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为什么不香了
发布时间:2021-8-25 10:14阅读:254
有人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大概,资本市场亦是如此!犹记得年初1/2月份内地资金疯狂南下,抢夺定价权,券商/行业分析员也是大声奔走呐喊,今时今日,基本都已闭目不言!

这是一张当时资金疯狂的记录图,在长达2个月的时间里,基本每日净流入上百亿,夸张的时候,接近300亿,总流入超过2000亿,而当时南下抢夺的是哪些资产的定价权呢?下图(此图为借用,如有侵权,告知一声,立马删除)一清二楚:

从二月份疯狂南下高点算起,股王 $腾讯控股(00700)$ 已经从高点773跌落到433,跌幅达到42.7%;中国移动,跌幅约10%;$中国海洋石油(00883)$ 跌幅约25%,$美团-W(03690)$ 已经腰斩,跌幅达到了57.6%。。。。。。
当时的小甜甜,怎么半年不到,就变成牛夫人了呢?
以上几个票,个人参与中海油最多,也稍微熟悉点,就以此为例,稍微扯淡几句,先来一个灵魂发问:中海油好不好?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产量连年增加,桶均成本逐年下降,管理层在所有油气公司里也是可圈可点,低估值,高分红。。。去年疫情那么严重,盈利依然高达249.6亿,今年基本板上钉钉超过600亿。以上种种,是不是让你有一种想梭哈的冲动,少年,别冲动,冲动是魔鬼啊!
大多数人估计都有点懵,为什么明明各方面都看起来很不错的一个公司,不说一年一倍,三年五倍,咋非但没涨,还跌了25%?这里面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机构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了。君不见,A股市场上,机构参与的股票,每天载歌载舞,日日新高,反之,机构抛弃的股票,一路向西,10PE能跌到5PE,等你梭哈了,能跌到2PE。。。
具体到中海油,为啥就不受机构待见呢?我的理解是,可操作空间太小了!!!对机构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规模,规模,规模,TM的还是规模,因为他们的收入是管理费,和规模直接挂钩。核心是规模,要实现规模不断增加,有个前提,就是业绩爆表,根据WIND数据,2020年,有超过55支主动权益基金年化收益超过100%,2019年以来呢?这个数字是1236,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想出类拔萃,想被基民们看到,成为爆款,最近两年业绩必须达到年化50%,甚至100%。考虑到进出场冲击成本,以及不可能买到最低,卖在最高,那么对于基金经理而言,预期涨幅低于100%的票,基本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因为即使买了,吃到了一波涨幅,比如30%,问题是连市场平均水平都达不到,对业绩完全是拖后腿的,说鸡肋都是客气。回到中海油,诸位扪心自问一下,预期涨幅有100%?产量增长算的到,10%吧,油价呢,基本也不会直接暴涨50%,所以海油一年的业绩增长天花板就摆在那了。是的,业绩连年向好,大家都知道,奈何没好到能一年炒100%,甚至300%啊,所以只能成为基金眼里的鸡肋了。
当然以上只是从机构操作性这一个单一角度去考虑的,其他的可能因素还包括:新能源对传统石化能源的冲击,按照机构现在喜欢的终局思维,石油这种落后的玩意,终局大概就是在历史书上吧;再或者碳达峰、碳中和的大前提下,石油的生存空间也是被挤压的;目前的油价能不能维持住,也是一个需要打问号的!
抛开各种不利因素,就现在中海油5PE的估值,如果是一个风险偏好不高,预期收益也低一点的投资者,还是很值得考虑的。再者阳光下从来没有新鲜事,白酒、医药眼见起高楼,宴宾客,现在说楼塌了,大概不夸张。离地太远的,终究得回到地面来,至于下来的时候,是姿态优雅,还是狗啃泥,就看个人技术了。从一个更长周期来考虑,机构业绩不可能一直像19/20年那么夸张,终究得回到年化10%这个水平来,前两年赚太多,必然意味着后面要还债,到了市场泥沙俱下的时候,中海油说不定就又会从牛夫人变成小甜甜,毕竟进可攻,退可守。
最后扯点中概念互联,因为最近这块关注最多,纳指又新高了,而阿里等中概互联却不断腰斩 #阿里巴巴美股自前期高点腰斩# ,在这种对比中,中概互联的性价比也是越来越高,个人在上周五已经建仓KWEB,昨天看空是因为担心阿里的事情给正股中概拖后腿,从昨天整体走势来看,基本顶住了压力,所以整体依然谨慎看多,会逐步加大参与力度。
以上为个人碎碎念,看看就好,切勿跟随,如若跟随,一切盈亏和本人无关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