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与PMI出口指数的分化还会持续多久?
发布时间:2021-10-12 09:09阅读:470
出口继续高增,但与PMI出口指数走势出现分化
在全球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速维持高位。这其中既有去年低基数的原因,也得益于全球经济修复带来的需求回暖以及持续的供需缺口下我国错峰优势带来的出口份额提升。截至8月份,PMI出口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下,与出口走势分化。
为何PMI出口指数在预判出口走势时出现“失灵”?
疫情冲击以及反复导致我国出口的不确定性增加,不应再单以“订单”这一指标来判断出口后续走势。随着疫苗推进以及政策的刺激,全球经济整体处于复苏阶段,利好我国出口。然而疫情反复导致全球生产端供给能力的不确定性增加,出口的替代效应仍支撑出口增速短期内继续位于高位。
出口增速以及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样本选取的权重存在差异是致使二者走势出现分化的原因之一。
从历史数据看,疫情前的近10年来,PMI出口指数与出口增速走势背离情况也并非个例,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出口错峰增长优势或在明年二季度显著弱化
发达国家在高接种率的背景下,供需两端均将保持修复态势,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低接种率将不能充分保障经济修复的稳定性。因此在新冠疫情持续的背景下全球供需缺口仍将持续,我国稳定的供给是部分制造业回流的有力支撑,年内我国出口错峰增长效应仍将持续。随着疫苗产量的上升、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率达到全民免疫的标准以及冬季的结束,我国的错峰增长效应将有所弱化,预计2022年二季度出口错峰增长弱化的趋势开始显现。
“双控”政策的推进或将对国内生产造成一定的冲击,进而冲击出口,但冲击有限。
成本的上升难以对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造成较大的冲击,但是或对低附加值产品造成冲击。
小结
我们认为,今年以来连续6个月的出口与PMI出口指数的分化主要受疫情这一最大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后续来看,短期在“双控”压力下供给受限、成本端特别是海运成本的上升或将对出口形成一定的冲击,但不足以改变当前出口错峰增长的趋势,同时有助于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进入2022年,随着发达国家接种率达到全民免疫水平、疫苗产量进一步提高以及冬季的结束,发展中国家产能或将加快修复,我国出口的错峰增长效应或难以维持,与PMI出口指数的分化也不会是常态。但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依然持续存在,如果新冠病毒再度发生强变异,则对未来出口走势的判断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正。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PMI指数的意义是什么?PMI指数持续上升是利好吗?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0 09:58
-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三位得主荣获825万奖金,究竟研究的啥?
2025-10-20 09:58
-
主播、骑手、网约车司机收入全面裸奔!10月起你的个税这样算
2025-10-20 09:58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