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板块中报业绩分析及个股点评(万字长文)
发布时间:2021-9-6 09:31阅读:298
前言:上市公司中报已经全部发布完毕,对于各板块公司的中期业绩分析也在如火如荼中。近期半导体板块业绩增速亮眼,走势却非常不理想,利用业余时间和团队小伙伴一起对半导体做了一个整体的分析,过程中也逐渐厘清了自己的思路。本报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行业上半年整体业绩概述,二是行业估值分析,三是重点企业中报简评。
一、整体业绩概述
半导体是近两年A股市场持续火爆的赛道之一,东南亚地区疫情加剧以及国产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之下,国内半导体产业正快速崛起。
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中报期,A股市场85家半导体公司中,有81家今年半年报实现盈利,业绩增长个股有74家。A股半导体公司市值规模近4万亿元,上半年A股半导体公司实现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06.83%,增幅创历史同期新高,且大幅超越美股公司(因会计结算日不同,美股为大致估算数据)。

在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缺芯仍未缓解的大背景下,我国半导体行业公司产能以及利润不断释放,国产替代进程不断推进。本文选取板块中业务聚焦于半导体产业的66个重点企业为样本,剔除了一些半导体非主营的公司,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制造、半导体设备、封测等产业链主要环节,对近年来这些公司整体业绩进行分析总结。
66家公司如下:

营业收入
近五年整体营收逐年大幅增加,从2017年的814.7亿元增至2020年的1877亿元,四年内行业总营收规模实现翻倍。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59亿元,与2020年上半年的1023亿元相比,同比增幅达42.66%。2017至2021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57.61、11.08%、31.60%、26.28%、42.66%,行业营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行业营收与增速
再看近四个季度的环比状况。2020年三季度至今,季度总营收稳定在800亿左右。由于行业特点,三、四季度是旺季,季度环比增长中2021年一季度环比负增长,但是比起往年环比下降明显,今年一季度淡季业绩已经比较接近四季度的营收了,而二季度依然保持较高的环比增速。

近四季度行业营收与增速
净利润
2017年与2018年总体净利润基本持平,2018年后净利润逐年保持大幅增长年总净利润从69亿元增至2020年的254亿元,行业净利润在四年间增长接近三倍。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继续加速,较2020年同期净利润增幅达155%,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增长速度。2017年至2020年,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说明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有大的提升。

近年来行业净利润与增速
再看近四个季度的环比状况。相比营收环比情况,净利润环比表现更佳。虽然同样受制于行业淡旺季的因素,2021年一季度环比负增长,但2020年四季度和2021年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速都接近100%,行业盈利能力依然维持在非常高的增长态势中。

近四季度行业净利润与增速
销售毛利率
近四个季度,行业整体毛利率稳定保持在30%上下。在2020年三、四季度营收持平,但四季度结算成本较多的背景下,四季度毛利率环比下滑。2021年二季度毛利率环比增长,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除了个别细分板块外,产品涨价对于这些重点企业整体影响并不明显。

近四季度行业毛利率
研发费用
板块企业总研发费用从2017年的110亿增长为2020年的215亿,增幅接近100%,与营收增幅基本一致。研发费用总数逐年递增,表明行业在专业技术领域仍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研发费用与营收占比稳定维持在8%以上,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研发投入强度基本持平。

近年来研发费用及占比
二、行业估值分析
本报告期内,万得全A(除金融、石化)PE目前为32.96,较上期+1.32%,所处百分位63%。万得全A PB目前为3.11,较上期+1.29%,所处百分位79%。

PE水平
从行业发展周变化来看(截止2021年8月25日),申万一级行业PE中,超过75%的分别是汽车、电气设备、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综合板块,当前这些行业位于PE估值位于历史较高的位置。低于25%百分位板块分别是房地产、农林牧渔、建筑装饰、传媒、非银金融、公用事业、轻工制造、建筑材料、通信板块,这些板块处在历史估值低位。
从绝对值来看期内PE估值绝对值最高的是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电气设备、电子、医药生物。
重点关注我们选取的半导体及元器件行业,该板块共选股92支,在8月25日PE值为65.95,分位数在48.24%。经历近期的回撤当前PE值为57.49,分位数已回撤到了32.36%,市盈率处在历史低分位。
半导体十年PE走势图


PB水平
本期(截止2021年8月25日)申万一级行业PB中,超过75%百分位的分别是电气设备、休闲服务、化工、电子、食品饮料、有色金属、汽车、国防军工板块。低于25%百分位板块分别是房地产、银行、建筑装饰、非银金融、商业贸易、农林牧渔、传媒板块。
从绝对值来看期内PB估值绝对值最高的是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电气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等板块。
重点关注我们选取的半导体及元器件行业,在8月25日PB值为5.89,分位数在94.4%,当前PB值为5.65,分位数在90.78%。
半导体十年PB走势图


半导体PB值处于历史高分位,而PE值却处于历史低分位,说明近几年行业公司资产收益水平大幅提升。
纵观半导体及元器件行业的历史PE变化,当前半导体回撤到了今年6月10日的水平,同时关注6月10日以来的半导体行业股价,经历一波35%左右的上涨到达顶峰,目前这部分上涨已被回撤消化。6月份才是半导体行情刚开始上涨不久的起步阶段,目前已经将板块最猛的那段上涨完全吞没了。而市场还并未兑现半导体及元器件行业业绩高速增长和国产替代的历史性机遇,那现在看半导体的估值还高吗?
三、重点企业中报简评
我们从半导体产业链的5大环节中分别挑选了22家有代表性的企业,结合中报做一个简单的点评。
设计:兆易创新,紫光国微,圣邦股份,全志科技,中颖电子,瑞芯微、富满电子,斯达半导、芯海科技
设备:北方华创、长川科技、中微公司、华峰测控
材料:晶瑞电材、雅克科技、沪硅产业
中游制造(晶圆产业链):士兰微、扬杰科技、闻泰科技、华润微
封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
兆易创新
1、业绩大幅增加
2021年营收及利润大幅增长,半年度收入同比增长119.6%至36.4亿元,单季度看,Q2营收环比增加2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7.6%至7.40亿元,单季度Q2环比增加70%。上半年计提股权激励费用1.02亿,实际经营性利润达到8.4亿。
二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均环比大幅提升,其中毛利率环比提升8个点至43.8%、净利率环比提升5个点至23.8%。
2、产品线极大优化
营业收入同比增加约19.83亿元,其中存储器业务增加约12.83亿元,微控制器业务增加约5.5亿元,传感器业务增加约1.48亿元,主要是由于公司芯片产品市场需求增加,各业务产品线收入均有所增加。
1)NOR Flash车规级业务进展喜人。其中GD55的2G大容量产品通过车规AECQ-100认证,产品线全面覆盖2Mb-2Gb容量,GD25系列已在多家车企批量采用。
2)MCU爆发式增长,迎来高速发展期。2021年上半年,公司MCU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222.1%,在工业(能源电力、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安防监控、汽车仪表、娱乐影音、T-BOX、家电等领域实现良好增长。公司第一颗车规级MCU产品已流片,该产品主要面向通用车身市场,预计年底左右提供样品供客户测试,力争2022年中左右实现量产。
3)自研DRAM正式放量。已在 IPTV、安防及消费类等领域获得了DRAM 客户的订单和信任,为后续长期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DRAM自研产品模式为公司进行芯片设计,合肥长鑫进行代工的合作方式,公司 2021年年中推出该产品,Q2营收较Q1持平,预计 2022 年逐渐开始放量。17nmDDR3 在积极研发,2022年或将贡献一部分业绩。
紫光国微
紫光国微中报非常亮眼,上半年实现营收22.92亿元,同比增长56.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6亿元,同比增长117.84%,超出之前预告的上限。
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各业务线需求旺盛,具体来看,智能安全芯片业务实现营收7.71亿元,同比增长40.12%,毛利率29.69%,同比增加3.38个百分点;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收13.7亿元,同比增长69.91%,毛利率为76.77%,同比下滑2.78个百分点;电子元器件业务实现营收1.29亿元,同比增长49.6%,毛利率19.31%,同比下滑3.5个百分点。
特种微处理器和配套芯片组产品持续推出并在重要嵌入式领域获得批量应用,是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
在车规级芯片方面,公司车规级安全芯片方案已导入众多知名车企,并实现批量供货,募投项目高端安全芯片和车载控制器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也在顺利推进,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紫光国微子公司紫光同创是国内商用FPGA龙头,主要产品为 28nm 工艺 Titan 系列、 40nm 工艺 Logos 系列、55nm 工艺 Compact 系列以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支持 千万门级 FPGA 器件设计开发的 EDA 软件。公司 Compact 系列目前产品技术较为成熟,已经和多家通信类设备厂商进行适配。大规模FPGA研发进展顺利,中小规模FPGA多款产品逐步成熟、稳步上量发货,实现营收2.35亿元,净利润0.89亿元。随着整机厂商对于国内半导体厂商的重视,紫光国微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历史契机,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圣邦股份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96.7%;实现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约149.2%。单季度来看,Q2营收5.215亿,环比增速32.38%,归母净利润1.851亿,环比增速145.21%。
公司是电源管理芯片的龙头,业绩超预期,两大业务产品线齐头并进。从营收端来看,2020年下半年起,集成电路行业出现产能紧张、持续缺芯的状况,叠加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业绩暴增。电源管理类/信号链类产品分别实现收入6.4/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5%/74.8%;电源管理芯片毛利率为48.32%,同比小幅提升。Q2单季度毛利率53.76%,环比提升5.89%,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高毛利率占比持续提升。
公司在高性能、高品质模拟IC领域产品线丰富,目前可提供25大类3500余种模拟IC产品,可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设备、工业控制、医疗仪器和汽车电子等领域,产品品类优势突出。
21Q3全球主要模拟芯片厂商交期较Q2持平,其中信号链交期环比略有延长,全行业仍持续缺货。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产能能够得到持续有效保障,新产品销售收入转化乐观,全年业绩高增长确定。
主要的问题在于公司虽然通过预付款等方式锁定一部分晶圆代工产能,但产能仍将是影响公司营收的可能瓶颈。
全志科技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75.1%;实现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181.44%。2021Q2营收为5.47亿元,环比增长9.2%,净利润为1.56亿,环比增长80.7%。营收增长有下游智能硬件、智能车载硬件等需求旺盛,芯片上游产能供不应求背景下的涨价驱动因素,深层次的原因是国产替代。
公司从014年就开始布局智能车载芯片,经过长期技术积累与应用检验,车规级T5/T7等系列SoC芯片开始大规模落地,应用于长安、上汽、一汽、小鹏等前装车厂。在智能车载领域,公司产品覆盖了智能车载多媒体、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已与客户合作研发L2级产品。公司的智能座舱相关产品潜力很大,单车芯片价值量从现在10美金左右有望继续提升。
AloT芯片赛道持续高景气,公司耕耘智能家电优质赛道多年,布局家电智能语音方案、智能屏显方案以及IOT方案,积累了丰富的标杆客户资源,积极参与打造空冰洗、厨电、小家电等智能家电生态圈,相关SoC产品实现大规模量产,需求量旺盛。
公司研发的规划有12nm的先进平台,为的是提升产品性能,布局高档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影响全志科技营收及业绩的因素目前看来只有产能,二季度已经有所表现,毛利率单季从30.48%涨至43.29%,但营收仅环比增长9.2%(可能出货量下降)。
中颖电子
2021 年半年报,收入利润延续高增长。2021H1 公司实现收入6.86 亿元,同比+50.78%;归母净利润1.53 亿元,同比+62.6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3 亿元,同比+72.40%。Q2 单季实现收入3.80 亿元,环比23.89%;归母净利润0.85 亿元,环比增速26.1%。
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于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锂电池管理芯片的倍数级增长;其中,MCU约占50%,锂电池管理芯片约占30%,OLED显示驱动芯片占15%。
锂电池管理芯片在国产替代环境下切入,已经逐步从后装市场进入前装市场,手机及tws耳机已经在大客户量产,笔电的在大客户小量生产。上半年CAPEX占比17%,预计未来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全面保持高增速。这也是在中报公布之后一天大幅上涨的原因。
随着国产AMOLED的爆发式增长,驱动芯片的需求大幅上升,公司掌握自有核心技术,目前产品主要与台系厂商进行 市场化竞争。今年底前也可望持续开发出新产品。
公司是家电MCU的龙头,小家电市占率很高,白电中变频冰箱、洗衣机应用已量产,变频空调客户在小批量生产测试中。此外公司也在开拓汽车领域,预期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可流片,切入非安全领域,有望借窗口期加快切入。
产能问题今年以来一直是公司的瓶颈,预计会逐季改善,目前预定的产能约覆盖60%-70%新增需求。同时32位MCU的市场表现也关系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瑞芯微
2021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104.5%,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长184.70%,若加回股权激励0.57亿元,上半年实际实现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2021年2季度收入8.13亿元,环比增长44%,归母净利润1.53亿元,环比增长37.2%,创单季度业绩新高。
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①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智能教育电子和智能家居以及办公会议设备等产品(例如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翻译笔)的需求增长。②去年及今年一季度推出的机器视觉芯片RV11XX、智能应用处理器RK356X等新产品的规模化量产,③受上游供应商供应价格上涨影响,公司在2021年初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维持了产品的基本毛利率。
公司已经是继海思之后在高端AIOT领域中国公司的代表,除了智能处理SOC以外,公司推出低功耗穿戴、电源管理、WiFi等芯片也丰富了公司产品线,在AIOT形成强大的平台方案,有望贡献成长增量。8nm的RK3588芯片处于流片验证阶段,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RK3588支持32 路1080P解码,是国内海思高端安防芯片的少数替代方案,有望在专业安防市场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凭借制程升级带来的性能提升,产品也可以向高端的应用领域拓展,如服务器、边缘计算等应用场景,它是未来公司的最大利润与市场拳头产品。也是未来特别值得关注的。
公司处在AloT赛道中,未来增长潜力巨大,RK3588若能成功量产,将进一步脱战高端市场应用,中报前景可期。
富满电子
2021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239.31%,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1190.55%。单季度来看,Q2营收5.85亿,环比增长119%,净利润2.55亿元,环比增长313.9%。要注意的是,Q2环比的高增速是在Q1同比大增基础上再增长的。
富满电子业务多元,共有四条主线:快充芯片、LED驱动芯片、5G射频类产品、MCU(2021年三季度出货)。今年中报显示59%营收来自Led驱动芯片,收入占比最大。电源管理类芯片26.5%,MOSFET不到4%。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miniLED驱动芯片和快充电源管理芯片等新品放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44.62%、167.19%。净利润增长是由于驱动芯片行业整体价格上涨,2021年二季度,显示驱动芯片价格上涨20%。根据机构的调研纪要,其下半年预计产能环比提升30%,明年中期产能翻倍。8位、32位MCU产品逐渐开始放量,四季度5G产品线,包括PA、WiFi6等产品将出货。
快充芯片和MOSEFT是富满的亮点,但虽然增速快,占营收比重却很小,目前看不靠这个支撑业绩,但是有想象空间。
根据公司在互动平台上的回答,现在产品不断迭代,工厂满负荷运转,这么看起来上半年业绩爆发,短时间内缺芯的状况不会缓解,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即便是下半年芯片价格不再上涨,公司业绩也会更上一层楼。
斯达半导
1、业绩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7.19亿元,同比增加72.62%;净利1.54亿元,同比净利增加90.88%。按季度来看,二季度营收3.94亿,环比增长21.2%,净利润0.79亿,环比增长5.2%。
2、公司主要的亮点
一是各个细分业务均稳步在增长。
根据下游拆分,上半年工业控制和电源业务收入5.01亿元,占比69.64%,同比增长52.06%;变频白电及其他业务收入0.34亿元,同比增长106.09%。
二是新能源相关业务增长迅速,表现亮眼。
上半年新能源业务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162.92%;主要受益于公司生产的应用于主电机控制器的车规级IGBT模块持续放量,合计配套超过20万辆新能源汽车,预计下半年配套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公司在用于车用空调、充电桩、电子助力转向等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份额进一步提高。在光伏发电领域,公司使用自主IGBT芯片的模块和分立器件在国内主流光伏逆变器客户开始大批量装机应用。
三是持续投入研发,产品迭代拓宽,12寸线实现量产。
公司第六代IGBT芯片新增多个新能源车型的主控平台定点,第七代车规级IGBT芯片研发成功,基于第七代微沟槽Trench Field Stop技术的新一代车规级650V/750V IGBT芯片研发成功,预计2022年开始批量供货。公司车规级SGT MOSFET (split-gate trench MOSFET)开始小批量供货。SiC模块新增多家车企与Tier 1客户项目定点;公司基于第六代Trench F-S技术的1200V IGBT芯片在12英寸产线实现大批生产,产能提升迅速,与海外技术差距进一步缩小。
车规级IGBT芯片的市场空间,是当下在汽车缺芯严重的背景下,支撑斯达半导高估值的主要原因。二季度业绩环比增速非常一般,未来公司能否持续上涨还需产品市场表现的进一步验证。
芯海科技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7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0.467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5.72%,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73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4.82%。单季度来看,Q2营收1.71亿元,环比增长65%,净利润0.5亿元,环比增长由负转正,保持高增速。
在健康测量AIOT芯片方面,在鸿蒙智联发货量超过200万颗,上半年销售额累计1.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5.17%。模拟信号链芯片方面,压力触控、工业市场及智能家居感知市场需求旺盛,报告期内销售额累计5158.73万元,排除因疫情管控而需求下降的红外测温,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96.05%
芯海科技高可靠性 32 位 MCU 芯片营收占比快速提升,MCU产品整体销量显著提升,报告期内实现销售额1.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208.14%
芯海科技首颗车规级信号链 MCU 已在 2020 年通过 AEC-Q100 认证,并导入汽车前装企业的新产品设计总体来说,芯海科技融入华为鸿蒙产业链,可以全面享受物联网和鸿蒙爆发的红利;32位MCU的国产替代也是亮点,预计会持续放量。
芯海科技的信号链和MCU产品的快速增长,是中报业绩非常亮眼的点,只是在这两个产品公司都不算国内第一梯队,限制了公司当下的估值水平。
北方华创
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08 亿元,同比增长65.75%,归母净利润3.10亿元,同比增长68.60%,归母扣非净利润2.25 亿元,同比增长127.62%
二季度业绩很亮眼,实现营收21.85 亿元,环比增长53.50%,归母净利润2.37 亿元,环比增长225.6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3 亿元,环比增长498.25%。Q2毛利率45.51%,
从公司主营业务上来看,各个产品线都在加速发展,设备相关营收同比增长63.79%,毛利率34.9%,刻蚀机、PVD、CVD等产品导入市场节奏加快,工艺覆盖率和客户渗透率都在稳步提升。在集成电路领域主流生产线实现批量销售,第三代半导体、新型显示、光伏设备产品线进一步拓宽,出货量实现较快增长。公司真空热处理设备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公司目前存货和合同负债都高增长,在手订单饱满,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景气态势。
公司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为14.97亿元,而去年同期研发投入仅为3.67亿元,同比增长达308.11%。另募集资金用于产能建设和高端半导体设备的研发,着眼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半导体行业处于高景气状态下,下游客户纷纷加大资本开支,加速扩产,中芯国际最近计划上海建厂,北方华创或将直接受益。国产替代大背景下,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顺利,随着国产设备验证的稳步推进,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长。当然公司目前较高的估值,也需要业绩持续高增长来化解。
长川科技
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6.73亿元,同比增加111.5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95亿元,同比增加239.44%。单季度来看,Q2营收3.79亿,环比增长28.38%,净利0.452亿,环比增长1.6%。
公司主要销售产品为测试机、分选机,上半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52亿元、3.82亿元,同比增长347.96%、70.09%,产能利用率分别达128.49%、98.13%。产销两旺。可以看出,在保证分选机销售增速的情况下,测试机开始快速放量,后续想象空间很大,短期内能够再造一个长川。
公司已成功开发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超精密探针台,兼容8/12寸晶圆测试,目前已顺利在客户端进行Demo。
公司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1年上半年研发经费投入达14,250.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21.17%。
当前芯片供应紧缺叠加国产替代的大逻辑并未改变,预计缺货至少持续到2022年,目前各晶圆厂处于积极扩产的阶段,中芯国际刚又推出上海新建12寸生产线的方案,对设备厂商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中微公司
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39亿元,同比+36.82%;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233.17%;扣非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53.35%。21Q2单季度实现收入7.35亿元,同比/环比分别+29.95%/+21.87%。21H1非经常性损益3.35亿元,主要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2亿元、政府补助2.13亿元等。剔除21H1股份支付费用1.48亿元后,21H1经营性净利润达2.06亿元,同比大幅提升。
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刻蚀设备营收8.58亿元,同比+83.79%,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国内晶圆厂加速扩产叠加ICP新品加速放量;MOCVD营收2.19亿元,同比-10.08%,下降原因是LED行业景气度疲软。
中微目前拥有CCP和ICP两大刻蚀产品线。中微CCP刻蚀设备打入国内外主流晶圆厂,随着全球晶圆厂加速扩产公司CCP有望稳步增长。公司ICP设备nanova经过长时间验证及小批量出货后逐渐进入出货爆发期。未来ICP有望取代传统的CCP成为市场主导的刻蚀设备,给公司带来额外增长。
公司MOCVD积极布局Mini LED、功率器件等领域,部分Mini LED MOCVD设备规模订单已进入最后签署阶段。公司新募投项目规划2026年MOCVD产能达235腔。
另外,公司通过外延并购来拓展其他品类,通过参/控股睿励仪器、拓荆科技、SOLAYER、中微惠创等国内外企业积极布局检测、CVD、外延生长与VOC设备,实现半导体设备+泛半导体设备+非半导体设备三维成长。
华峰测控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24亿元,同比增长76%,净利润为1.48亿元,同比增长66%,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7亿元,同比增长150%。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度和国产化替代进程的加速,二季度实现营收2.09亿元,环比增长80%,扣非净利润环比增长149%。
公司的主力包括8200和8300两大平台,8200是公司自2009年开始销售的测试平台,目前除了经典的模拟大类外,新增了包括MOS/IGBT芯片,和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大功率模块的测试。随着芯片发展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功能集成到一起。一颗典型的PMIC芯片,包含了MCU/ARM内核、通讯接口、AD/DA部分以及功率控制和输出等部分,8300针对这一类芯片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目前装机量超过100台。
公司显著受益于半导体大环境的景气和国产替代的进程加速,产能由去年底100台扩产至目前200台/月,满产满销,产品毛利率稳定在80%左右,8200平均单价70万人民币,8300达到单价200万人民币,由于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较高,产能的扩张即营收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就是直接的利润,这也就是公司二季度营收和利润增长差不多的原因。
设备行业收入确认周期一般要在3-6个月,所以华峰测控的放量在二季度,收入确认可能要到三季度,也就是说下半年依然会是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中芯国际的新建12寸线的计划证明了行业的景气度还是很高的,相应的国产设备的需求是在不断上升的,国产替代下的设备厂商大有可为。
晶瑞电材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7.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0.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0.77%。单季度来看,Q2营收4.6亿元,环比增长14.4%,净利润 0.92亿元,环比增长300%,扣非净利润环比增长63%。
公司核心产品光刻胶及配套材料的销售数量及售价持续增长,实现销售14,299.50万元,同比增长70.98%,历史最高。半导体级双氧水销售取得较大突破,已成功实现在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宏力、合肥长鑫、武汉新芯等芯片制造龙头企业的测试、跨线及产销量爬坡。半导体级硫酸顺利通车,正在客户端测试、跨线。超净高纯试剂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4,687.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4%,正逐步成为下游芯片制造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实现半导体级高纯试剂的国产替代;锂电池材料方面,公司核心产品NMP销售价格同比发生较大幅度的增长,盈利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公司研发的CMCLi粘结剂生产线顺利落成,并实现量产。锂电池材料营业收入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74%;基础化工材料营业收入24,336.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9.34%;能源营业收入0.3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19%。
公司高端KrF(248)光刻胶已完成中试,建成了中试示范线,已进入客户测试阶段。ArF高端光刻胶研发工作已启动,为适应行业现状带来的发展机遇,公司在设备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
总体来说,国产替代进程下,半导体材料是百亿级的市场,公司自购光刻机,引进来技术带头人深度布局光刻胶领域并积极扩产。新能源汽车的的高景气度增长传导至上游材料领域,锂电材料板块也将保持高增长。
雅克科技
1、业绩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8.03亿元,同比+94.16%;实现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14.72%。其中 2021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环比+3%,同比+86.73%;实现归母净利润 1.2亿元,环比-1.6%,同比增+26.32%。
2、公司业务包括电子材料、LNG保温板材和阻燃剂等三个业务板块,其中电子材料业务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在2021年上半年度营业收入占比为71.17%,达到12.8亿元,其中半导体前驱体材料业务和电子特气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7亿元和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和16.6%。光刻胶业务由于收购韩国COTEM,上半年营收5.7亿元,占总营收的31.5%,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
公司的产能扩张顺利,募投项目中SF6产线已于报告期内投产,CF4新产线预计于2021Q4开始投产。光刻胶产能方面,子公司韩国斯洋的3000吨彩色光刻胶生产线预计也将于2021Q4投产。规模效应打出之后彩色光刻胶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增厚公司利润。
公司目前已成功打造半导体材料平台,业务快速增长,受益于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同时给出来三季报预告,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85亿元~4.05亿元,同比+11.9%~+17.7%;其中2021Q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3亿元~1.63亿元,同比+7.4%~22.4%,非常乐观。
沪硅产业
1、业绩
公司实现营收11.23亿元,同比增长31.44%,二季度环比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2020年上半年则是亏损0.83亿元,报告期内实现扭亏为盈。另外公司归母扣非后的净利润为-0.765亿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1.52亿元元进一步收窄。
2、生产经营
子公司上海新昇300mm半导体硅片产能已达到25万片/月,2021年底实现30万片/月的产能目标;子公司新傲科技和Okmetic 200mm及以下抛光片、外延片合计产能超过40万片/月;子公司新傲科技和Okmetic 200mm及以下SOI硅片合计产能超过5万片/月。
随着产能的攀升,200mm及以下产品(含SOI硅片)产能利用率持续维持在高位;300mm硅片的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也大幅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300mm大硅片历史累计出货超过300万片,产能爬坡和上量速度不断提升,出货量再上新台阶。
产品下游客户需求增加。公司对关联方武汉新芯、长江存储以及中芯国际及其关联公司销售商品的额度,由2021年原预定额度的5900万、9600万和1.16亿元,分别上调至:9700万元、1.6亿元和1.6亿元,调整原因主要为市场需求增加。
士兰微
公司2021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3.08亿元,同比增长94.05%;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1306.52%。由于去年基数比较低,同比增长幅度很大,可比性不是很强,我们重点看一下环比增速,营收一季度环比增速11.9%,二季度则达到了24.3%;营收快速扩大的同时净利润也在同步增长
从产量上来看公司是满产满销的状态。从分产品情况来看,毛利率同比上升,但并没有很夸张,公司营收的提升主要靠的是产能的释放和新产品的放量,而不是产品的提价。
产能方面,8寸线产能已经到了6.5万片,厂房还有空间,有设备的话还可以扩建,公司2021年8月12英寸晶圆产出已经2万片,预计到2021年底能够实现月产3.5万片的目标。另新增月产2万片12英寸项目已着手实施,有望在2022Q4达产,届时两期合计将实现月产6万片的12英寸产能。8英寸、12英寸产线建设不仅为公司打开产能空间,更为公司提升产品品质、扩充产品品类、实现市场卡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品方面,公司白电IPM模块在2021H1销售达1800万颗,达到了2020全年的水平,持续引领国产替代;公司IGBT(单管和PIM模块)销售达1.9亿元,同比增长110%以上;公司MEMS销售突破1.4亿元,同比增加290%以上;公司车规级IGBT模块已通过多家客户测试,并在部分客户批量供货。另外IGBT在工控、光伏都放量,变频器和光伏大客户都已进入。陀螺仪已经出来了,正在给手机厂商测试,已经在体感遥控的产品上出货了。SiC功率器件的中试线已在二季度实现通线。
在缺芯和国产替代大背景下,厚积薄发的士兰微各项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正在处于开始放量的阶段,同时不断释放的新增产能是士兰微当下的核心优势,产能不仅仅意味着营收和利润,同时更能为公司提升产品品质、扩充产品品类、实现市场卡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华润微
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45.4%;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64.9%。 单季度来看,Q2营收24.1亿,环比增长17.9%,净利润6.68亿,环比增长66.9%。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质量大幅提升。受益于半导体产业景气行情,功率器件事业群实现销售同比增长44%(代工占比还是高)。其中公司在报告期内研发出了新一代高性能中低压功率MOSFET产品,实现该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巩固并扩大了产品领先地位,MOSFET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43%;功率IGBT产品通过6英寸平台产品技术升级,实现芯片面积缩小,同时通过8英寸平台开发和产品系列化研发,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IGBT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4%,在功率器件中占比显著提升。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产顺利,SiC二极管已经实现小批量供货;目前SiC-MOSFET产品研发进入尾声,其产业化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GaN方面,6寸和8寸产品同步研发,利用现有的全产业链优势,有望今年内推出新品。
目前华润微华润8寸线满产产能超过12万片/月,产线折旧完毕,毛利率大幅提升,公司处于财务数据最为漂亮的时期。与此同时,公司公告拟联合国家大基金二期加码布局月产 3 万片12 英寸晶圆产线, 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注入动能。
扬杰科技
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80亿元,同比增长82.93%;实现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138.57%。2021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38亿元,环比增长20.74%;实现归母净利润1.89亿元,环比增长21.34%。上半年销售毛利率达34.06%,继续保持高位。
从产品来看,汽车发动机高效PMBD整流芯片已在多家车厂试验中,FRED整流芯片已实现200V-600V多系列量产,并逐渐向1200V及更高电压系列扩展,MOSFET/IGBT系列产品实现快速增长。新产品业绩突出。MOS、小信号、IGBT及模块等产品的业绩同比增长均在100%以上。此外,公司在2021年新增氮化镓研发团队,具备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的研发能力。从产能上来看,公司沿着建设硅基4寸、6寸并进一步规划8寸晶圆工厂和对应的中高端功率二极管、MOSFET、IGBT封装工厂路径,做大做强,持续投资扩充晶圆制造及先进封测产能。
总体来说,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家电)、工业等多领域的国产替代正在进行中,新兴市场领域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相应电子元器件需求大幅增加,扬杰科技有望充分受益。只是市场目前对于公司产品层次不太认可,增速虽高但是估值水平并不理想。
闻泰科技
上半年实现营收247.69亿元,同比增长3.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2亿元,同比下降27.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下降18.04%。单季度来看,Q2营收127.8亿,环比增速由负转正。
公司的ODM业务是拖累闻泰科技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半导体业务表现亮眼。
闻泰的ODM业务就不多说了,重点说一下半导体业务。它通过收购安世切入IDM领域后,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安世半导体业务带来了毛利率的显著提高。2021年上半年,半导体业务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收入达到 67.73 亿元;业务毛利率回升至35.06%,实现净利润 13.10 亿元,同比增长 234.52%,盈利能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主营业务中,双极性晶体管和二极管业务占比52.16%,MOSFET器件占比27.52%,逻辑器件占比17.56%,业务收入占比极为平衡。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安世半导体的细分行业占比,汽车领域是其最大的下游领域,且拥有先发优势,

安世半导体在汽车领域已经通过ACE-Q100和Q101标准认证两项认证,广泛车规级的产品代表其拥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也让安世半导体成为了博世、大陆、比亚迪和德尔福等顶级企业的供应商。
闻泰科技借助于安世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带来的机会中快速渗透,达到高增长。另外,缺芯的状况短时间内得不到缓解,闻泰正通过收购及新建等办法扩充产能,满足市场需要。
总之,安世高质量产品对接闻泰需求,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双方客户资源还可实现强效互补,安世半导体业务是闻泰科技未来的增长点。
长电科技
2021年上半年,营收138.2亿元,同比增长 15.4%;归母净利润13.2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包含出售中芯长电股权收益2.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9.4亿,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217.6%。Q2单季营收71亿,环比增长5.87%,净利润9.36亿,环比增长142%,略超预告上限。
子公司星科金朋整合尾声,上半年实现收入约人民币49亿元,净利润约3.1亿元,去年同期仅有139万美元,其已经成为重要的业绩贡献来源。在半导体存储市场领域,公司的封测服务覆盖DRAM、Flash、USB、SSD等各种存储芯片,星科金朋厂拥有20多年量产经验,16层芯片堆叠已量产。
海外大客户需求积极,作为其主要封测供应商,Q3起JSCK/SCK业绩有希望更上层楼。
公司积极把握半导体国产化下的巨大需求,上半年国内客户营收50.7亿元,约去年水平的77%,客户分散有助于化解单一客户波动的风险。
成本压力有一些,但在需求端继续紧张的情况下,可实现部分价格传导和特定被动原件涨价情况缓解。
今年公司稼动率一季度、二季度都是满载,二季度收入上升原因主要是新增产能投产,扩产的产能很快满载,最主要的产能到位要看下半年,下半年新增产能将持续贡献营收和利润。
行业大的景气趋势不变的情况下,封测厂商的营收和利润将继续增长。
通富微电
1、业绩
上半年营收70.89亿元,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260%,扣非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1339%。
二季度营收38.21亿元,环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2.45亿元,环比增长57%;扣非归母净利润2.24亿元,环比增长61%;毛利率18.50%,环比提升0.97%,净利率6.42%,环比提升1.31%。可以看到,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毛利率提升明显。
2、通富微电的核心客户AMD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9%,通富苏州上半年完成6个新品导入,通富槟城设备升级以实现5nm工艺能力,公司有望受益于AMD市场份额的提升。马来西亚疫情反复,但公司发挥集团优势,将槟城工厂部分产品调度到苏州工厂以实现产能收益最大化。
合肥通富深度绑定合肥长鑫,21年上半年营收4.77亿元,同比增长123%,净利润0.1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存储器产品扩大量产规模;随着长鑫存储器产品的放量,合肥通富的营收将呈现质的飞跃。
公司受益于终端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国产替代的持续推进,订单饱满,产能满载。行业高景气度的大环境下,封测行业依然会持续增长。只是市场对于封测板块估值的认可,不说也罢。
结语
综上所述,半导体行业近年来盈利能力不断上升,基本面不断改善,科研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国家积极推进解决“卡脖子”问题、推进国产替代进程的政策背景下,恰逢全球缺芯,国内疫情控制良好,为其提供世界上最为稳定的生产环境,将刺激半导体行业产能持续释放以及利润提升,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内。而板块经历了近期,已经将上阶段涨幅回吐了相当大一部分,中报发布后板块PE水平回落至32%分位处,估值水平无论是与自身历史还是其他板块相比并没有高估,这种错配市场终归会反应过来,这一天并不远。
最后,由于分析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数据统计以及分析研究,非全职投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做一项比较深入的研究难免力不从心,在此特别感谢团队小伙伴 @韭菜小目标 @请到我的兜里来 ,我们一起完成了这篇简单的分析报告。同时也感谢在投资过程中给予很多信息和心得分享的球友们 @赤焰永明 @平凡的股票 @白熊魔王 @姚阿摇切克闹 ,与你们的交流中自身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股票中报业绩好会涨吗?
股票中报业绩不好会大跌吗?
股票中报业绩预告披露时间规定?
股票中报业绩预告提前多久?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6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6
-
券商持续看好,半导体ETF究竟怎么选?
2025-11-03 09:26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