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雨难测的猪周期
发布时间:2021-6-23 09:28阅读:165
钱如果赚的来自运气,赔的就会迷糊。
如果钱赔的明白,赚钱才长远。
去年嘉兴论坛
天兆老总说:卖种猪赚的钱太多,都赚的不好意思了,友情提醒客户都准备好几个亿亏损吧。
秦总:不能把行业红利当能力,想好了退出时要有结余。
最近三个月猪价暴跌,出乎市场所有人预料的急跌,狠跌。
我也错了,大家都错了,都错在一个基础逻辑上。
那就是产业高成本经营,那么高成本应该是猪价下跌的最有效支撑,结果经营的高成本线形成了堰塞湖的堤坝,高成本产能越积越多,终于导致溃坝。
溃坝的结果就是上游积累数月本该出栏的猪,和现阶段该出的猪。以及恐慌引发后期才能出的低体重猪都压在一起倾泻而出。
燕塞湖溃坝是灾害,对产业形成巨大损失。
现在讨论最多的还是猪周期问题,多数人认为周期已进入向下,和以前一致预测的2022年进入周期低谷好像提前了,还有人认为向下周期已开始,明年进入更低价格区间。
现在对周期的定性非常混乱。需要重新定性。
传统认定的猪周期是养殖成本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产业经营者成本差距不大条件下,由于供需平衡产生的猪价高时人们多养引发猪价跌,猪价低时人们少养导致猪价上升。传统猪周期还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产业资金失血和补血量都不会对产业经营秩序造成很大的扰动。
本轮猪瘟特殊条件下如何定性,那就有必要回忆一下周期整个过程:
2018年Q3之前,市场普遍认为向上周期拐点即将到来,8️发生非洲猪瘟。
2018Q4、2019Q1、Q2、三个季度,猪瘟给产业带来巨大损失,产能大幅去除。产业不仅生物资产,能繁损失过大,由于过低的猪价造成产业资金失血也同样巨大。
2019Q3猪价止跌企稳开始上行,供需开始出现缺口。产业资金面没有出现好转。
2019Q4、2020Q1猪价开始大幅上升,猪价创出历史新高,产业资金面开始回血,但由于猪太少,回血幅度并不明显。
2020Q2、Q3这是产业资本暴利时期,产业自身回血很多,基本把猪瘟后的所有产业损失赚了回来。此时产业外资本大幅涌入,在暴利驱使下,大批低效能繁,高价仔猪被哄抢,专业育肥产能大跃进,同时在高猪价下,养大猪更安全经济。这两个季度猪多,价高,暴利红利期。产业资金充足水平已经超过猪瘟前的产业资金池总量。
2020Q4、2021Q1虽然平均猪价仍然很高,但是由于产业养殖成本过大,事实上产业内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幅度并不大。猪价高是因为本该按月出栏的猪,被无限数月积累延后,本该六个月的产能却只出栏了大概3个月的量(没有准确数据,看目前大肥存栏15%比例约数如此)所以这六个月的高猪价是经营秩序,出栏秩序错乱的结果。
2021Q2,供应充足,需求淡季,猪价先缓慢下行,冲破产业最高成本线后,开始出现逐级养殖成本线踩踏出栏,之前积压的三个月出栏,本季度三个月应该的出栏,,叠加后期本想高体重出栏现改为小体重出栏的猪,都积压在目前出栏,且冲破所有养殖群体成本线。产业进入深度亏损,由于现阶段产业经营成本远高于去年Q2Q3,出栏数量也基本一个季度不太低于同期两个季度,所以本季度产业资金失血程度,已经差不多完全可以回吐猪瘟后产业所获得的所有红利。假如没有猪价奇迹,最迟8月末,产业资金池可完全回到猪瘟损失后2019年二季度末水平。(温正新等公司猪瘟后养猪业务盈利将在8月底完全回吐干净)
回顾完猪瘟后差不多三年的过程,可以回答市场,包括我自己的重大逻辑错误。那就是高成本不仅不能对猪价有支撑,反而成了猪价踩踏的罪魁祸首。
那么我们再来定义本次周期的性质就清晰了。
假如定义目前是周期下行的开始,明年才是猪价周期的低谷,那么就要求明年会有更低的猪价。似乎说不太通,由于产业高成本经营造成的目前亏损幅度是惊人的,每头猪平均亏损幅度超过1200元,就算是高水平自繁自养的产能头均亏损也要400以上。这个亏损幅度是过去传统猪周期的数倍,几乎吃掉整个一头猪的现金流。假如目前价格再维持三个月,也就是亏损期达到半年,半年基本上是一年两栏周转的一次周转全覆盖,就是吃掉了所有产业现金流。明年产业拿什么钱养猪,势必造成产业无钱养猪的局面。没钱养的结果是存栏大减,供需失衡,明年又迎来高猪价景气周期。
也可以理解成猪瘟带来的高景气周期延长了,本来市场认定2022年,最迟2023年景气周期结束,但是现在因为高猪价下的高成本引发的去产能更惨烈,其产业亏损程度远高于猪瘟初期的三个季度。也就是说猪瘟带来的景气周期经历了两次去产能;一次是初期的生物资产的去产能,一次是高猪价带来的资金面去产能。两次结果一样,钱没了,猪也少了。那么猪瘟景气周期两次去产能下,景气周期被无限延长了,正符合猪瘟常态化下的猪周期,毕竟高成本经营是猪瘟引发的暴利造成的。
以上分析不难定义,
高成本引发的周期下行,产业下行周期即将结束,最迟10月产业资金耗尽,现在是产能去除完毕的周期低点区间。
或者是非洲猪瘟高景气周期经历两次去产能,景气周期被无限延长的周期。
关键词简单描述猪瘟后历程:
猪瘟疫情泛滥去产能
供需失衡后猪价进入高景气时期
高猪价引诱产业高成本产能扩张
高成本产能积累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溃坝,形成猪价踩踏
猪价踩踏造成产业过度失血,再赔三个月产业要逼近破产
产业过度失血,被迫去产能,而失血过多导致产能恢复更为漫长。
谁能在失血阶段活下来,甚至少失血,谁就是产业灾后重建的最大获益者。
目前少失血的最好办法是:存栏减重,只有存栏体重下来才能少消耗饲料,一头300斤的猪比100斤的猪多消耗2倍饲料,饲料全是现金流,目前猪价,猪吃进去的饲料就会造成损失,消耗完现金流就退出。
假设低猪价延续到8月底,也就是再️2个月,以温正新为代表的规模企业将耗尽猪瘟后获得的所有红利。牧原大约会吐10%的红利。
对于规模企业,能活下去,将来️接收大片退出者的景气周期下的产能红利。
关于牧原,在建工程款集团去想办法,是贷款还是质押股票随便做,反正融资通道很多,上市公司暂时不付款接收就是了。存栏和出栏体重下降后,现金支出会大幅下降的同时,经营成本也会降不少,毕竟小体重猪肉料比更经济。成本低于14也不是做不到,去除折旧成本,自由现金流成本低于13不难做到,12的猪价自由现金流损失也就1元钱,一头猪损失自由现金流250以内,坚持到8月底最多损失现金流40亿。可这时候产业损失已经可导致产业休克了。
所以,牧原不缺资本开支扩张的钱,也不缺扩张经营的钱,存栏体重下降的同时存栏总数还会增加。
产业的深度亏损期,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产业大失血期,一次失血相当于最少两三次周期低点的亏损总额的灾难时期,还能在扩张中度过,这不是价值吗?
学会亏钱,才能学会赚大钱,特斯拉,京东,滴滴,美团、蓝月亮、…………都是先学会亏钱才有了赚大钱的预期,本质是用亏损换市场。
这次不一样的是,牧原体系在产能恢复期的效率更高,经营灵活性更好的特质在过去三年被验证。那么在这次高成本去产能后,牧原扩张和高盈利预期更为确定。
猪价引发的情绪无法确定,但是情绪下的低股价也许是确定逻辑下的好的买入时机。
最后提示:经营的持续稳定性才是猪逻辑的核心价值。这个留在以后慢慢聊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什么是猪周期?对生猪期货有影响吗?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