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分歧之下,躺赢“赛道”并非完美策略
发布时间:2021-7-19 09:19阅读:273
上个周市场在横向拉锯中度过,无论是对美国的政策、经济预期,还是对中国的政策、经济预期,市场预期都在左右摇摆,其实这一摇摆和分歧并非上周才出现,而是已经持续数月时间,只不过上周因政策和经济数据的出台叠加中报和市场微观结构的扰动而显的更为明显,对总量的多空分歧和市场内部结构化机会、风险的不断腾挪,致使指数在以日为单位的时间序列上横向波动增大、不断拉扯。从总量角度,在成交量依然充沛和国内对经济、金融防风险措施已经非常完善的大环境下,无论是股市内部还是经济都没有系统性的风险,但在政策倾向于“脱虚向实”的背景下,股市总体也难以发动全面性的行情,所以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维持结构化的机会和风险,这一点在过去几个月已经充分显示,虽然过去一个多月不少白马股跌跌不休,但沪深300指数总体稳定在了一个区间,这说明指数的抗压能力比较强。在微观结构方面,过去一个多月市场基本上围绕着高成长赛道的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行业寻找机会,而很多白马股则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在下半年经济回落的预期下,场内资金迁移涌向了景气度最好、业绩增速最快的行业,叠加信息的广泛传播以及“新抱团”迹象的出现,导致高景气度赛道出现了过热的迹象,同时也对传统白马股出现了“抽血”效应。
当下市场最大的分歧来自于对高成长赛道的定价问题,即,虽然大家对锂电、光伏、半导体的成长性没有异议,但是对它们到底值多少钱存在分歧。对二级市场行业和股票的定价和估值问题永远是摆在投资者面前最大的难题之一,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定性,但几乎没有人能对二级市场的股票价值做出准确的定量判断,从分析方法上,我们只能在定性基础上做出一个区间的定量判断,然后再根据市场情绪进一步缩小定量范围。股票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景气度、企业成长性、盈利的稳定性、市场风格、资金偏好、重大事件、羊群效应等等,这么因素还需要给每一个因素赋予一个权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简单的方法去判断股票价格阶段是高估还是低估。以史为鉴,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中国股市曾经出现了一个新的代表性指数——万得茅指数,这个指数是去年9月21号由万得发布,总共43只成分股,主要指消费、医药以及科技制造等领域拥有较强成长性及技术实力的部分龙头公司。指数出现的背景是在龙头股大放异彩、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股市以后都是要买大龙头、大白马,而且这种思想深入人心的时候,去年9月份之后,“龙头”策略躺赢4个月,沪深300指数也持续跑赢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很多人说以后小盘股就没有机会了。但事实是,春节之后中证1000指数开始筑底,并在5月之后出现反转,持续跑赢沪深300指数,事实证明去年的“龙头股”躺赢策略并非一直有效,甚至阶段还可能产生较大亏损。
股市永远在变,不变的永远是人性。上个月开始,有机构开始提出“宁指数”,指的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CRO等一揽子高成长赛道股票组成的指数,虽然这个指数还没有发布,但是已经广泛传播,并且像去年“茅指数”一样形成共识,这说明行业已经进入过热阶段了。如果投资如此简单,那么“躺赢”赚钱即可,但实践证明投资并不是一件简单躺赢的事情,阶段因市场风格或羊群效应的惯性而赚到的钱不能代表投资能力高。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在组合配置上,我们永远是要寻找最高性比价的品种,而不是单纯性的进攻资产,例如锂电、光伏、半导体,长期高景气、短期过热,那我们既不能因为短期的过热而“一棍子都打死”,也不能因为长期的高景气度而重仓押注,我们需要从两个维度平衡组合:一方面我们需要寻找更高性价比的品种,例如化工、有色、煤炭、钢铁的中报业绩向好,长期行业分析逻辑开始改变的品种;另一方面,要在成长赛道的更细分行业中深挖,因为整个赛道过热后,普涨行情已经告一段落,资金会更加注重细分股票的自下而上深挖。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