率将超过 20%。公司近期推出深圳顺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第二期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方案,有利于发挥员工积极性,提升顺络汽车电子业务的治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市占率持续攀升,国产替代持续进行。电感下游应用广泛,但核心需 求来自于消费电子尤其是手机。手机行业格局相对集中,作为上游元 器件的电感行业大客户效应显著。我国是全球电感主要市场,在日本 电感厂商纷纷开始产品和战略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本土优质电感厂商 有利于发挥产业链优势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公司是国内电感龙头, 产品技术实力不断接近国际龙头,01005 产品已经实现批量供货,是 与村田齐肩的全球少数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的厂商。自从中美贸易摩 擦以来,自主可控的进程逐步加快,利好上游国内产业链。全球电感 行业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高端电感产能集中于日本龙头厂商,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公司目前在小米、OPPO、vivo 等手机厂商份 额不高,未来会在核心客户中持续提升份额以及行业市占率仍有进一 步提升的空间。
高端电感产品领先+新产品新领域放量+精细化管理,销售规模与盈利水平齐升。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
(1)核心产品高端片式电感器,产能和技术持续 提升,竞争优势持续增加
(2) 5G 基站、 5G 终端、汽车电子等新领域销售规 模快速成长
(3)新产品持续投放市场、销售规模快速成长,提升了一站式服务能力
(4)通过持续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大华股份
公司发布 2021 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14.85 亿元,同比增 长 32.90%,21Q3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9.80 亿元,同比增长 26.11%。公司 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23.99 亿元,同比下降 15.08%,主要是去年同期确认股权转让收益,导致 21Q3 单季度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减少 11.24 亿元。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1.38 亿元,同比增长 23.12%,21Q3 单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98 亿元,同比增长 56.50%。公司 21Q3 业绩 继续维持较高增长,此外,公司在 10 月 28 日举办“2021 大华股份战略升 级线上发布会”,发布 Dahua Think#新战略,迎接 AI 时代新布局。
公司的研发体系依托底层的五大研究院,向上构建了软件和硬件的两大研 发团队,支撑面向客户侧的行业解决方案团队,从而实现三级研发体系的 构建。我们认为,软件平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司当前大力投入 基础软件平台的研发,为泛物联行业构筑智慧物联操作系统,建立起“一 体系两平台”的面向城市、企业的技术底座,快速提升了软件整体架构能 力、软件开放能力。
1)“一体系两平台”的软件研发体系逐渐成型:公司的软件研发主要围绕 “一体系两平台”。其中“一体系”即是构建底层的统一软件平台,实现底层架构、协议的统一,促使业务模块高效沉淀复用。通过大模块复用性构建,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易用性,保障基线产品快速孵化。“两平台” 即是面向城市级和行业级的软件平台,自下而上分为基础平台和行业产品 开发,基础平台围绕 PaaS+DaaS,构造行业底座。行业产品开发围绕 VSaaS+SaaS,形成千行百业的软件解决方案。
2)“云睿”实现公有云部署的轻量级软件方案。公司的软件平台处了面向 行业和城市的完整解决方案,还积极探索了以“云睿”为代表的轻量级交付模式。在公有云领域建立起包含智能中台、物联中台、业务中台、大数据中台的企业“数智化”技术基座。在此基础之上,公司构建了云睿 6 大 SaaS 应用产品线,面向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连锁、智慧农业、智慧 物流、智慧工地等领域提供普惠的智慧物联整体解决方案。
AI 数字化升级拉动规模产业化的行业智能,数据分析有望迎来临界点。AI 物联网时代,数据分析将拥有广阔的蓝海市场,大华股份的竞争力将有增无 减。大华股份拥有行业第一梯队的硬件、软件、云布局能力,积累多年场景 应用,具备 AI 流水线生产+定制化服务能力。公司持续加强对人工智能、云 计算与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投入和软件能力建设。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 9.58 亿元,占营收 12%,同比增长 24%。我们认为市场对于大华在 AIoT 领域的业务经营、布局实力、应用覆盖存在预期差,具有较高估值修复空间。
来源:逻辑选股师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