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21学唐习谦计划笔记35-中国巨石系列13:回到最初的原点
发布时间:2021-9-22 09:55阅读:274
210921学唐习谦计划笔记35-中国巨石系列13:回到最初的原点
从6月份至今,一直在研究巨石,历时近4个月,到今天的第十三篇,也算该给初次研究画个句号了。
这四个月,这13篇文章,加起来可能7万字左右,老实说在论坛里谈论一只个股到7万字的还是不多的,一看我就属于研究能力不行的那种,啰里啰嗦,翻来覆去,只是为了不遗漏重要的角度,重要的问题。
其实说起玻纤、说起巨石,我认为现在也还只算是入了个门(自认为啊),产品应用的研究、经营层面的理解、竞争对手的研究都统统没有做完。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研究工作基本合格,该稍事休整了。
这篇文章我就不再像以往那样,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入手,不列图表,不说结论。
而是选择回归原点,回归初心,回到起点,像一个小白一样,像一个从来没有研究过的人一样,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看玻纤、看看巨石、看看自己、看看投资这件事,最后收个尾。
回到巨石最初的原点,回到自己最初的原点。纯粹闲聊,发散式的闲聊。
玻纤的原点
从一个意外发现开始,一位美国科学家,意外发现滚烫的玻璃液中,偶尔会出现丝状物质,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把这个玻璃丝单独取出来,一通各种实验、发现这玩意儿居然还具备很强的拉伸性能,似乎值得研究研究。
要是没有这位科学家的意外发现,可能玻纤的出现还会晚很多很多年。
不知道邓刚现在用什么杆在钓鲢鳙,是铁杆吗?用什么线在钓,是尼龙绳吗?
不知道印刷电路板是印在哪种材料上,我们形影不离的智能手机,能做到现在这么轻巧吗?
不知道令世人赞叹的,布满山顶的大风车,还会出现吗?(说真的,我第一次在高速路上见到卡车拉着叶片的画面,真的震撼到我了,普通人总是会对巨大的物体有种天然的崇拜感。)
不知道游艇之都奥克兰的海边,还会停着这么多华丽的游艇和帆船吗?还是一些生锈的铁皮船?
不知道小朋友放的风筝,里面还是轻便又可靠的撑杆吗?还是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用竹片做支撑?
就是这么一个偶然的发现,深远的改变着我们周围很多的东西,多到你可能都没意识到,原来平常身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玩意儿居然是以玻纤为首的复合材料做的。
现在全球玻纤一年的市场大概五百亿人民币左右,在整个工程领域算是中等偏小的一个子行业,不知道10年后,20年后,100年后,又会有多少应用的产生?会变成几千亿的市场??
起码,从我这得到的最振奋的一个消息是,玻纤今后或许可以部分或者完全替代钢筋,作为混凝土的好伙伴,玻纤混凝土,取代钢筋混凝土,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不清楚这个量又是多少??
现在在有些军事设施上,就已经用到了玻纤混凝土,你说好好地钢筋混泥土成熟技术干嘛不用,要发明些奇怪的玻纤混泥土干嘛?因为钢筋是金属啊,金属是可以被设备感知到的,而玻纤混凝土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了。。。
巨石的原点
20世纪七十年代,在浙江一个小县城东风布厂上班的年轻人张毓强,苦于厂里效益不好,工资太低,想找点别的事做一下。
偶然听说有种外国人发明的,叫做玻纤的东西,似乎挺先进的,国家发展某些轻工业靠进口这玩意儿,咱不是织布的企业吗,布不是由棉线织成的吗?玻纤不也是一种线吗?那咱能造出这种线来吗?
怀着这个想法,年轻的中干张毓强搭上了去济南的火车,在拥挤的车厢站了40多个小时,见到了一台被别人淘汰的坩埚玻纤生产设备,但他如获至宝,几十公斤重的东西,他硬生生的扛回了厂里。
从此,张毓强与玻纤再也没有中断过关系。一步步的探索,缺贵重的漏板?自己想办法造出来;缺浸润剂?自己研究;缺原材料?恰好当地就是最大的原材料矿石开采基地;终于,把这个业务给搞起来了。
但是,我们的工艺太落后,还在用传统的坩埚法,而国外已经用上了质量更有保障的池窑法,怎么办?还好当时日本企业在国内传授了池窑法的核心技术,赶紧学呗。
从第一个池窑生产线建成,又是一步步的探索,更大的规模,更优秀的工艺,一步步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慢慢赶超外国技术,成为了世界领先。
生意的原点
想想玻纤这门生意,其实也挺神奇的。
就是把一堆乱七八糟的不值钱的石头,扔进一个大炉子,炼一炼,就能拉出丝来了,然后这个丝还能卖到几千块钱一吨,不就是一种点石成金吗?
慢慢的,发现这种炼金术的人越来越多,纷纷造起炉子,开始拉丝,慢慢的供过于求,丝越来越便宜,直到有一天,造炉子,买矿石,买能源、请工人、运输的成本加起来超过了卖出丝的价格,企业开始大量亏本,小企业关停。
张毓强发现,玻纤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最早人家都去买国外的玻纤,后来人家发现我这比国外的便宜,都来找我买玻纤,再后来,别人比我还便宜,我还得到处吆喝着卖玻纤,怎么办呢?
想尽一切办法,开源节流,制造业的核心还是成本、成本、成本。那咋就把一切能省成本的十八般武艺全都用上。
到最后,咱是全行业成本最低的,技术最好的,质量是最优的。好了,我们再也不畏惧,起码是三五年内不用畏惧别人的竞争了,重新夺回了玻纤这门生意的主导权。
研究的原点
刚开始准备深入研究的时候,我也是不知道该从何入手的,以什么方法?研究哪家公司?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现在写了7万字研究一家公司的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坚定,认为个人投资者不可能通过草根研究,取得超越市场收益的人。
为什么呢?
你想啊,财务知识玩不过专业人士,信息获取都是公开资料,专业知识也没有机构扎实,资金量也玩不过别人,时间投入也没专业机构多,以前听到的、看到的炒股的人,也完全没有见过有成功的,靠投资改变人生的,我又何德何能去挑战呢?
所以当时走上了分散投资的道路,争取用最具性价比的办法,取得市场的平均收益或略优于市场的平均收益。
对于深入研究的特别大的需求,诞生于2020年2月,疫情刚来时,看着全球股市满眼的大跌,尤其是a股的大跌,作为一个市场里摸爬滚打十多年的人,还是明显感觉到有大机会来了,可是,分散惯了的我,不知道该买什么?
最后只好又撒胡椒面,买了一揽子十多只公司,后来有的翻了三四倍,可由于每一只本金投入太少,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开始有些反思,万一今后再来同样的机会?我还是接着撒胡椒面吗?
恰好去年,在逛雪球东方财富、万科等公司的时候,接触到了谦和屋兄,对谦和兄的经历和关注的行业,都很有兴趣,算是同行吧,就慢慢认同了谦和兄的一些观点。
观察学习了一年多谦和兄、唐朝兄以及其他很多成功职业投资前辈的经历和经验后,我慢慢认同了个人投资者,还是有一些方面超过机构的,我们要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
第一个比较优势:时间。机构总是追求短期效益,排名,而个人投资者最大的优势,就是:等得起。
第二个比较优势:专注。个人投资者可以无穷的专注一家公司,而没有那个机构的研究员和经理会只专注在少数几家公司身上,所以二者pk不好说个人投资者就是劣势的,虽然信息获取能力上确实是,但是如果不炒短线,公开信息足够了。
第三个比较优势:从业。个人投资者如果从自己从事的行业出发,那自己工作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一手调研资料了,你甚至就是所研究公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
第四个比较优势:仓位。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量小,仓位亦无限制,进出自由。不像机构,有仓位限制,风格限制,回撤压力。
第五个比较优势:心态。机构有业绩压力,有回撤压力,有作大规模的需求。而个人投资者成熟后,就算是成天闲云野鹤,品味人生,也完全没有人来约束你,批判你。你想啊,处在两种状态下的人,谁会更舒适呢,更能把事情做得精益求精呢?
所以,我认为个人投资者做研究,也是有成功可能性的,而且很多前辈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我研究的原点。
写在初次深入研究的最后
庆幸自己选择了巨石作为初次研究的对象。
通过巨石,把自己以前很惧怕的周期,也算是基本攻克了,甚至还对周期产生了些许好感。
因为万物皆周期,周期也不过是一种节奏感而已。
通过巨石,我感受到了一个专注的人,一家专注的公司,坚持10年,20年,只为做好一件事,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恰似我在做的深入研究,也是希望于专注做一件事,证明个人也是可以做好公司研究的。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通过巨石,我领会到了投资是一个套餐,在研究巨石成长的过程中,不光感受到了巨石强大的企业文化,怎么从0开始,做到隐形冠军。
学习到了张总做人、做事、做企业的智慧,绝对不只是为了赚钱这么肤浅。
通过巨石,我巩固了自己的财报知识,搭建了今后的财报分析框架。
通过巨石,我完整的梳理了一遍主流的估值方法,从此对估值不再头疼。
通过巨石,我结交了好多雪球好友,今后的路上,将不再孤单。
@冷兔与胖猴的小窝 @老庄LZ @托福点邓 @尽人事待天命 @高守sz @资产配置2019 @木小夕always @软体小面包 @小陈--- @强哥121 还有其他很多好朋友给了帮助,就不一一列举了。
是和你们的交流,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不光学习重要,写文章也很重要。
只有写出来,别人才可能帮我挑出知识盲点,使我进步更快。
希望今后大家还能在更多的公司,更广的层面,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一起学习,一起赚钱!
原本计划花1年的时间,只研究好一家公司就达到目标。
没想到研究了4个月,发现已经出现研究瓶颈,该看的,该说的,都差不多了,这还是因为巨石是一家专注的公司,如果叫我研究中国平安,那我可能一年也研究不完。。。
不知道还有哪些好的思路和角度来研究了,可能需要再拓宽一些自己的思路,放松一下大脑,再找找灵感。
对于巨石的狂轰滥炸,暂且告一段落,今后将持续关注,如有值得分享的内容,再继续分享!
感谢大家!!中秋快乐!!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13岁的大女儿学跳舞的,有哪些保险可以买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