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下的风险与平淡中的机遇
发布时间:2021-7-21 11:19阅读:482
巴菲特说:“与市场绝缘是一把双刃剑,当市场大火炉热气腾腾时,环顾四周,我们发现即使业余厨师也能烧出美味可口的菜肴,而我们自己大部分的股票却根本不在炉子上。”
今年的市场正如同这冒着热气的‘炉子’,虽然指数涨幅不大,但呈现出极端分化的现象,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等板块大幅上涨,其他行业却是低迷态势。市场真的如此乐观么?不然。客观上极端行情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但却不能忽视风险。
热潮内的风险
以新能源车产业链为例,今年以来销量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接近翻一倍,拉动整个产业链企业收入大幅增长;其次,由于产能供给有瓶颈,扩产需要时间,导致今年利润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市场把今年的业绩线性外推,随之股价也大幅上涨。但如果我们理性看待新能源车的投资机会,事情并非线性推导得这么美好。
简单推算如下:
-
根据行业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接近25%,即1800万台,那么今年的600万台在行业中有3倍空间。
-
假设单车的电池容量不变(如果参考宁德的观点,随着充电网络的普及,续航焦虑消失,单车电池容量可能会下降),但是由于电池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动车的普及,则需要继续降低成本摆脱补贴,完成对燃油车的替代,单瓦电池的成本继续下降,温和假设到2025年下降30%。
-
今年以来由于需求爆发而供给有瓶颈,产业链很多企业都是暴利的状态。考虑到估值已经很高,这会驱动企业融资大幅扩张,未来均衡状态的价格竞争强度可能会超出预期。我们温和假设到2035年利润率下降30%。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得出,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由1倍变为3倍,而电池产值是2倍,但产业链利润总和只有40%的增长。四年增长40%意味着年复合增长率只有9%左右。如果继续从2025年往后5年,假设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至50%,年复合增长率为15%。这其实很难支撑像今年这样70倍到100倍的市盈率以及庞大的市值。
当然泡沫对产业的发展来说未必一定是坏事。高估值吸引大量的企业进入,不同的企业有充分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技术路线,企业更容易融资扩张从而降低成本,最终形成产业链的规模效应与全球竞争力。
热潮外的机会
在目前市场集中抱团核心资产,聚光灯打在少数热点行业的情况下,我们也看到没有处于‘舞台’中央的很多行业,已经具备很好的投资性价比。我们看到的机会主要在互联网、家电、医药、食品等大消费及金融地产等领域。
我们以互联网、家电和医药为例,简要阐述投资逻辑。
-
互联网今年以来受到反垄断的政策压力,估值回到历史低位,但其竞争优势和真实盈利能力并未受到太大影响,长期盈利增长空间依然广阔。政策压力也并非那么悲观,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仍处于数字化进程中,数字化对社会效率的提升,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非常关键,互联网企业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全球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国龙头互联网企业有机会和美国的同行竞争,将更多的人口纳入中国的互联网生态。中美是唯二在互联网产业中有竞争力的国家,这些互联网企业对国家具备战略价值。
-
家电行业今年受到原材料价格暴涨、汇率升值以及海运价格大幅上升的影响,市场对短期盈利增速有担忧,估值也大幅调整。但从历史上看,优秀企业有足够的能力转移成本,而且龙头企业本身有足够的利润储备,利润影响相对有限。虽然国内家电的渗透率已经较高,但国内市场仍有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增加更多功能而持续实现单价的提升,再加上中国企业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张,都使得龙头企业依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
医药行业中,我们偏好那些渗透率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有强大销售能力、价格受到集采影响较小(主要来自于创新药物或者特殊的管制领域),而且估值合理,有持续盈利增长的优秀细分行业龙头。
在市场的狂热中保持理性并不容易。但我们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慢就是快。历史上看,当我们对市场的不理性感到较大压力的时候,往往机会已经很快要降临。在合理的估值投资优秀的企业,不盲目迎合市场的热点,这是能有效回避风险、创造持续的超额回报的核心因素。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要在国泰海通购买ETF基金,请问有哪些推荐的理财产品吗?
2025-09-22 15:03
-
证券交易费用都有哪些?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025-09-22 15:03
-
【基本面】宏观面分析、行业面分析、公司面分析,分别看什么?
2025-09-22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