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共享无人车的下一战是2023年
发布时间:2021-7-2 10:46阅读:219
今年,是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的第8年,百度对自动驾驶似乎有着超常的坚持与耐心。李彦宏曾说:“只要是我们认准的方向,就会一直有耐心。”
1,“攀登珠峰、沿途下蛋”
在我看来,无人驾驶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只是科技进步速度、时间早晚的问题。而百度希望的是在持续研发的过程中,能将合适的产品在相应时期阶段性落地,将无人驾驶技术的价值不断释放。这也是百度内部提出“攀登珠峰、沿途下蛋”战略的原因。
6月中,百度发布了最新第五代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似乎就是攀登过程中产下的又一颗重磅炸弹。

这是一款基于百度无人驾驶技术、以北汽极狐阿尔法T为平台打造的最新一代可量产无人驾驶汽车,也是目前全国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里唯一具备前装量产能力的无人车。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百度与极狐将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展无人驾驶的规模测试和示范运营,预计未来3年落地1000台共享无人车,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测试车队。看上去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这几年,互联网圈的一大未解之谜就是“百度到底还行不行?”一直号称All in AI、自动驾驶技术领先的百度,实质进展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以Apollo Moon为代表的Robotaxi模式有可能成为百度增长的新曲线吗?

我仔细看了一下Apollo Moon的配置:2个激光雷达(车顶为主激光雷达,另一个则用于安全冗余系统)、13个摄像头和5个毫米波雷达的三环视、多冗余传感器组合,并且其所搭载的计算平台算力超过 800 TOPS(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操作)。另外,Apollo Moon还支持5G云代驾、V2X等功能,整体相较上一代车型能力有10倍提升,复杂城市道路送达成功率高达99.99%。
冗余,是百度在介绍Apollo Moon时反复出现的一个词。为什么要冗余?为了安全。Robotaxi作为无人驾驶的车辆,一定要比人类驾驶还要安全数倍才可能真正实现落地运营,所以百度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从底盘到CPU、GPU、FPGA、MCU,再到总线等等都要做冗余设计,防止单点故障,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车辆都可以正常控制,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车顶的位置,Apollo Moon添加了一个定制版的机械式激光雷达。其性能相对于同类型通用版本激光雷达有大幅度提升,同时成本降低了近50%。定制激光雷达测近精度提升至±2cm,得益于线束角分辨率优化及百度超强感知算法能力,其实际有效感知距离将达到市面领先产品1.5倍。
除此之外,Apollo Moon在运营交互上也实现了几个创新,包括四门锁独立控制,上下车动态身份认证,后排乘客状态检测等功能;在车外交互上,车顶外屏车辆状态显示,便于人车互认;在乘客便利性上,提供后排乘客安全带提醒、语音交互、APP控制空调车窗、智能车门等功能,可以实现更智能的无人化出行服务。
2,硬件/软件成本领先,未来实现降维打击?
Apollo Moon最厉害的是什么?是Apollo Moon的硬件成本,只有48万!48万听上去很高,但其实已经是行业中L4级自动驾驶车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如果按5年60个月的运营周期计算,每个月的成本只有8000元,已经具备经济上的竞争力,使得Apollo Moon完全进入了网约车的运营成本区间。这会不会未来对滴滴形成降维打击?
共享无人车具备天然的自我加强属性。更多运营车辆 —> 更多高质量数据 —> 更强无人驾驶技术—> 可适应更多城市更多路况 —> 更多运营车辆。一旦形成成本领先,共享无人车队则可以继续扩充车辆,进一步降低成本,获取更多高质量数据,从而进一步反哺,形成技术和成本两个维度的双重打击。不难想象,领先者将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获得明显领先的市场份额。
我查了一下,从2019年开始,百度的Apollo共享无人车Robotaxi服务已经在北京、广州、长沙、沧州等地试运营,目前服务总人次21万以上,整体平均满意度是4.9分以上。看上去非常不错啊!
另外百度没有安全员的无人车已经在北京的首钢园区开放运营了,它是国内首个开放的无人化及商业化的运营服务,后续还会承担冬奥会期间的工作人员接驳。从五一假期开放以来,百度Apollo在首钢园已经服务了数千名用户。

Robotaxi真正落地需要经过封闭道路测试、开放道路测试、区域路网规模化测试、有安全员载人运营、无安全员载人运营和多城市商业化运营。这里面不同阶段要求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前两个阶段,重要的是技术能力好不好?核心是科学家和人才。第三四阶段,核心要求则是可靠性要很高,不能今天摄像头坏了,明天激光雷达坏了,那以后真正上路了怎么可持续运营?第五第六阶段,核心的因素则变成了成本,因为落地运营要能够赚钱才是硬道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百度一发布就强调硬件成本仅48万的原因——已经达到网约车的运营成本区间。
除了硬件成本,百度在软件运营方面的成本似乎也有一些明显优势。未来无人车运行期间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实时反馈、计算交互,从而需要强大的云计算能力支持,而百度恰好在智能云方面也可以和Apollo形成有效互补。通过更好地利用闲置时段的云计算资源,百度有望在软件运营方面也获得明显的成本优势。
Robotaxi这个市场,本质是个供给决定的市场。只要成本足够低,需求是完全不用担心的。所以,谁能够做到低成本,谁拥有低成本优势,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滴滴目前的人力模式决定了其成本的刚性,无法下降更多,所以滴滴如果不做无人驾驶,面临的将是生死问题。但滴滴做无人驾驶,相比百度更有优势吗?从这个角度,个人认为滴滴真的有点危险。
3,2023年Robotaxi运营目标30城、300万用户、3000辆车
为了更快更好的落地Robotaxi模式,百度今年还从首汽约车挖来了原CEO魏东,并给出了2023年30城、300万用户、3000辆车的目标。
仔细算了算,这个目标还真不是拍脑袋出来的。目前国内的情况是,在无人驾驶测试和运营方面,部分城市的监管走的是比较领先的,比如北京。百度现在在首钢园已经实现了无人上路测试,另外今年底预计亦庄地区会开始逐步探索Robotaxi商业化。那么明年,也就是2022年,可以预见会有更多城市跟随几个试点城市开放更多的测试路段,同时个别城市也会跟随亦庄的脚步开始商业化测试。再经过一年上路测试,验证完善各方面问题后,2023年政府就有可能开始讨论是否正式批准在限定区域内允许无人车上路收费运营。所以2023年百度这个目标还真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同时,随着研发不断推进,Robotaxi会持续推出6代车、7代车……,成本也还有大幅优化空间,那么到了2023年,就意味着可以更好地支持无人车的商业化运营。
从目前的进展看,无人驾驶Robotaxi会比我们预计的更快到来。蔚来汽车的李斌曾预测2023年是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生死之年,美团的王兴则判断2023年会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分水岭。从技术研发角度,Apollo目前看上去领先一步,那么到2023年,百度能打好运营这场仗吗?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缩量爆发”短线大涨这一战法怎么用?一文就懂!
“上下影线战法”主力拉升在即这一战法怎么用?一看就懂!
有没有专业老师解答,2023年会是下一个牛市吗?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