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 Medicine 闪亮登场
发布时间:2021-7-14 10:02阅读:236
今天(2021年7月13日)令人期待已久的 Prime Medicine 终于闪亮登场了。公司于2020年夏天开始运营,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就成功完成了1.15亿美元的A轮融资和2亿美元的B轮融资,可谓神速。
Prime Medicine 使用的是 David Liu 实验室研发的第三代 CRISPR 基因编辑工具,Prime Editor。CRSP,EDIT,NTLA 使用的是原始的第一代 CRISPR 基因编辑工具。Beam 则目前主打也是 David Liu 实验室研发的第二代 CRISPR 基因编辑工具,即 Base Editor。Beam 也同时拥有利用 Prime Editor 进行 A to G,C to T,和SCD编辑的独家使用权。作为回报,Prime Medicine 则可以享用 BEAM 的某些递送,assays,和制造技术。由于都来自 David Liu 实验室,上面介绍的技术互享协议,以及有相同的VC,如ARCH和F-Prime,Beam的CEO也参与到了Prime的成立过程中,因此 Beam 和 Prime 可以说是两家亲密无间的兄弟公司。实际上,我一直认为这两家公司应该合并才更加合理,比如治疗像 CF 这样的疾病联合 Base Editor 和 Prime Editor 可能会治疗到更多的病人。当然这是后话,现在讨论还太早。
据公司介绍,Prime 在一开始将会聚焦于 liver, eye, ex-vivo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and neuro-muscular indications。这个其实主要还是受限于递送技术的限制,这些领域和 Beam 现在开展的领域完全重合,毕竟预计两家将使用和共享相同的递送技术。
相对于 Base Editor,Prime Editor 的主要优势在于
一,针对单碱基的编辑会变得更精准,没有使用 Base Editor 而产生的 Bystander
二,能够实现除了A to G,C to T之外的其它四种单碱基编辑。另外,Prime Editor 还能实现各种 small insertion, small deletion 这些 Base Editor 完全做不到的工作。因此,Prime Editor 理论上可以治疗大约 90% 的遗传疾病,前提是将来递送技术也能安全高效的递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换句话说,Prime Editor 未来将会用于尝试治疗好多现在其它公司完全没有办法治愈的疾病。
三,更低(几乎没有)的 Cas-dependent 的脱靶效应。同样,目前还没发现有任何 Cas-independent 的脱靶效应
相对于 Base Editor,Prime Editor 的主要问题在于编辑效率还不够高。一代的 Prime Editor 大概只能达到最高 50%左右的编辑效率,而目前经过几轮优化的 Base Editor 则可实现最高接近 100% 的编辑效率。
另外,和 Base Editor 类似,使用 Prime Editor 编辑时 DSB 发生的概率也会相比一代 CRISPR 大大降低,因此有潜在的安全上的优势。
当然,随着David Liu 实验室对 Prime Editor 不断的优化,即将在今年底公布的第二代 Prime Editor 将会有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为此,我之前也专门请教过 David Liu 教授本人,据他介绍第二代 Prime Editor 的研发非常顺利,到时将会给大家一个惊喜。具体细节我也暂时保密。
以下为 Prime Editor 的具体原理和步骤的说明如下: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X: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