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能源运营商转型的火电运营商的估值重构逻辑
发布时间:2021-8-30 13:46阅读:268
制约传统火电运营商估值的原因:
1、“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长期错位。火电的发电原材料动力煤价格是随市场波动的,但火电上网电价浮动小,因此导致火电运营商利润波动大,利润基于动力煤价格呈现周期性。
2、2018-2020年存在的降低上网电价的预期。
向新能源运营商转型的火电运营商的估值重构的逻辑:
1、风能、光伏发电运营成本仅仅为设备成本和人员费用等运营成本,不受发电原材料价格影响(例如火电中的煤炭),因此盈利周期属性大大降低。所以市场上新能源运营商(例如,三峡能源、太阳能、节能风电)的盈利周期属性很弱,且估值明显高于火电运营商的估值。
2、随着光伏、风能技术的进步,风能、光伏发电平准化度电成本在逐渐下降中。
3、华能、华电等大型传统火电运营商的火电基本盘带来的 强劲现金流、极具竞争力的融资成本、强大的项目资源获取能力,为其新能源转型提供保障。几大发电集团也在积极向新能源发电运营商转型。例如,华能国际现阶段11GW的新能源装机量,其规划在“十四五”阶段每年新增8GW以上的装机规模,十四五末装机规模预计达到55GW左右。天风对其的测算结果是仅十四五的新能源装机新增的40多GW就有望为其带来90亿元的利润增量,而2020年公司实现的业绩为45.65亿元。
4、电价市场化改革预期。在“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长期错位下,电力供需容易出现问题,在用电高峰期常出现“电荒”现象,目前已有一些省份相继出台"尖峰电价"、“完善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等措施。此外,在过去几年新增产能急刹车之后,随着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降电价预期消散、涨电价预期渐浓。“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长期错位终将逐步修正,届时火电周期性也会弱化。
5、向新能源运营商转型后碳排放额度为其带来的利润增量。
估值对比:
三峡能源目前有15GW的风电、光伏装机,市值1580亿;
太阳能4GW光伏装机,市值220亿(还有一些光伏组件业务)
节能风电 3.1GW风电装机、2021-22年规划1.6GW装机,市值220亿。
华能国际目前风电、光伏装机11GW,未来5年每年规划8GW风电、光伏装机,2025年达到55GW装机,仅其新能源发电业务的估值就应该有多少呢? 此外,其还有100GW的火电装机容量
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