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龙头!底部确认!狠狠干!
发布时间:2021-11-3 16:15阅读:3232
Part 1
买方观点
PPI是上游的生产价格指数,CPI是下游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目前,PPI与CPI剪刀差处于历史高位,随着PPI-CPI剪刀差缩小,产业链利润分配将从上游资源板块转向中游制造、下游消费。海天味业打响涨价第一枪后,各个消费小弟都在跟进,消费板块魅力在于可以提价抗通胀。
Part 2
军工、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第三季度收入111.2亿元,同比-23.5%,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428%。今年前三季度,全球超过350家船东投资订造,累计签约新船订单1475艘、9963.1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同比增长220.8%。合同负债和预收款可以作为公司收入的先行指标。第三季度末,中国船舶的合同负债+预收账款累计467.41亿元,同比+47%,在手订单饱满,保障业绩增长。
过去三轮造船大周期分别是:二战、1960-1973、1990-2010,平均每20-30年经历一轮大周期,这主要是由需求周期、船龄替代周期(25年左右寿命)、环保公约三大因素共同决定。通常需求周期、船龄替代周期、环保公约三个因素单独出现的时候,景气度相对偏低,但这三个因素同时叠加的时候,造船景气度就会大幅高涨。
(1)从需求周期来看,美欧主要港口拥堵导致运价涨幅超5倍,让船东利润修复,资本开支能力和意愿提升,下游景气传导至上游造船行业,部分龙头公司加速下订单赶超头部企业。2021年上半年,新造船指数价格较年初上涨30%,全球造船订单同比上涨105%,行业拐点已经到来。参考上一轮1996-2010年的造船周期,行业周期顶部船舶交付量是启动期的2.5 倍,造船价格也是周期启动初的2-3倍,弹性巨大。
(2)船龄替代周期来看,按照20-25年产能替换周期,上一轮造船周期1996-2011交付高峰,将于2021-2035年进入替代高峰,替换需求逐季上行。
(3)环保公约来看,2023年1月1日起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碳强度指标等级(CII) 将生效。机构测算,40%的散货和油轮以及部分集装箱无法满足环保标准,需要采取降速等措施,等2023年新能源船技术路线确定后,替代需求将大幅增加。
由于收入利润滞后新船订单2-3年, 中国船舶在第三季度新接订单量达75.6万CGT(占全球新签订单7.5%),1-9月份新接订单量达358.8万CGT(占全球新签订单9.5%),超过2020年全年接单量174.8万CGT(占全球订单7.6%)。由于今年新签订单交付周期已排至2024年,机构据此预计2024年军品、民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77.6亿元。
船舶建造周期在2年左右,在当前全球供应链体系紊乱背景下,造船公司供应链运营能力对船舶如期交付至关重要。中国船舶具有完整的船舶行业产业链,在本轮景气周期已经率先接单,目前在手订单充裕,竞争优势凸显。
Part 3
面板、京东方A
面板行业龙头:京东方第三季度收入559.93 亿元,同比+46.77%,归母净利润 72.53 亿元,同比+441.14%。公司还回购了13.59亿元自身股份,回购均价为5.46元/股,高于当前收盘价(4.86元/股)约12.3%。
面板主要用于电视、桌面显示器、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的显示器件。在面板供给端,LCD长期占据主流技术。当前大陆厂商的扩产进入尾声,2021年后基本无LCD资本开支,同时韩国厂商(三星、LG)逐渐退出LCD行业,预计2021年面板供给端小幅增长2%,之后保持平稳。需求端,由于疫情的宅经济带动电视、笔记本电脑等销量显著增长,叠加电视机平均尺寸扩大,2021年将进入需求大年,预计2021年需求端增长4%-8%。供需紧张造成面板均价上行。
大陆面板尺寸的经营能力要超过海外同行,长周期来看,大陆核心面板龙头厂商EBITDA比台湾厂商高5~10个百分点。中长期看,随着韩国巨头三星、LGD和日本松下的持续退出,京东方、TCL科技、彩虹股份等大陆厂商有望承接部分订单转移。预计大陆厂商在LCD面板市占率有望从2019年的41.1%提升至2021年的57.8%,京东方A等厂商业绩有望受益于LCD面板涨价和市占率持续提升。
来源:价值投资牛股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