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中报:投资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计算
发布时间:2021-8-16 09:14阅读:162
本周:
1,盐湖股份恢复上市,债务危机导致公司成了一个核弹,资本为了化解危机重新搞上市,分摊到了大家手里就成了鞭炮,还是那种噼里啪啦喜庆的声音。
2,宁德时代定增582亿用于建设锂离子电池。我看大家都在刻舟求剑用历史数据来佐证此次定增是“牛市”的终结事件,特别是中国平安十年顶部做例子。现在的市场有三点与之不同,①、外资持续入华的确定性,这是全球资本配置决定的,是不可逆的;②、产业需求的环比增长性,因为宁德时代从市值上看是一步到位了,但整个产业链并不是,这种差异性是基金体量过大且集中造成的;③、正是基金抱团产生了结构性牛市效应,所以这次市场把“熊市赚的钱都亏在牛市”做了进一步的演绎。风格是切换的,资金也是轮动的,屁股坐不稳只能是后知后觉的追涨杀跌。结构性牛市考验趋势复利和投资者的心态,全面牛市才是对中产阶级财富的洗劫,所以我前几天在雪球说银保地等创了新高喊了口号我肯定是会清仓的。
电动车用高端打开了市场,电动三杰理想、蔚来、小鹏汽车都是走的这条路,但真正要引领或者改变汽车行业格局,就要进一步抢占10-20万级别的市场。
小鹏近期发布了20万以下级别轿车P5,在辅助驾驶硬件上360°双重感知融合:2个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13个高清摄像头,和一组高精度定位单元GNSS和IMU。最新的XPILOT 3.5能实现城市NGP,这是目前连P7车主都十分羡慕的硬件规格,率先在新势力品牌中打响了下沉市场的攻坚战。
根据券商数据统计,10-20万级别在整个汽车行业大概占有40%的份额,低端市场已经有类似于五菱宏光Mini这种A00级别车型,30万以上有小鹏,理想,蔚来,特斯拉等等。
10-20万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需求量最大的区间,将是车企提高市占率的主攻方向。
这周还有个事情,就是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的文件,核心内容有三条:1、向境外提供行车数据,一律要做安全评估,这事交给工信部来做,信息数据存储是谁来做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2、未经审批报备,车企不能自行远程更新,也就是OTA,理论上汽车OTA行为是在汽车出厂的基础上做个一定的更改,这个肯定是需要审批才行。
3、车企责任划分,因为当下自动驾驶级别普遍在L3以下,所以驾驶员是不能够脱手驾驶的,这块需要车企在脱手监测和强制接管中有明确的技术甄别。
周末上善若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林文钦驾驶蔚ES8,启用自动驾驶功能后在沈海高速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此次交通事故的关注度和部分事故诱因,会促进路侧端的加速进化。仅仅靠单车智能无法对路面信息进行快速捕捉和分析,需要路面实时的静态分析,如果云端提前提醒汽车前方有障碍物,还会出现这类事情吗?
两个沉寂已久的标的:千方科技和四维图新会起来,这是确定性事件,只是条件有两个。1、因为疫情放缓的政府资重新得到释放,2、汽车智能化的渗透率,特别是L3级别以上的渗透率快速提高。
需求才能真正的促使技术落地,技术落地了才有迭代能力,才能反过来促进需求。锂电池技术多少年前就达到现在的标准了,但只有在2020年特斯拉的带动下才真正崛起,汽车智能化同样遵循这个逻辑。
在雪球发现一个现象,涨的时候跳大神猜价格的受追捧度远远大于认真分析公司价值的,偏偏又是这种猜涨跌拾人牙慧的卖了在那唱空,在他们眼中一个企业的价值与其本身关系不大,而是和他们的仓位占比更相关。特别是出现了很多讲故事的“作者”,通常喜欢把老婆、丈母娘、岳父这类亲人拿出来讲,目的就是接地气,投资不是过家家。这种靠着“格局”某些长牛股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虽然我是倡导长持优秀的上市企业,但这种毫无基本面分析,只靠着几张截图反复吸睛的真的有什么价值吗?我现在买那个P图软件格局宁德时代还来得及吗?我是很不情愿趟这种浑水的,因为早前打假下岗程序员反被骂,他被坐实造假以后也没见人来道歉,不对,我已经被他们拉黑了。但想到赚点钱不容易,亏得不明不白就更不容易了,我就出来提醒一下(根本原因是不少人私信我认识XXX吗,被骗了咨询费之类的),投资者还是要有自己的能力圈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真正的长久赚钱还是基于对公司的了解,在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和投资人和公司一起享受发展的红利。这也是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企业基本面的原因,因为这是共赢,不存在什么庄家,黑嘴,对手盘,好的公司有人卖必定有人买。
二月初,兴全董承非抛弃新能源拥抱银保地的新闻尤为轰动,作为仅次于外资的第二大机构持股人(实际上是单一最大持股机构),兴全的连续卖出导致欣旺达在短短两个月内跌幅超过40%,现在站在欣旺达历史新高的位置来看,唏嘘不已。
欣旺达中报分析:
欣旺达21H1实现收入157亿元,同增36%,归母净利润6.2亿元,扣非净利润2.2亿元,同增438%。
21Q2实现收入78亿元,同增24%,环比略下滑,归母净利润4.9亿元,扣非净利润0.59亿元,同增47%,环降64%。
21Q2归母和扣非差距较大系非经所致,非经主要包括政府补助0.7亿元+资产处置损益(转让土地使用权)2.3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0.55亿元。
如果只看基本财务数据,那么这个中报出来我会选择一键清掉这个第二大重仓,但基于对公司的了解,我选择继续持有,所以享受到了财报公布后24%的涨幅。
1、中报毛利率达到了16.64%。除了刚上市那两年,算是创了新高,这得益于电芯自供比例的进一步提升,欣旺达90%以上业务都和电芯相关,所以电芯是欣旺达较同行最大的壁垒,也能促使欣旺达利润持续增厚,成本逐渐降低。
2、公司拟在南昌投资200亿元,分四期扩产电芯+pack 50GWh(4+10+16+20),第一期投入16亿元,投资建设4GWh电芯和4GWh电池系统生产线,21年开始实施。主要投资方向是磷酸铁锂电芯和pack,配套储能客户。
3、动力板块21H1实现收入5.7亿元,同比+344.3%,受原材料涨价、缺芯延迟出货和产能爬坡影响,上半年亏损3亿元出头。下半年出货明显加速, 7月份出货0.3Gwh,价值约3亿元。按照七月份单价计算,公司1Gwh出货对应营收10亿。
4、7月6日调研公司说2025年动力电池预期做到250-300亿营收,8月10日中信电话会议按照客户预期,2025年订单会达到100Gwh,因为降本等原因,按照1Gwh2025年6亿营收看,7月份欣旺达这个200亿的投资项目是客户和南昌政府共同驱动的。
4、今年欣旺达年底总产能10Gwh,惠州4Gwh+南京6Gwh,上半年公司预期明年15Gwh的总产能,中报提高到了15-20Gwh,三季度南京满产,但这个满产并不是6Gwh,今年营收只要30亿动力板块就能达到盈亏平衡。
5、6.25日我在《怎么做成长股》中预测今年锂威净利润9亿,实际上上半年就完成了4.9亿,按照产能新增产能规划和上半年数据计算,2021年欣旺达电芯净利润12-13亿。
6、2023年是我对电池材料的一个估值顶峰计算,这个在星源材质上讲过多次,2025年是电池PACK公司估值顶峰的节点,欣旺达就是以2025年的营收和利润来做计算,2025年欣旺达电芯净利润30亿(保守),电池净利润30亿(合理)计算,按照40倍(五年复合增长率38%)40*60亿计算,五年后市值较之前预测的2000亿提高到2400亿,这还不包括其他业务,当前市值不到700亿,四年半3.5倍左右。按照我的初始成本15左右计算,这次投资五年半时间大概11-12倍收益,但我不会拿那么久,最后一块铜板留给有需要的人。
7、由于定增证监会要求出让土地,原本是拿来做员工宿舍的,八月底或者九月初就会递交上去拿到批文,具体的定增对象其实已经敲定,价格会比较低,所以很抢手。
8,混动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下个爆发性事件。
综上所述,持股欣旺达的可以继续格局,没有的便等机会,没机会就不买,成本决定持股心态。
现在市场风格是算预期,宁德时代算预期利润,恩捷股份也是,星源材质是欣旺达同样如此,除非市场风格转变到算当下,不然这种机构的预期管理会一直存在,那么当下利润不错而未来扑朔迷离的银行地产会被继续边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015年股灾以后,资金向确定性高的万科A、中国平安一类聚集,经过2016-2018上半年的价值投资以后,散户大V已经习惯了这种估值方式,这类赛道已经拥挤不堪,钱和人都产生了拥挤,都知道人多的地方只产生价值,不产出利润,新能源很火,新闻很多,但股东数量大部分都还在逐渐降低。
更重要的是渠道的信息差,都说认知决定收益,大部分投资者连信息的获取来源都是空白,还怎么谈认知?
不要问我四维图新,文章我就提了两次了,这个股只能旁敲侧击,说多了反而无益。下次文章预定域控制器,以华阳集团为核心。还有就是女性投资者普遍反应我写的数据和计算看得不明所以,在这里统一回复:投资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计算,佐以市场情绪放大预期,最基本的东西反倒是最难的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想学国债逆回购这一门课行吗,只学这一门课,要学费多少?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7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7
-
投资理财用AI,究竟有多爽?
2025-11-03 09:27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