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窥镜能否颠覆内镜格局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6-11 15:39阅读:140
一直想对开立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限于时间和能力,没有来得及全面整理,所以我改变一下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成多篇来谈一下和开立有关的方方面面。
最近好像不少网站都在谈一次性内窥镜,因此本篇谈一下我对此的思考。
声明:由于我不是内镜行业的专业人员,也不认识业内相关人员,因此所有的表述均来自我查询的资料和一些自己的推断,不一定全面和客观,仅作为梳理思路之用来参考。
一、一次性内窥镜市场现状
先贴一张图

这张图来源于网上一篇文章,表中列举了一次性内窥镜的部分企业,从表中的信息来看,上述企业均成立不久,并且首次进入内窥镜领域。目前的产品基本集中在泌尿外科,多为一次性输尿管镜,基本没有胃镜和肠镜。
我也上网搜索了部分企业的信息,大都是初创企业,进行过数轮融资,信息和表中列举的基本类似。
比较突出的两家,一家是广州瑞派医疗,网上查的信息是:2020 年 7 月和 8 月,瑞派医疗分别取得了 " 一次性使用电子膀胱内窥镜 " 和 " 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肾盂镜内窥镜导管 " 两款产品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有产品管线22条在研,进入到了100余家医院,是全国首个取得一次性使用电子膀胱内窥镜III类注册证的企业,也是目前在一次性内窥镜领域持有III类注册证最多的企业。

另一家叫新光维,看了新光维的介绍,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它有两个标签,一是融资额比较大,达到4亿元,二是投资人比较有名,高瓴创投、礼来亚洲基金联合领投,经纬中国、美敦力、成为创伴、韦豪创芯投资共同投资。资本都是猴精猴精的,能得到资本青睐,并且大额融资,说明这家公司不简单。
查一下公司的网站





再看一下网上的相关报道


可以看出,新光维的两位创始人志存高远,一方面要实现国产替代,另一方面要走向全球。
但是光有理想不行,谁都想国产替代,走向全球,关键需要实力,新光维有吗?
看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新光维有两大利器:“3D图像成像装置”和“4K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
感觉有些太专业了,我的理解就是:“3D图像成像装置” 就是在内窥镜主机上输出的3D图像转为3D,看起来更立体,更丰满。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包括软镜,硬件等。
“4K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 专指硬镜系统,能够达到4K,超高清,标志着技术非常先进。
正好,开立也刚发布了4K硬镜,不过在官网上没找到相关资料,我把调研时公司的表述贴上来:
“ 2021 年初,我们正式发布了 4K 硬镜(腹腔镜),已经获得了药监局的注册证,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做外部临床评价。这是一套水平非常高的外科产 品,在国内处于非常领先,也代表了开立终于以一个相对突出的姿态,正式进入到外科领域,预计今年会带来一些销售收入。”
“公 司推出的 4K 硬镜,应该来讲是目前国内最好的 4K 硬镜产品了,这是来自临 床医生的评价,跟奥巴的 4K 硬镜、史赛克的 4K 硬镜放在一起比较,看不出明显的差异。这个得益于我们的图像信号处理技术、独有的四路光源,这些 都是在这个领域最新的一些技术。目前我们看到能够把 4K 硬镜用到腔镜的, 就只有奥巴和开立,在临床过程中,我们 4K 硬镜产品的图像清晰度、色彩还原、以及图像的立体感、层次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带来给医生增强信心 的效果,都是非常棒的。可以说对于 4K 硬镜系统,我们目前的优势还是很明显。”
大家体会一下,以上的内容
。。。。。
另外,关于技术方面也有描述:
“对于硬镜的发展趋势, 除了 4K外,另外一个就是这个荧光内镜,也叫 ICG,这个是腔镜发展的一 个高端代表,腹腔镜的发展,这几年主要是从普通的腔镜往 3D、4K、ICG 这几个方向来发展,它们都在临床上有特别的作用。3D 主要是给年轻的医生 更直观的一些效果,缩短手术的时间。4K,因为有分辨率的优势,立体感、 层次感、清晰度更好,所以增强了手术过程中的判断,医生的信心更足。但 是 4K 系统应该是外科腔镜里面最核心、最基本的一个产品,相当于这是一 个核心的平台,3D 和 ICG 都有一定的占比,但都是一些相对比较特殊的应 用。开立在 4K 硬镜平台出来以后,接下来发展的就是 ICG 腔镜系统,这是 一个 4K 的 ICG 腔镜系统,产品也是在注册过程中,具体的时间还请大家留 意我们的公告。这个产品很快会进入动物临床,时间不会太慢,这将是开立 在外科领域的一个重磅产品,也跟 4K 一样,是硬镜领域最高端的产品之一。”
我的理解:3D和ICG荧光内镜都是不同的差异化的技术路线,相比之下,ICG荧光内镜是未来更高端的发展方向,开立正在布局中。
贴一线开立4K硬镜的发布图,以及介绍

开立医疗4K内窥镜摄像系统采用最新一代三晶片超高清CMOS图像传感器,结合开立多年在内镜和超声领域积累的图像处理算法经验,呈现无比清晰的图像效果,临床试用更是得到专家的高度好评。另外该系统采用国内首创四波长LED光源,此光源具备高亮度、高显色指数、高寿命等特点,可保证手术中的有效照明。SV-M4K30摄像系统结合光源光谱灵活可调的特性,实现了SFI(聚谱成像)和VIST(光电复合染色成像)两种特殊光成像模式,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细腻、真实、安全的腔镜手术视野。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内置超高清视频存储功能,无需外接工作站,大大节省了采购成本。
开立还将超声探头领域近20年的积淀应用在微创外科领域,自主研发的4K腹腔镜与腹腔镜探头强强联手,推出“超腹联合应用方案”。该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微创外科手术,特别是肝胆外科腹腔镜下的精准肝段或肝肿瘤切除手术、腹腔镜下肝癌射频消融术、胆道解剖异常的胆囊切除术等多种微创手术,具有更精准、更安全的临床应用优势。
二、一次性内窥镜替代的思考
1、一次性窥镜替代的原因
传统内窥镜结构复杂,很难彻底清洗和消毒。同一内窥镜在不同患者之间的应用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2018年12月,奥林巴斯因为十二指肠内窥镜感染问题,被罚款近6亿。一次性内窥镜有效解决了交叉感染问题,且一次性使用不存在对内窥镜的损耗,可以保证每次拆开包装内窥镜处于最佳状态,一定程度提升手术效率。
2、一次性窥镜替代的障碍
一次性窥镜要想大规模对传统内窥镜形成替代,要解决存在的两个难题:一是产品性能问题,二是成本问题。
由于内镜属于高难度精密制造,涉及上千个零件,是一个以医学图像处理为基础,同时需要较强的工艺及制造水平予以保证。很多相关产品不是无法设计,而是无法生产,或是生产之后产品的可操控性、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很多东西属于knowhow,就算拆了很多镜体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制作,就算做出来了效果也达不到,因此需要厂家去不断摸索,不断解决工艺、工程上的问题,才能达到临床上的要求。在技术上是很难做到弯道超车的。所以这些初创企业能否将一次性内镜的水平提升至传统内窥镜,或者接近,至少让临床能够使用呢?
对此我在互动平台上咨询了开立的管理层

从以上回答来看,一次内窥镜在技术上可能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医疗器械不像别的东西,比如我们常见的一次性用品,宾馆的一次性鞋子,洗发水,这些东西属于家用,只要基本功能具备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成本要低。但是医疗器械就存在非常高的医学要求,要达到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才行。所以我估计一次性的内窥镜可能在性能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可能一般的诊疗可以,更高难度和精度的还有差距。
解说一下开立管理层的回答:
一次性内窥镜技术和传统比有差距,我有技术储备,有能力做,但目前市场没起来,我先观望一下
。
另外,成本问题也是制约一次性内窥镜推广的重要因素,成本下不来,你技术不行,还和传统的一样贵,替代个鬼
按照网上的文章分析的:随着CMOS的崛起,内窥镜厂商正在逐步实现CCD向CMOS转化。CMOS的市场分散,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国内厂商可以自主实现产业化。目前,CMOS的价格呈下探趋势,为一次性内窥镜带来了机会。以输尿管软镜手术为例,从设备进院价格看,医院采购2条进口软镜及一台主机,进院价约200万元。而采购多条国产一次性软镜及一台主机,价格可以控制在10万元以内。从单次手术来看,传统复用式内窥镜成本(包括洗消、维修等成本)超过1.2万元,而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入院价格一般在万元以下。
万元还是有点贵的,看来主要还是用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一些泌尿外科手术。
目前来看,没有查到相关于成本大幅度下降的相关资料,如果成本短期始终无法大幅下降,我觉得那一次性内窥镜只能是极少量的替代,这个过程是缓慢的。 适用于对图像和操控精准度要求不是太高的手术,以及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病人,这就进一步缩小了替代范围。
3、一次性窥镜替代的方向和进程
从网上查到的相关信息来看,目前的一次性窥镜产品基本集中在泌尿外科,多为一次性输尿管镜。
为什么都是输尿管镜,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是传统输尿管镜产品成本高,消杀复杂,一次性内窥镜替代较为可行,二是技术层面,在临床要求或许没那么高,可以率在短时间研发出来上市。
贴一张网上文章的分析

目前看,胃镜和肠镜在技术上要求更高,研发难度也更大,估计很难进行替代。另外还有一点,胃肠镜除了手术外,还涉及到大量的体检或常规检查,这些检查费用是很低的,几百到数千不等,我想在这块,一次性内窥镜既达到这么高的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又能把成本降到这么低,我觉得是很难的。
三、总结
1、一次性内窥镜能否替代传统内镜?
答:有可能部分替代,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替代的困难在于一方面产品性能能否达到或接近传统内窥镜,满足临床需求,另一方面成本能否大幅度下降。
2、如果可能替代的话,应该是怎么样的发展过程?
答:可能从部分科室逐步尝试替代,比如泌尿外科的一次性输尿管镜,一次性膀胱镜。原因是这些科室的传统手术成本比较高,对设备的精细度要求也相比胃肠镜更小(这条纯猜测)。
3、胃肠镜领域,有没有可能完成替代?
答:可能比较难,原因一是胃肠镜的技术要求更高(猜测),二是胃肠镜除了手术以外,还有大部分是常规检查,而检查费用不高,一次性内窥镜很难将成本短期降到这么低。 除非极少部分有钱人,说愿意花更多的钱买安全,因此对于以胃肠镜为主的开立来说,影响很小。
4、一次性内窥镜的新公司能否对内窥镜市场造成颠覆?
答:我觉得短期不能,内镜属于高难度精密制造,其关键技术不是短期内可以攻克的,一次性内窥镜只是在工艺和材料上进行改进,其本质仍然没变(猜测),仍然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研发,工艺打磨来优化产品,我觉得它并不是一个新的颠覆性的产品,它的思路是追求极致化的低成本,为此把产品的性能要求降低,比如达到80-90%,对部分科室或手术也够用了。但是内镜应用的范围很大,并不是每个领域都可以为了低成本,而接受这种降低产品性能的。另外包括上一条说的常规胃肠镜检查,也是难替代的。
5、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前景,资本为何这么集中投资一次性内窥镜?
因为资本看到了传统内窥镜一直被外资把控,而一次性内窥镜相比之下,有差异化的需求,有可能弯道超车,因此少量投入先占据一个位置,风投本身就是多点开花的,只要发现有趋势就可以少量投,不会等你一切都好了再投,那估值太贵了。(个人理解)
6、为何资本对新光维给予的投资相对这么多?
因为新光维不仅仅是一次性内窥镜的,还有3D,4K的技术,都是非常先进的,证明了新光维有非常不错的研发布局能力。也就是说新光维包括:传统内窥镜+一次性内窥镜,给予新光维的肯定不止是一次性内窥镜的估值。(个人理解)
7、新光维技术不错,未来能否对开立造成挑战?
我觉得很难,只能是差异化的竞争,上面分析过新光维的优势项目,“3D图像成像装置”应该是一个差异化的项目,“4K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开立预计是更领先的,至少是持平的。至于一次性内窥镜,上面说的很多了,目前都只是涉及一次性输尿管镜,一次性膀胱镜,短期内对胃肠镜很难替代。开立的主打产品是胃肠镜,我觉得是很难无法撼动。退一步万说,开立有技术储备,发现有替代趋势了,开立来做,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也没问题。
开立从走到今天,在内镜领域,历经8年时间,高额的研发费用,期间经历了各种困难,不断打磨试验,才走至今天,新光维还很弱小,属于风投阶段。软镜是很难弯道超车的,各项技术储备,产品制造经验,销售网络,售后维护等都是普通初创企业无法短期内超越的。
以上分析多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