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病毒对聚酯产业链的影响及展望【期市月月谈】
发布时间:2021-8-23 18:52阅读:439
而我国近期也再次受到了Delta的侵袭,自7月下旬南京机场爆发疫情以来,迅速传播至江苏及周边湖南、湖北等多个省市地区。截至8月20日,全国共有高风险地区28个,中风险地区68个,近一个月国内本土新增确诊近1000例。
新冠疫情的再度发酵给全球下半年的经济恢复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对聚酯产业链上下游的供给、需求、运输等多个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将重点梳理近期加剧的疫情对于聚酯产业链的影响及展望。
南亚、东南亚多地纺织服装厂举步维艰
此次疫情的再度爆发,由于疫苗接种率低以及医疗卫生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一些发展中国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印度、孟加拉、越南等纺织大国均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
印度:印度做为全球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纺织行业近两年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去年受疫情期间的封锁措施影响,印度服装行业出口萎缩严重,2020年印度服装行业出口减少24%,印度的大量纺织订单开始回流国内。在去年底印度疫情有所控制后,纺织服装企业得到恢复。而在4月新一轮疫情下,在德里和班加罗尔,服装业劳工缺勤率高达50%。蒂鲁布尔市则因为停工停产造成了高达1000亿卢比的损失。印度纺服企业丢掉了大量的服装出口合同,订单也再度回流国内。
孟加拉国:做为全球第三大纺织服装出口国的孟加拉国近日疫情也愈发严重。当地政府决定自穆斯林开斋节后,于7月23日开始对该国纺织及服装产业实施全国性封锁政策。
越南:近日,越南南部地区疫情严重,大量当地纺服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实施“三就地”(就地生产、就地用餐、就地住宿)的工厂难以承受高昂的快筛费、员工食宿费以及大面积染疫的风险而被迫停工。服装厂面临着无法按时交货的压力,导致部分订单流失。
总体来看,近年来由于成本优势,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纺织产业的发展迅速,印度、越南等国已成为我国纺织服装外贸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受益于国内严格的疫情防控以及完备的纺织产业链,当印度、越南、孟加拉等纺织大国在病毒的打击下,纺织产业几近停摆时,外贸订单会部分回流我国,出口的边际增长利好于国内的纺织市场。但与此同时,东南亚纺织企业的大面积停工也会对国内长丝、短纤等聚酯纤维的出口产生一定的利空。后期还需要重点关注几个重点纺织大国的疫情恢复情况。
疫情冲击全球港口,海运价格屡创新高
疫情蔓延以来,全球集装箱海运价格一路上涨。8月10日的全球集装箱货运指数显示,中国、东南亚至北美东海岸的海运价格,首次超过了每标箱2万美元大关,相较去年涨幅超过了500%。BDI指数也较年初上涨了150%以上,创出了2010年以来的新高。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就了如今暴涨的海运费。
疫情在各国的爆发时间和程度的差异造就了供应链的断裂与错配。全球贸易需求大增,叠加美欧经济体的需求持续恢复及航空运力缩减严重影响下,海运运力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
集装箱一箱难求
海外复工受阻但需求增加,进口订单增加而出口至中国的订单减少,这就导致了大量的集装箱从中国出发后却滞留在海外。美国加州有近1.5万个集装箱滞留,而澳大利亚各港口的空集装箱数量更是超过5万。回流周期大幅延长,也就导致国内集装箱价格持续高涨,一箱难求
船员及港口用工荒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多个港口出现了用工荒,营运效率大幅下降。同时,因为前期印度、菲律宾等地疫情的大爆发,多地港口限制两地船员换班甚至拒绝船舶入港,而两国的海员合计人数占全球比重超过了1/3。港口用工荒及印度、菲律宾裔海员的减少,进一步增加了海运行业的用工成本,推升了运价。
港口基建配套不足
多国港口综合设施老旧,容量有限,且为日益巨大船只提供服务的能力也受到限制。港口一直面临着升级基础设施的压力,而疫情让这一问题暴露无疑。以美西港口为例,集装箱贸易量的激增触达了港口的吞吐量上限,港口船舶的平均等待时长已达到10余天之久。
港口暂停作业政策
亚洲多国因疫情而对部分港口进行暂时的封锁,导致港口的拥堵,集装箱持续积压,清关缓慢甚至停滞。越南南部大部分地区由于疫情封锁,两大港口通知自8月5日起暂停接收部分集装箱;菲律宾宣布从8月6日到8月20日封锁大马尼拉地区;我国宁波梅山码头也因疫情于8月11日3:30起暂停所有进提箱服务。
对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多方面因素合力造就了当前疯狂的全球海运市场,而高涨的运费对于我国纺织服装的外贸出口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原先海运费在纺织贸易中并不被重视,但是今年一个集装箱运输至英国的价格由2020年前的2000多美元飙升至如今的14000美元以上。运费价格占货值的比重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超越了货值,利润被海运费不断的挤压侵蚀。据了解,许多外贸企业已因为高额的海运费收到了客户停止发货的消息。即便客户能接受高昂的成本,货物还经常会因疫情及港口效率等问题被滞留海上难以进港卸货,甚至出现交货延误面临赔偿等问题。下半年随着传统旺季的临近,海运运力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运费成本仍可能继续上涨,给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行情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的阴影。
原油:疫情封锁下,需求恢复受到压制
全球新冠病例持续激增,多国出台封锁限制措施。对需求前景感到担忧下,油价出现连续7日下跌。WTI和Brent原油期货本周均创2020年11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
近日,日本政府周二决定把东京和其他地区的紧急状态延长至9月12日,并将限制措施扩大到另外七个府县。新西兰也于17日进入“封城”状态。
EIA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当周,原油库存减少323.3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269.7万桶,但是汽油库存意外增长69.6万桶,说明德尔塔毒株威胁到了美国的燃料需求。供应方面,EIA原油总产量增加10万桶/日至1140万桶/日,使得油价承压。月度钻井生产率报告预计9月美国页岩油产量将增加至810万桶/日,为2020年5月以来最高。上周,美国政府呼吁OPEC+联盟增产,以解决汽油价格过高的问题。但是OPEC+表示市场并不需要比计划释放出更多石油,给油价予以支撑。
美联储会议纪要也显示,大多数官员认为年内缩减购债是适宜的,偏鹰信号逐渐明朗,美元的逐步走强将继续施压大宗商品市场。总体来看,原油依然延续去库,但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下半年需求恢复高增速的预期受阻。油价突破前高的难度加大,预计将延续高位宽幅震荡局面,对于化工下游品种的成本支撑会有所减弱。
由于近期国内疫情的扩散,部分地区聚酯原料的供应及产品的销售均受到了物流运输的影响。叠加下游需求不振,涤丝库存增加,效益不断走低。多家主流大厂决定集体减产20%,合计影响产能400余万吨,对聚酯开工负荷的影响在6%左右。
今年春节后由于对需求恢复的良好预期,聚酯开工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其间因瓶片、短纤的持续亏损,部分工厂开启减产,但由于长丝工厂的高开工,聚酯负荷依旧在高位徘徊。进入下半年来,受到下游织造需求下滑以及上游原材料短期供应偏紧的双重挤压,聚酯的平均现金流不断被压缩。目前仅有POY及FDY细旦尚有一些利润,其余瓶片、切片、短纤、FDY粗旦等品种已经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各产品库存也呈现不断走高趋势。同时7月下旬国内疫情的突然扩散,使得江苏等地区部分工厂的原料采购和销售的运输受管制影响,出现被迫停产。此种局面下,多家大厂终于决定集体减产,本周减产计划终于逐步落地,8月18日聚酯负荷已降至86.7%附近。我们预计整个8月的聚酯月均负荷将会降至88%左右。聚酯开工率的下滑对于PTA、MEG等原料的需求萎缩,短期产生较大的利空,产业链的利润有望重新分配。同时,在下游旺季需求未见起色的情况下,聚酯工厂的主动降负也能有效抑制当前涤丝库存的持续走高,降低企业压力,耐心等待季节性旺季的来临。
下游织造:淡季不淡、旺季未旺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按美元计算,7月纺织品出口连续第3月下降,但降幅低于5月,服装出口保持增势。1-7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保持增长,与2020年及2019年同期比均实现增长,但两年平均增速明显放缓。其中纺织品的下降主要是因为随着欧美国家疫苗接种率提高和免疫措施放松,其纺织类防疫品需求较去年明显下降。
外需方面,上半年印度疫情严重,四五月份部分订单回流国内。同时由于今年海运费的暴涨及运力紧缺,航运船期大大拉长,外贸订单出现了部分前置,这就导致了淡季不淡现象。同时内需上,有了去年下半年需求爆发的前车之鉴,市场前期普遍对今年下半年旺季有所期待。于是从春节起下游工厂普遍维持着高于往年同期的开工率,提前备货,库存不断累积。但近期随着海外疫情的再度爆发,市场逐渐发现旺季的外贸订单并没有如期到来,而国内市场也因疫情的蔓延,影响了需求及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部分地区消费市场处于半封闭状态,订单减少、出货缓慢、库存上升。织造厂家的生产谨慎性逐渐增加,除了加弹还维持较高开工外,织机、印染的开工率都出现了较大的下滑。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回调,成本端预期走弱下,下游对于库存的容忍度也有所下降,原料的备货需求降低,上游聚酯也因此不断累库。市场对于后期旺季的预期愈发悲观。我们认为,随着国庆节及双十一的临近,季节性的需求依然会到来,只是时间上的节奏有所滞后,同时由于海外需求的部分前置,对于旺季的需求增量不宜有过高的预期。
PTA:成本需求双重压制,基本面逐渐走弱
受疫情及宏观紧缩情绪增加影响,近期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石脑油及PX跟随下跌。下游聚酯减产政策也在本周逐步落地,开工率降至86.7%附近。受到上游成本坍塌及下游需求走弱的共同压制,PTA价格承压下行。
7月下旬,因台风和逸盛新装置意外停车影响,PTA供需面一度走强。局部地区现货持续偏紧,基差走强,乍浦地区基差一度上涨至09+70附近。但是随着原料端的不断上涨,聚酯端利润被持续压缩。在下游订单不足下,库存不断累积,多家聚酯大厂决定集体减产。减产量对开工率的影响在5-6%左右,PTA供需也因此转差,加工费近期也由高点时的800-900元/吨回落至650元/吨附近。装置方面,前期检修陆续恢复,供应增加,但因逸盛新材料装置运行不稳定,暂时维持低负荷运行,PTA整体开工率有上升空间。
预计短期PTA价格继续跟随成本端偏弱运行,但因基本面较好而相对抗跌。如果聚酯维持偏低负荷而PTA装置顺利运行,预计2月延续至今的去库状态将结束,9月有望重新累库。后续供应变量主要在于新材料装置能否稳定投产。年底及明年上半年新增装置较多,累库预期加速情况下,关注中长期月差转换的结构性机会。
乙二醇:弱预期逐步实现,价格弹性仍存
7月底由于国内疫情影响叠加台风因素,港口卸货延迟,累库预期不断后移,乙二醇价格一度强势上涨。但近期国内疫情逐步控制,港口卸货陆续恢复,港口周度库存也由之前的连续去库转为小幅累库。
同时,随着8月中下旬煤制乙二醇装置陆续恢复,煤制开工率由月初的43.31%逐步回升至48.28%附近。而下游聚酯集体减产,开工率下滑,MEG持续走弱。近期古雷、建元、华谊等新装置开车,下半年的多套新装置投产使四季度累库预期不断增加,对远月合约形成长期压制。不过8月海外装置检修较多,9-10月进口量预计维持低位,乙二醇的累库情况可能低于预期。当前库存和加工利润仍处于绝对低位,近期价格大幅回落后,成本支撑作用将逐渐显现,预计乙二醇价格保持一定弹性,宽幅震荡,波段操作为宜。
短纤:集中检修增加,利润修复仍需需求驱动
受疫情影响,下游终端需求下滑明显,织机、涤纱开工率下降。下游备货需求降低,短纤库存虽仍处于正常范围但不断走高。受制于前期原料端的不断走强,短纤加工利润持续大幅亏损。近期检修计划终于逐步落实,华西25万吨8月18日检修,福建逸锦27万吨装置计划近期减产50%,加之前期三房巷等大装置仍在检修中,开工率由7月中的高点98%下降至当前的82.3%附近。下游需求将迎来季节性旺季,但企业仍保持按需采购,产销近期有所好转,基差也由最低的-200逐步走强至平水附近。期现贸易商及下游企业在年初低位投机性采购的大量备货库存也降至低位。整体看,短纤市场或在蓄势,但时机尚不成熟,后市需要价格降至低位后,投机性备货重新启动,因此加工利润的修复仍需要下游消费持续恢复的配合,后期重点关注库存的变化。
如需期货开户或相关操作问题,可添加我好友,排名前十国资背景的期货公司为您服务,独立的CTP交易系统和优惠的手续费,满足您低成本操作,欢迎随时咨询,同时也祝您期市如虹~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卫星产业链概念是啥?
什么是卫星产业链概念,a股有哪些卫星产业链概念公司?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15103944474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