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巨头ASML和三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半导体投资者必读此书
发布时间:2021-7-13 10:34阅读:216
有的牛逼基金经理在投资一个行业或者公司之时,会把相关的传记之类的书籍都读一遍。
这种做法确实是很好的。
当然了,书也分很多种,有的人把内容写的美轮美奂,叙事极其煽情,但是没有点破一个公司或者行业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KSF),也有的人写的文字可能没有那么优美,却一针见血点出了行业本质。
对于投资者,后面一种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今天我要介绍一本书,它可能表面上看起来和半导体芯片投资关系不是特别大,在我看来却是半导体投资者必读的书。
这本书就是《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

读完这本书,我们可以明白半导体行业的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行业本质。
第一个问题,光刻机巨头ASML为什么后来居上,超过了日本同行?
有一个原因,我们都知道,就是ASML赌对了技术路线。
ASML在2004年之前,完全是一个小厂,当时日本尼康、佳能等厂商才是光刻机的巨头。
在2004年前,光刻机主要以光为介质。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台积电的研发副总林本坚认为如果有水来做介质,会比光做介质要好。
尼康、佳能不敢去赌新路线,而ASML更敢赌,按照台积电的要求研发新技术路线最终后来居上。
那么,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就没有其它原因了吗?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设备的吞吐量和稼动率对半导体生产至关重要,这个指标越高,半导体芯片生产的效率越高,成本越低。
而ASML光刻机设备的吞吐量遥遥领先竞争对手。
为什么ASML设备的吞吐量如此之高呢?
书中给出了答案。
ASML生产的光刻机设备的机器误差非常小,尼康和佳能生产的光刻机设备的机器误差很大。
因为尼康和佳能的设备机器误差千人千面,不同产线上的光刻机设备之间不能互换,这样就极大了减少了设备的稼动率和生产线的柔性。

那么,为什么ASML设备的机器误差远远小于尼康和佳能的同类设备呢?
秘诀在于ASML是一个更加纯粹的组装厂。
ASML更加强调水平分工,而不是垂直整合。
ASML的研发侧重组装和集成技术,它的光刻机有90%的部件是全球采购的,不是ASML自己生产的。
采用水平分工的ASML可以采用全世界最好的零部件,这样组装集成后的设备也更加标准化,机器误差更小。
第二个问题,日本半导体设备巨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如果更擅长水平分工的欧美半导体设备巨头制造出来的设备更加标准化,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日本半导体设备巨头存在呢?
例如,清洗干燥设备,匀胶显影机,CMP化学机械研磨设备等,日本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
这里边也是有规律的。
这个规律就是这些设备都使用液体材料。
液体材料缺乏标准化,简直就像是秘方一样。
使用液体材料的设备必须要对设备和液体进行细致的整合。
这种整合需要的知识是非标准化的,只可意会无法模仿的隐性知识,日本人的匠人精神正好适合这样的产品,而欧美人擅长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反倒难有用武之地。
第三个问题,三星半导体成功的关键秘诀是什么?
三星成功的秘诀有两个;
第一个秘诀,更加强调市场营销。
做产品,归根结底是要满足客户需求。
日本人更加重视技术研发,相对蔑视客户需求调研。
而韩国三星正好相反。
书中提到,三星电子的战略市场部门有员工800人,其中市场调研专员有230人。
以负责中国市场的专员为例,他们要先在中国居住1-2年,说汉语,吃中国食物,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从而确定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DRAM,会用多久,需要几个?
2006年,三星电子的产品只有DRAM和NAND闪存两类,但是市场调研专员多达230人,比日本竞争对手多了两位数。
除了数量多,三星电子也更加重视质量。
三星将最优秀的人才提拔为市场调研专员。
市场调研也需要一个人拥有直觉判断力,仅仅通过教育难以培养。
三星在全球范围寻找具有这种直觉的人才,并给出优厚的待遇。
三星电子的董事都背负每年至少找到1名市场调研专员的职责。
第二个秘诀,更加重视量产的成本。
日本公司更加侧重高性能,高品质,结果造出来的DRAM成本高昂,在消费电子市场完全缺乏竞争力。
三星则不同,贯彻”设备不变,工艺流程不变,工序不变“的理念,开发新产品时不会盲目引入新技术,而是先延长现有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星也不盲目追求成品率。
譬如2005年,最尖端的存储器是512M DRAM。
日本尔必达该款DRAM的成品率是98%,三星却只有83%。
分析师都认为日本尔必达的技术水平更高,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技术领先毫无意义。
为什么?
三星生产的512M DRAM的芯片面积是70平方毫米,尔必达是91平方毫米。
成品率83%的三星能从30cm的晶圆中切割出830枚芯片,成品率98%的尔必达只能切割700枚芯片。
成品率从60%提高到80%比较容易,要从80%提高到95%就很困难。
三星只要用80%的成品率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竞争优势,那么就没有必要追求95%的成品率了。
我们总结一下,《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的作者是日本半导体行业的专业研发人员。
专业人士相比普通的外行作者肯定具备更深的洞察力。
这本书确实也包含了半导体行业的很多深刻洞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半导体芯片行业的产业规律并进而指导实际的投资工作。
除了增加对半导体行业的认知之外,这本书也让我们明白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的优劣势。
水平分工对于标准化的产品确实是最厉害的商业模式,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发挥规模优势。
完全采用垂直整合模式的英特尔也越来越难以抵挡水平分工模式的台积电。
对于我们关注的中国半导体芯片行业来说,未来也存在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两种模式互相竞争的情况。
这两种模式都有自己存在的土壤。
我们应该如何选出两种模式下分别最受益的投资标的,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评论韦尔股份将来可能采取”类IDM模式“。
这种模式其实是聪明的,用更小的资本投入和更低的运营风险,却能达到与传统垂直整合模式类似的效果。
总之,对于半导体芯片行业的投资者,水平分工与垂直整合这两种模式,是不可不可关注的。
例如AMD这几年凭借水平分工的红利,竟然从屌丝逆袭成为千亿美元市值的巨头。
短短几年时间涨幅超过50倍,成为美股半导体行业最牛的股票之一。

谁能深刻的洞察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模式带来的机会与风险,谁就可能抓住类似的牛股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7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7
-
投资理财用AI,究竟有多爽?
2025-11-03 09:27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