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玉米仍处弱势震荡 后市关注天气因素影响
发布时间:2021-6-24 18:39阅读:274
2020年,我国进口玉米1130万吨,2021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170万吨,同比增长322.8%。自6月中旬开始,中国储粮开始拍卖进口玉米,并连续两次完成全部交易。进口玉米增长急速,已开始投放市场。国内玉米库存短缺的预期正在改变。去年上涨的玉米不再受欢迎,新一轮的下跌还在继续。展望三季度,在供需基本面因素影响之下,国内玉米市场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较大,但需要关注玉米生长关键期天气因素的影响。
中储粮开启拍卖进口玉米
6月11日,中国储粮举行玉米拍卖,这是2021年第一次进口玉米拍卖会,拍卖的11058吨非转基因玉米来自乌克兰。起价2750元/吨,成交率100%。成交价为2820-2830元/吨,溢价70-80元/吨。6月18日,第二次进口玉米拍卖会举行。此次拍卖量是上届拍卖的3倍,为37126吨。拍卖的原产地是乌克兰,所有的交易都完成了。从南方销售区域来看,乌克兰玉米的拍卖价格比以东北玉米为代表的国产玉米更具优势,预计后续进口玉米拍卖仍将保持较高的成交率。
玉米进口加速,缓解国内供应不足
2020年,中国玉米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130万吨,2021年5月,中国玉米进口量达到315.5万吨,同比增长395.3%。2021年1-5月,我国玉米进口1173.3万吨,同比增长322.8%。中国玉米进口的快速增长精确增加了国内玉米供应,缓解了各方对国内玉米供应缺乏的担忧。随着进口玉米拍卖的开启,在新的供应环境之下,玉米市场又迎来了新一轮的下跌。
饲料配方调整,降低玉米饲料消耗
2021年初,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下发《关于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饲料配方调整方案,替代玉米、豆粕。旨在减少饲料之中玉米和豆粕的消耗,稳定国之内饲料供应。随着我国饲料调整方案的实施,国内玉米饲料需求的快速增长将得到缓解。2020年,我国饲料总产量约2.9亿吨,其中玉米约占65%,即饲料玉米消费总量约1.88亿吨。农业农村部预测,2020-21年我国饲料用国产玉米1.82亿吨,比上年增加800万吨,但比上年减少300万吨。据业内专家测算,饲料中玉米消费量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减少玉米消费约290万吨。如果用其他粮食替代30%的饲用玉米,理论上可减少玉米需求5500万吨。可以看出,未来饲料配方调整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国内玉米市场的供给缺口。
玉米价格持续下跌,成本支撑受到考验
从玉米市场价格走势来看,国内玉米市场自3月份以后一直在高位回落。在经历了将近两个月的高位震荡之后,6月中旬玉米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下跌行情,全国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从高位逐步回落。目前,华北地区终端采购价格已全部跌破3000元/吨大关,部分大型终端企业采购价格已接近今年2900元/吨的高点。在交易成本与库存压力的博弈之中,成本支撑显著处于下风,大部分地区玉米的主流交易价格已经跌破此前的储粮成本。在替代品种的挤压之下,南方港口和销售地区玉米需求低迷,进一步加剧了玉米市场的低迷。随着玉米价格跌至相对低点,成本的支撑作用将逐步增强,但成本并不是玉米价格的必然止损因素,不排除市场出现过度纠偏的可能性。
玉米后市展望
国内玉米市场处于弱势震荡节奏。由于不同地区的供需结构有所不同,市场走势也可能有一定的分化。虽然国内临时储备玉米库存触底回升,无法像去年那样开展大规模的玉米拍卖,但国家可以通过扩大玉米进口、增加进口玉米拍卖来保障国内精确供给,从而达到保障供应、平稳价格的政策目标。上述政策信号也有助于改变市场预期,继续为玉米市场降温。展望三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进口玉米供应相对充裕,饲料配方调整、减少玉米消费等基本上因素仍有望推动玉米市场维持弱势行情。不过,随着东北主产区玉米进入关键生长期,天气因素对市场的不利影响也在改善。一旦出现不利天气迹象,要注意立即调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我在线
15811037353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