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表现疲弱 黑色系期货全线下跌
发布时间:2021-6-22 18:41阅读:334
周一,国内期货市场多数大宗商品表现疲弱,黑色期货全线下跌。其中,铁矿石主力合跌幅将近8.8%,而焦煤、焦炭、热卷和螺纹钢期货跌幅均超过4%。
黑色系列为何大幅下跌?一德期货资深铁矿石分析师董良表示,市场对黑色商品有两个共识:一是限产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第二,市场的乐观预期迟早会成真。
“一方面是因为钢厂缺乏订单;另一方面是部分品种利润率不足。”董良认为,首先,本轮铁矿石价格上涨是从海外需求的恢复开始的,拐点一定是海外需求的高峰。此外,美联储上周末披露,将在2023年中旬后两次加息,这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情绪影响。其次,从国内建材市场来看,2021年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政策预期收紧显著,国际市场订单对国内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可能有限。三是政策扰动影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6月2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竞争局赴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进行调研,进一步了解今年以来铁矿石交易和价格变化情况,召开座谈会研究如何确保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供应和价格平稳。
董良指出,根据1、5、9合约的历史轨迹,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多头和空头的移仓节奏,第二阶段是贴水幅度的确认,第三阶段是贴水修复逻辑的发展,第四阶段是临近交割期市场的博弈,第五阶段是交期的逻辑实现,然后继续移仓循环。目前,市场处于第三阶段,而当前基差变动动机的因素与钢厂利润变动因素叠加。因此,市场逻辑变化快,政策扰动反应不复杂。
从供需角度看,当前铁矿石市场供需形势相对保健,成品端已进入传统淡季需求,库存已充份积累。长流程钢筋生产企业面临亏损,生产积极性下降。7月1日后,国内安全生产得到严格控制,焦炭、焦煤供需偏紧紧形势显著,价格表现坚挺。此外,在长流程钢厂的利润被压缩之后,他们开始压制矿石价格。
现在,铁矿石主要是处于供应不足、需求旺盛的状态。董良表示,今年上半年铁矿石市场预期差主要有三个:一是海外供应链恢复速度慢于预期,补库周期被动延长,生铁产量未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二是国内进口不足,2021年1—5月份同比增长6.0%,2020年累计增长5.1%,低于预期;三是生产现实,2021年1—5月生铁产量同比增长5.4%,2020年累计增长1.5%。"基于以上三点,导致了目前铁矿石市场的供需不匹配,而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下去。"
在董良看来,从目前铁矿石的结构性矛盾来看,核心问题是力拓装船不足, FMG装船到中国比例下降,主要涉及的品种是 PB粉和超特粉,一对应掉期标的,对应的国内交割品,总量矛盾的缓解不能掩盖标的货物的不足,而一旦钢厂利润维持时间过长,低品矿的性价比就会抬高,对基差更是利好。
据上周铁矿石数据,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为80.21%,较上周下降0.13%,较上年同期下降11.33%;高炉炼铁产能利用率为91.67%,较上年同期下降0.02%,较上年同期下降0.98%;钢铁厂盈利率为86.15%,较上年同期上升0.43%,较上年同期下降9.09%;日均铁产量为244.01万吨,环比下降0.05万吨。供应方方面,铁矿石到港数量将在本周逐渐增加, BHP和 FMG将面临财政年度结束时的冲量发运,而外矿发运则大概率维持偏高水平。
“总体而言,铁矿石短期供需缺口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尚未缓解。后市将面临发运恢复叠加需求转弱的预期,供需将趋紧,"李海蓉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我在线
15811037353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