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量化基金经理的自白
发布时间:2021-9-8 10:11阅读:366
01 关于量化天量交易占比谣言的想法
1、并非A股50%交易量都由量化投资者贡献,明显高估。
2、所有的交易市场都是个生态圈。套利者,长期投资者,价值投资者,做事商,投机者等等共同形成了这个生态圈。全市场参与者趋同的投资策略是灾难,"和而不同"才是良性交易市场。
3、青少年荷尔蒙就放在那里,想追星是刚需。国人明星不把钱赚了,日韩会来赚。让国人明星赚的同时还能引导社会良性价值观。同理,A股市场无效性放在那里,国人量化私募不把这钱赚了,外资会来赚。让国人私募赚还可以被更规范的监管。
02 关于股票多头的收益
股票多头的收益可以分为三部分:
Pure alpha:任何市场环境下都涨,波动还小。
Smart beta:某种风格。长期有超额收益,短期波动不小。比如消费,科技,成长。
Beta:指数本身。波动最大,收益一般般。
打个比方:
Pure alpha: 水煮鸡肉+蔬菜。健康餐
Smart beta: 鱼香肉丝。普通炒菜。
Beta:火锅+奶茶+肉汤。垃圾食品(但很香)。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越往后口味越重。
我现在的主动量化基金类似于三者的混合,而我曾经的选择是Pure alpha+Beta(绝对回撤也大,但超额稳的一批,笔笔直)。
我曾经的选择在现在的我看来有点奇怪。从健康角度考虑,火锅奶茶肉汤都上了,还差这一盆鱼香肉丝么。
翻译成投资的语言:都裸多了,有风格偏离又怎样。
03 我的三条底层逻辑
介绍我的三条底层逻辑,区别于传统量化。
1、区别于只赚pure alpha的钱,我还另外赚smart beta的钱。过去,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长是我选择的smart beta。
2、区别于全部依赖量化给出最终决策,我有30%的主观判断。当我判断2017年小市值因子崩溃事件即将重现的时候,我会从量化纯线性外推的逻辑中夺回方向盘。
3、区别于严格控制各种风险暴露,我思考自己能力域所在。在有限的能力域内,把事情做到极致。因为坚守能力域而造成的风险暴露,我会和投资者充分沟通,不再严格控制。(例如多数基金暴露成长因子,500系列基金暴露核心资产因子)
04 关于自己的基金产品
我对自己所管理的产品没有偏好,都是亲生的,每一个都尽心管理。区别在于各自的基准不同,约束不同,从而导致的风险程度以及风险敞口不同。
关于指数估值这事儿我看过一些统计数据,我目前的认知是这样的:A股当下指数估值水平显著影响指数未来5年收益率,但对未来一个季度甚至更短周期的涨跌预测能力不显著。
没有这样的耐心和长期计划的投资者,不必过于关注指数估值。
05 关于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假设期初基金规模十亿,净值从1.00涨到2.00,这个过程中给基民赚了10亿。
业绩优秀吸引来了十倍申购,规模扩至200亿,此后规模超过了策略容量净值从2.00亏至1.80。这个过程中给基民亏了20亿。
虽然基金净值从1.00飙到1.80,但总体来说给基民亏了10个亿。这就是"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有一个解决方案是基金经理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控制规模,牺牲奖金牺牲奖项也把规模控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
P.s.目前我给自己的kpi是今年别做百亿基金经理。
06 关于西部利得量化成长大额限购1024元
策略容量之内,规模是荣耀;策略容量之外,规模是毒药。
限购是为了控制规模,不限死是为了共同富裕。
至于限购多少,我一直拿不定主意,所以才有了上周的整数投票(虽然从我年轻的时候开始,一直觉得1024才是更美的整数),结果发现你们是我带过的最"皮"一届基民,69%的基民选择"相比1000而言1024更是整数"。好吧,我得听取群众意见,陪你们"皮"一次,限购1024元。
这也是咱们理工男的浪漫。
07 三个公募基金经理冷知识
1、公募基金经理丈母娘一般不能炒股。销户,离婚,离职三选一。
2、公募基金经理不能有副业。
3、公募基金经理买自己的基金,至少持有一年。(所以买我量化优选的投资们实际上享受了基金经理待遇)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量化基金什么意思?有哪些基金是量化基金?
量化基金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基金是量化基金?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3
-
券商持续看好,半导体ETF究竟怎么选?
2025-11-03 09:33
-
【券商教学】为什么高手看到 “放量下影线” 会兴奋?小白必学~
2025-11-03 09:33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