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国产替代三个重点方向
发布时间:2021-7-19 11:06阅读:264
半导体产业链中最卡脖子、亟待国产替代的三个方向在于:晶圆代工、设备、材料。

1、华为受制芯片制造,中芯受制设备材料
从贸易战受冲击最大的两家公司,就能体现出上述三个重点方向:
(1)华为
以华为海思为代表的国产芯片设计公司并不弱,截至2020年,海思在5G智能手机AP(应用处理器)的份额达35%位居全球第一,但由于海思芯片生产受阻,预计2021年份额大幅下滑。因此,真正卡脖子核心环节是“芯片制造”,也就是晶圆代工这块。
(2)中芯国际
作为芯片制造厂商,被卡脖子核心主要是“设备和材料”。



2、芯片制造(晶圆代工)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全球代工业务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台积电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中芯国际和华虹跻身前十,占比分别为5.4%和3%。

从技术突破进程对比来看,目前台积电在2020年实现5nm工艺,而中芯国际2021年的7nm工艺与2018年台积电相当,落后台积电3年,落后三星2年,存在较大需要提升的空间。

3、设备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北方华创、Mattson(屹唐半导体2015年收购)等国内大陆排名前5的设备厂商2019年收入基本不到3亿美元,而阿斯麦(ASML)等全球排名前五的设备厂商营收基本在百亿美元的体量。
中国大陆作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提升到164亿美元,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从技术突破进程对比来看,中微公司的刻蚀机、Mattson的去胶机,已在12寸先进产线实现了5nm工艺下的量产,其他设备厂商也有不同程度的技术突破。

4、材料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超过500亿美元,其中晶圆制造超过300亿美元,若进一步细分,占比较多的主要包括硅片、掩模板、电子气体、光刻胶及配套试剂、CMP 抛光材料、湿化学品等,占比分别为 38%、13%、13%、7%、7%、5%。

从技术突破进程对比来看,占比最大的硅片市场中,代表公司有沪硅产业、中环股份。而安集科技的抛光液,已在12寸先进产线实现了14nm工艺下的量产,其他材料厂商也有不同程度的技术突破。

尽管贸易战下 ,短期半导体产业链受到冲击,但国产替代从长期来看,是不变的趋势,龙头公司有望优先受益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