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我对周期股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1-10-8 11:23阅读:389
先说点题外话,假期前1周决定开始开始写投资心得,公众号扣掉熟人只有6个陌生朋友关注,结果就获得有史以来第一个打赏。今天登陆雪球,又有一位陌生朋友给了一笔打赏。心情激动不已,在高铁上困顿之中,掏出笔记本,想了想先不写医疗器械,写一写我对周期股的理解。
开篇继续闲聊一些背景。
就投资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体系框架。本质就是投入,然后获取回报。金钱是没有属性的,不同的决策者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做出各自的决策。投资、投机,长线、短线。买黄金还是房子,买比特币,还是P2P,买个股,还是基金,ETF,都是一种认知变现。想挣钱,一定得先有认知,再有行为,否则就非常容易亏钱。
有不少书籍介绍周期,宏观的有一个著名的外国投资人写的《周期》,有周金涛去世以后的总结,啥啥啥涛动论,也有很多研报,研究周期的细节。要搞懂周期,首先需要搞清楚宏观经济学,还有现在的市场经济体系的由来,尤其需要了解凯恩斯主义。其次要看一些研报,一些著名投资人对细节的分析。这些都是术的层面。
从更高维度来看,就是要换位思考,想一想这个时间节点,掌控者是怎么想的,他的目的是什么,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都分别在想什么。然后形成一个自己的判断。
最后,再密切观察各种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有了充足的宏观理论基础,加上换位思考,再加上数据验证、修正逻辑。一旦判断正确,那么想盈利就非常非常简单了。
2020年年初,先是中国因为新冠爆发了引起了经济停摆,影响了很多行业和个人。接着中国良好控制,而国外疫情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危机危机,危险和机会的合体。危险已经明显暴露,一定要规避,那么接下来,就是要考虑机会在哪里。
第一个机会,显然来自于新冠本身,新冠的预防、检测、诊断、治疗都是非常大的机会。手套、口罩、ICU相关设备首先涨了一波,再然后IVD检测持续上涨,中间夹杂各种治疗药物,鱼龙混杂,包括中药、西药等等。最后大家发现,疫苗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所以各种和疫苗相关的股票都飞上了天。纯正的康希诺,不纯的未名医药、西藏XX,复星医药,都飞了。生产医疗的瓶子、设备也都涨了一波。最后演变成,只要是疫苗,都起飞,哪怕没有新冠疫苗也可以。一级市场的疫苗公司也都涨成天价。再最后,只要是个医疗股,在2020年,都最少有100%的涨幅。
想清楚这个机会的人在2020年,甚至在今年上半年,都挣的盆满钵满,只是周期会退潮,新冠作为一个小周期,之前的很多牛股,如果没有及时跑掉,很可能会被挂在高高的山岗上。
周期退潮的原因,主要在于供给明显增加,而需求可能在下降,导致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反应在企业就是盈利能力下降。大家都知道炒股就是要预期,要一个市梦率,现在梦醒了,梦碎了,股价自然就跌下来了。默沙东一个口服治疗药物,直接把康希诺吓了25%的下跌,虽然这2天又收复跌幅,但未来会怎样,确实不可知。
另外一个周期,就是大宗商品的周期。新冠引起了全球经济的停摆,很多行业、个人都收到了严重影响,而政府在经济里面的主要作用不是追涨杀跌,不是推波助澜,而是熨平周期,减少市场波动,保证社会的稳定。
我的认知里面,ZF必须拉动经济,补偿这部分影响,对ZF来说,最简单的最粗暴也是最好用的方法就是搞基建,这就像兴奋剂、Drug一样,只要用过一次,就再也停不下来。2008年中国的4万亿,现在美国政府动不动的1.2万亿、2万亿计划等等都是这样。2008年中国定了十大支柱产业,包括汽车、新能源、房地产等等,后来这些领域的公司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现在国家扶持的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等,也是一样。
我做出了全球政府需要搞基建拉动经济这个判断以后,接下来就需要判断买什么。因为我对汽车、新能源等行业不是那么熟悉(错过了锂电大牛赛道),对很多复杂的制造业也不是很熟悉。但我之前写了一篇文章,是我对国家竞争以及行业竞争的理解,里面信息流、物流和能源是最顶层的竞争,信息流主要是互联网企业和5G、半导体这些,我不熟悉。物流里面疫情影响挺大,但如果深入研究,其实中远海控也不应该错过。其中大宗商品资源属于能源的一种。于是我找了很多研报,研究大宗商品里面,所有基建的最上游,哪个最有投资价值。最后研究的结果是,铜和铝是历届大宗商品里面,最有投资价值的标的。
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有2个因素,一个是供需问题,一个是通胀问题。基建影响的是供需,美国无限印美元是通胀问题。在这2个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会持续上涨。直到下游再也无法承担价格,消费萎缩,或者厂家大幅度扩产,产能充足,才能让供需再次回到平衡。
我研究过海运,研究过石油,也研究了铜和铝相关的公司,有个研报里提到这么一句,铜和铝都行,但是铝的弹性更大。石油涨价的最大利好是中石油,其他标的都不是那么纯正。但是中石油没人敢在去年那个时候买。海运的价格我没找到查询价格的地方,所以也放弃了。铜和铝的价格都有期货,非常便于查询,每个公司的产能也非常容易查。所以最后我选择铝作为主要的投资标的。
这里插播一个心得,就是你自己的钱是不能复制的,散户最喜欢的是又喜欢这个股,又喜欢那个股。因为能力有限,可能只覆盖了这几个熟悉的个股,觉得不买难受,所以就分散投资。
但实际上,对于小资金来说,研究就是为了寻找盈利最强、风险最低的那1个个股,对于小资金来讲,分散投资的意义非常小。对于大资金,分散投资是必须的。小钱寻求的是回报率,是一种质的变化。大钱寻找的是稳定性,是流动性,是保值。
再插播一个我的认知,周期股其实也是成长股。消费、科技很多人觉得成长股就是产品可以提价,收入持续增长,利润逐渐增加。很多周期股的成长性其实体现在产能的扩张。因为价格有周期,好的企业在行业低估扩产能,体现在财务就是利润下降非常明显。但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在价格低谷期间积极扩大产能,而且亏的不多,那么在价格上涨期间,产能X利润,体现在财务是无敌的盈利能力。
猪肉、鸡肉、铜、铝、预焙阳极都是这样的道理。我没深入研究过的锂矿、金矿、石油等可能也都是这样吧。
价格的上涨里面有什么早期的需求,补库存、去库存,最后大溃败等等细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查书,有些文章说的非常非常详细。
周期股的股价和产品的价格是不匹配的。股价上涨会比收入、盈利上涨滞后。因为厂家为了熨平周期,会把周期底部的很多亏损掩藏起来,开始现金盈利以后,前2-3个季度,会填窟窿,所以看上去盈利能力并不强。等历史包袱填完了,释放真正利润的财务报表会非常非常好看。这个时候股价才是真的快速上涨的时候。
周期股的结束,反而是早于财务报表的恶化。当产品价格开始下降的时候,哪怕财务报表很好看,但股价已经提前下跌,这个参照英科医疗,参照历史就可以。只要产能还在释放,产品价格还在上涨,支撑上涨的因素还在,那么周期股就还能持续创新高。
每种大宗商品,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没法看的很深,只能说一个大概。说一下战绩。云铝从4元,进进出出,轻仓重仓各种骚操作,持有到现在。索通发展也间断持有过一段时间。盈利还行。中间小仓位拿过铜,亏钱了,伤心。英科医疗赌疫情反弹,亏钱了,伤心。
铝说复杂也很复杂,说简单也非常简单,有氧化铝、电解铝,电费,政策、预焙阳极。卖价是可以查询的,但是成本和利润不好查,就看研报,查各种高手的总结。我喜欢定性多余定量,判断一个大的趋势。最后发现电解铝的成本1.1-1.3万左右不等,平时的价格是在1.4万。2020年下半年开始,铝价格从1.4万/吨一路上涨,到现在的2.2万/吨。虽然价格看上去只涨了50%,但是厂家的成本增长很少,利润从2000元/吨增长到现在的1万元/吨。利润增长了500%。氧化铝和预焙阳极、电费也在涨价,这是铝行业的一个不利之处。但这么大的利润空间,成本上涨看上去是可以接受的。研究到最后,发现云铝股份是产能增长最多的,弹性最大的标的。中铝太笨重,不知道为啥也涨了起来。索通发展的预焙阳极属于滞后性上涨,本来应该会很好,但是因为限电限产能,不知道影响有多大。其他的几个铝业务有点杂。资本感觉最喜欢单纯的公司。业务复杂的不知道是分析师不想分析,还是怎样,估值都不会给太高。
铜有铜矿石,有电解铜,铜加工,还有伴生产品。铜矿和铜是真的挣钱的,铜加工是看着收入高,其实盈利能力差。紫金矿业已经涨了不少,但是铜价格一直没有起飞,不知道是不是大的需求还没有彻底释放,还没有到供需紧张的那个点。云南铜业主要就是加工,业绩那么差不知道为啥还会有涨停。
稀土也已经涨了一波,据说是新能源电池还有一些高端电机啊啥的必需品,未来会价格很贵。这个也吃了一小波。但是目前财务没有任何反应,赌的是政府的重组预期,堵的是市梦率。而不是业绩。
我的认知里,黄金是非常垃圾的一种资产,美国这么放水,黄金的价格没有上涨太多,所以黄金股我就也没有研究过。XXX币是互联网黄金,吸走了美元的流动性。我认为黄金的等价货币,保值功能以后再也不行了。
其他小众金属太多,研究不过来,就这样吧
写到这里,想简单写一下房地产。普通人有可能暴富的最好的2个投资方法,就是股市和房子。房子其实是一个完美的周期产品。中国的房地产周期,起于城市化,出现了巨大的房屋需求。兴起于中国加入WTO之后,挣了大量的美元,大量的人民币货币需要一个去处,避免通胀。在国家的引导下,房子成了蓄水池,开始了轰轰烈烈十余年的上涨周期。这个过程中,先买房的,获得资产的的大幅度增值。靠买房财富增值超过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劳动收入的大有人在。
过去的十余年,属于房产的上涨周期,刚需买入,需求上涨,投资客买入,(伪需求真库存)继续上涨,没人愿意卖出,都愿意持有。国家控制供地,供给小于需求,继续上涨。
但是这个房价高企产生了2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一个是生育率下降,影响国家长期利益。一个是贫富差距加大,劳动意愿下降,消费萎缩,这个是短期问题,有可能变成剧烈的短期冲突。因此房价不能继续上涨。
房产下跌周期里面,刚需观望,不买,需求下降。投资客卖出,伪需求变成供给方,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加速下跌。
国家手里有供地数量,指导价格,贷款门槛,买方资格,贷款利率等多种调节手段,来实现房子价格的上涨或下跌。
不知不觉写的多了,就这样吧,有机会再展开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东莞证券
老牌国企券商


国金证券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10:27
-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17系列,战绩亮眼!但仍需时间考验
2025-09-28 10:27
-
国庆金融影单:十部豆瓣高分电影▶️,让你边躺边学~
2025-09-28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