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余额宝,余利宝,等其他货币基金跌破2.5%的时侯,代表什么时候到了?
发布时间:2021-8-31 09:08阅读:861
货币基金的收益跌破2.5%,代表买股票的时候到了。
当然,不仅股市,楼市、大宗商品等其他投资市场,只要在低位,都会因为货币市场出现红利,会有回暖的迹象。
本质原因,是市场上的资金在越来越充足,溢出的资金就会流向各大投资市场。
很多人问,货币基金利率和股市涨跌什么联系?
其实,两者并没有百分百必然的联系,但相比楼市的流动性,这部分活期资金更愿意进入流动性更强的股票投资市场。
2020年4月,余额宝收益首次跌破2%,当时的上证指数仅有2800左右,之后就是一轮小牛市。
这背后有两个原因。
第一,疫情过后,处于对于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大量资金涌入余额宝等货币基金。
资金多了,好的就显得资产少了,收益自然就会减少。
同时,中小企业贷款又实行利率优惠政策,这是直接导致货币基金收益下降的原因。
第二,由于对疫情的担忧,很多优质的个股被错杀,导致股票市场低迷,所以大量溢出资金,就选择低价入市。
同时,一些投资者由于无处安放资金,也开始尝试往股市里加仓,导致A股出现了一轮小牛市。
资金总会寻找合适的出路,风险投资市场的热度,会因为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走低而被点燃。
余额宝收益降,股市一定涨吗?
2015年10月,余额宝收益首次跌破3%,同一时间,A股指数从3100反弹至3600。
但2016年1月,风云突变,股市的熔断接踵而至,指数再次出现暴跌。
这一轮货币入市,仅仅只持续了三个月。
但随之而来的,是2016年初,短短数月,一二线城市近乎疯狂地上涨,涨幅度在50-100%。
其实,整个投资逻辑是相似的。
当货币基金市场收益低迷的时候,资金同样优先选择了股票市场。
但当时的市场环境,是2015年中暴跌后的修复期,也是进一步降杠杆去配资的后时代,还是熔断的前奏期。
所以当年入市的,以散户补仓自救居多,而不是大资金抄底,之后的行情自然而然也就一落千丈了。
而2016年楼市的疯狂,也是源于2015年股市的过于兴盛,大量资金入市导致楼市成交量低迷。
等到2016年资金再度回到楼市,大资金自然优先抢跑,把市场拉升到一个新高度。
货币基金的收益,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资金风险标,决定了市场资金的情况,以及潜在的流向。
但货币基金收益跌,并不代表股市一定会涨,有可能只是单纯的资金过剩导致的。
2015年6月,余额宝的收益率首次破4%,股市刚好是一轮暴跌的开始。
当时的情况,即便是货币基金跌破4%,依然有大量资金持续不断进入。
同时,即便跌破4%,也并没有太多资金愿意从余额宝离场,毕竟4%的活期并不好找。
所以,当时的收益下降,并没有达到资金挤出的效应,自然也就没有能够带动股市。
现如今,余额宝的收益长期徘徊在2-2.5%,已经相对稳定。
这种大背景下,只有出现破2%,甚至破1.5%的情况,才有可能会带动货币市场的挤出效应。
就当下而言,更多的人存余额宝,已经不是看重利率,而是一种财务安排的习惯了。
货币基金跌破2.5%背后的问题
我们都说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是总体市场资金的风向标。
跌破2.5%,代表可能出现几个问题。
第一、市场货币宽松,资金开始溢出。
货币基金大部分投向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在央行放水的大背景下,货币宽松,市场不再需要那么多钱,货币基金收益自然就下降了。
这其实不是一个好信号,因为市场货币宽松的背后,资金容易溢出,会带来一系列的潜在影响。
第二、消费刺激力度大,潜在通胀预期显现。
与货币基金收益率降低相反的,是总体的消费水平上升,伴随的也是潜在的通胀预期。
猪肉价格虽说下来了,但是蔬菜、水果的价格上涨了,总体生活所需要的基础消费都在上涨。
另外,网络电商购物的消费,也是随着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下降而增长。
余额宝收益降低,天猫双11屡创新高,这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
原则上低利率时代,应该是低通胀时代,但货币基金的低利率,反而是资金泛滥的迹象。
第三、投资市场机会较多,但风险也很大。
货币基金收益率降低,代表资金安安稳稳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少。
从利好的角度来看,大量资金一定会进入投资市场,所以有一些投资市场一定会迎来行情。
从利空的角度来看,无风险收益率降低,一定代表投资越来越难做,投资的风险一定会加大。
所以,如果有好的投资方向,机会就来了,如果没有,建议继续躺平。
胡乱投资的结果,就是钱可能会被折腾得越来越少。
有没有余额宝的替代品?
货币基金收益越来越低,真的要去投资股市吗?
其实不必然,因为股市有风险。
纵然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对于股市来说会出现短期利好,但并不是说股市上涨,人人都能赚钱。
对于稳健型,又追求流动性的投资者,不妨考虑一些其他的产品。
1、银行的类活期理财产品。
很多银行,会有类活期的理财产品。
有一些是定开的,比如30天60天90天可赎回,有一些是日日可赎回的。
这些类活期理财的收益并不高,3-3.5%居多,极个别收益接近4%。
但是比起现在只有2-2.5%的货币基金,收益还是非常不错的。
2、纯债类基金。
债券基金其实一直都是货币基金比较好的一个替代品。
但从风险上来看,债券基金还是会存在回撤风险的,阶段性回撤可能会达到1-2%。
从长期的收益来看,债券基金5%左右的年化还是有的,同时也是相对比较灵活的产品。
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底层也是很多信用债,综合收益也都维持在4%左右的水平。
3、万能型保险。
还有一类是理财型保险,俗称万能险。
这类保险基本上和理财产品区别不大,保障也非常的少。
万能保险相对比较灵活,收益在4%左右的居多,但退出的时候,会根据持有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费用,通常1%,一般5年后没有退出费。
这类产品比较适合有一定期限的投资,但也可以用来应急的资金周转,总体收益还是不错的。
4、特殊增收益活期产品。
针对资金量10万,50万,100万的客户,像余利宝已经推出了不同的“类货币基金”产品。
很多平台也在尝试做一些这样的产品,收益会比余额宝高个0.5%,1%,1.5%都有,资金量越大,收益率越高。
当然,银行的类活期,瞄准的也是这部分体量相对较大的资金。
其实,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
理财投资需要分散和多元化,同样也需要一定的市场敏锐度,能够读懂货币政策的信号。
货币宽松的情况下,要多寻找好的投资机会,尽量让收益率跑赢货币增发率。
当货币紧缩的时候,要更偏向于保守和稳健,尽量做好资产的保值工作。
一定要理解“赚钱效应”,这四个大字,寻找资金扎堆的地方做投资,一定是更安全,收益更高的。
多关注货币政策,多关注银行的贷款流向情况,找到资金的去处,才能更好的判断投资机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51
-
芯片ETF怎么选?五大指数+20个产品排名给你答案
2025-11-10 09:51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51


当前我在线
15198242386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