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佣被罚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我看到了行业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1-7-15 13:22阅读:255

7月12日,银保监会山西监管局发布了这么一条行政处罚:

保险代理人曹某,在销售过程中给予投保人合同以外的利益,并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将被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
所谓的“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就是俗称的返佣。
在银保监会官网搜索一下,你会发现因返佣被罚的案件并不少。

但处罚的结果多是警告,或者是罚款几千元。
直接不让卖保险的,罚得如此重,还是第一次。
这也彰显了监管打击返佣、杜绝恶性竞争、维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决心。

对曹某的遭遇,不能说落井下石、开心鼓掌,也不至于同情。
毕竟大家都知道,
保险业内,返佣是公开的秘密。
你可以选择洁身自好,拒绝返佣,
但客户同样可以选择换个返佣的人买保险。
不返佣,保险就卖不出去,你就没办法活下去,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返佣最激烈的就是车险了,客户会明明白白的问你:
对方返60%的点,你返多少?
就问一句:谁买车险,没要返佣的?
车险返佣,俨然成了行业的潜规则。
在国外,保险业务员和律师、医生一样,是被人尊重的职业。
医生看病要收钱,律师咨询要收钱。
但到了保险业务员这里,不但不收钱,反而要倒贴,要返佣,这是为什么呢?
相对于国外成熟的保险市场,人人都树立了较深刻的保险观念,他们会主动买保险。
但国人的保险观念并不充分,甚至很多人排斥保险,所以保险不好卖。
很多时候,不是你想买保险,而是保险业务员“求你买保险”。
求人嘛,自然要表示表示。
返佣给钱,成了求人最直接也是最好的方法。

说的难听点:
要求返佣的消费者,都是保险业务员惯出来的。但保险业务员终究是无可奈何,谁不想多赚点钱呢?
“返佣怎么了?
业务员出单了,底薪保住了,每月的钻石连上了;
客户的保费便宜了。
明明是两全其美、双方都很开心的事情,为什么不行?”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返佣是保险行业的内卷。
说的直白点,就是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试想,如果每个保险业务员都返佣,激烈的竞争下,只能压缩自己的收入,收入低了,很可能就一走了之。
有数据显示,与美国个人寿险代理人平均约6年的从业年限相比,我国参与调研公司中在册代理人的平均服务年限仅为1.57年。
而且,返佣会给人留下把柄。
哪一天,客户一不开心,想要全额退保,第一个要找的就是你的转账记录,反手就把你举报了。
稍不留神,就跟那些被罚的业务员一样,被警告,被罚款,乃至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尤其是最后一条——如果你是一个从事保险业多年的人,不能再从事保险,一切只能重新开始。

而如果消费者买保险时只考虑返佣多的,
那保险业务员的专业性,
产品的好坏、
后期的服务、
甚至于你买的保险究竟有没有效、
出了事究竟能不能赔...
都不再重要的话,试想,损失的究竟是谁呢?
靠返佣销售的模式,排斥了精英人才进入保险行业,整体保险业务员的素质只会越来越低。
所以看似短时间内,代理人和客户都得了利益,从长远看来,两方都受损,带来的是整个行业的危机。
因此《保险法》 第一百三十一条明确禁止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及其从业人员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幸好呢,监管在管了。
这些年来,关于保险公司的监管措施一直不停。
比如7月5日发布的《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保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落实情况的通报,点名批评了21家保险公司的粗放经营模式。

再比如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将进行全国版的“双录”。
再比如这次对单个代理人的重罚...
这些都是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行业更好的发展。
行业的阵痛,也显而易见。
今年来,保险的业务一直不太好,三大险企的股价下跌超30%,代理人的规模也在一减再减,这些都是最好的印证。
俗话说,不破不立。
监管在改革,保险公司在改革。
我有预感:行业的拐点快来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10:30
-
国庆中秋节前理财这样操作,躺赚“双重9天利息”~
2025-09-28 10:30
-
国庆金融影单:十部豆瓣高分电影▶️,让你边躺边学~
2025-09-28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