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违规减持 20家公司大股东被立案
发布时间:2015-7-28 14:35阅读:601
为应对A股市场的非理性下跌,证监会一方面出台“限售令”,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不得减持;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主要股东的违规交易高度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沪深两市共有20家公司披露公告称,因大股东违规减持或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断崖式下跌导致违规减持被查
最先曝光的是津劝业。7月15日,津劝业公告称,因减持超比例而未及时履行披露义务,公司股东天津中商联控股有限公司收到天津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两日后,津劝业进一步公告称,中商联因涉嫌违规减持,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资料显示,中商联系津劝业第二大股东。2014年10月22日至11月3日期间,中商联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津劝业股份1683万股,占津劝业总股本的4.05%。其后,2015年7月3日至7月6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500万股,占总股本的3.61%。
证监会认为,作为津劝业第二大股东,中商联在2015年7月3日累计减持股份占“津劝业”总股本的比例达到5%时,没有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在履行报告和披露义务前没有停止卖出“津劝业”股份,构成违规减持。
而中商联最新披露的整改报告,则揭示了此次违规减持的原因。中商联称,此次减持是因为二级市场史无前例的断崖式下跌引起的。
津劝业从6月2日的18.96元/股,经过短短的15个交易日跌到7.43元/股,跌幅达到61%,远超大盘跌幅。由于中商联有“津劝业”股票做的股权质押贷款,面临日趋临近的被银行平仓的压力,因此,其决定在7月3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津劝业1500万股。
然而,由于交易系统原因,中商联减持1500万股的计划被迫分为两次交易。出于对政策法规理解的偏差,中商联直到两次减持完成后才告知上市公司,最终造成了“未及时履行披露义务”的事实。
在整改报告中,中商联同时宣布,为补救违规减持的影响,计划自7月10日起两个月内以不低于1158万元的资金增持津劝业股份。
多因未及时披露
实际上,像中商联这样,因违规减持被调查的并不是个案。仅今日就有美盈森、威华股份、涪陵榨菜、西南证券、金运激光等10家公司的大股东,因违规减持公司股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美盈森周一早间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王海鹏及持股5%以上股东王治军分别自2014年2月17日至2015年1月22日、2014年7月18日至2015年1月21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均达到5%。
相关法律规定,两位股东符合一致行动人的认定情形,应在合计减持达到5%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就此,证监会对王海鹏及一致行动人王治军、王丽、王国太、任福华发出《调查通知书》,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此外,短线交易也是大股东遭调查的一个重要原因。中铁二局26日披露,公司控股股东二局集团因涉嫌短线交易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予以立案调查。大东海A的第二大股东潘国平也因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24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证监会查处大股东、董监高减持未披露、违反承诺减持、短线交易等违规行为近50起。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大对大股东违规减持的执法力度,保护资本市场的交易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因违规减持或短线交易被沪深交易所出具监管函的公司也达数十家,包括中航黑豹、东方通信、维科精华、长江润发、胜利股份等。(全景网)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