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再下一城——利空or利好?
发布时间:2021-6-7 10:40阅读:249
据央行网站消息,6月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据多家媒体披露:本次会议上,经利率自律机制讨论,拟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定价方式,由现行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在转换定价方式的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设置不同的最高加点上限。
这一消息一出来,就有粉丝问我是不是要降息了?是不是利空银行。实话说我有点哭笑不得,这件事本身虽然是件大事,但是对于银行短期的基本面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记,它主要象征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又向前进了一大步。
关于利率市场化,上一次重大的制度性变化是在2019年下半年开启的贷款利率定价方式更改:从过去的定准基准利率*倍数,更改为LPR+浮动基点的方式,而LPR又是参考MLF加点的方式形成。并且,很快将LPR贷款利率推广到了绝大多数存量贷款中。
在LPR贷款利率改革后,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被实质性废除,只有极少数,如公积金贷款等依然盯住贷款基准利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大头只有存款依然是基于存款基准利率*上浮/下浮。这也是利率市场化中最难啃的骨头,因为存款占银行体系负债的大头,存款利率动一发而牵全身。
所以,我们看到此次自律机制会议提出了:存款利率上限的定价方式,由现行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这是把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分步走的方式。最终存款利率是要改成和贷款类似的方式:贷款利率=LPR+浮动加点=MLF+固定加点+浮动加点。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将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统一到MLF上,通过加点形成LPR支持贷款利率体系,通过减点形成存款基准利率体系。
这一次是先把原来的存款利率上限的确定方式从过去的基准利率*倍数改成基准利率+基点,等这一步执行后。后面再择机把存款基准利率和MLF挂上钩,这样利率市场化才算全部完成。
至于这种变化是否给银行的基本面带来影响,这个问题要分开看。如果单看乘倍数改成+基点,这个不会有任何影响,比如:目前1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为1.5%,很多大行实际执行的是上浮30%,即1.95%,相对于基准利率加点45个基点。那么未来转换的时候很可能是把1.5%*(1+30%)=1.95%,变成1.5%+0.45%=1.95%。
但是,文末提了一句:“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设置不同的最高加点上限。”这个里面的变数就大了很多,由于现在还没有进一步的细节出台,所以无法评估这个政策对于各银行的影响。目前的猜测如下:
1,对各期存款利率设定统一的加点,大概率以一年期为准。
我们都很清楚,银行的基准利率和存期有很大关系,存期越长,对应的基准利率越高,例如:法定存款基准利率1年期为1.5%,3年期为2.75%。目前,银行窗口指导利率为最高上浮50%,所以1年期的加点最高为1.5%*50%=75bps,3年期最高为2.75%*50%=137.5bps。未来,为了便于管理很可能不会给银行多个加点上限(对应不同存期),大概率对于各家银行的加点上限都是以1年期计算为准。
2,对于不同银行的上限大概率贴近目前的实际情况
虽然,目前存款利率上限的浮动指导窗口为不超过50%。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很多存款基础较好的国有大行上浮的比例要低一些。比如四大行和招行一般利率上浮在30%,其它中等银行在40%,极少数小银行上浮50%。那么根据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可以推测未来大概率国有大行的上限加点为45bps,股份制银行上限为60bps,小银行上限为75bps。
如果,以上两个猜测正确的话,带来的直接问题是中小银行在长期存款上的吸引力会比之前显著下降。例如对于3年期存款,之前小银行理论上最多可以上浮137.5bps。但是,未来执行加点制后,小银行的3年期只能上浮75bps,存款成本下降了52.5bps。而对于大银行3年期存款原来最多可以上浮82.5bps,新规后大银行的3年期只能上浮45bps,存款成本下降了37.5bps。这样相当于让中小银行提供的收益率优势减少了15bps。
另外,这种改法可能会使得超过1年期的存款成本有所下降,降低恶性竞争。更详细的评估需要未来公布了加点的规则后再分析。综合看,这个政策对于大行的优势可能会更大。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利率”,可获得关于利率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这一消息一出来,就有粉丝问我是不是要降息了?是不是利空银行。实话说我有点哭笑不得,这件事本身虽然是件大事,但是对于银行短期的基本面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记,它主要象征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又向前进了一大步。
关于利率市场化,上一次重大的制度性变化是在2019年下半年开启的贷款利率定价方式更改:从过去的定准基准利率*倍数,更改为LPR+浮动基点的方式,而LPR又是参考MLF加点的方式形成。并且,很快将LPR贷款利率推广到了绝大多数存量贷款中。
在LPR贷款利率改革后,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被实质性废除,只有极少数,如公积金贷款等依然盯住贷款基准利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大头只有存款依然是基于存款基准利率*上浮/下浮。这也是利率市场化中最难啃的骨头,因为存款占银行体系负债的大头,存款利率动一发而牵全身。
所以,我们看到此次自律机制会议提出了:存款利率上限的定价方式,由现行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这是把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分步走的方式。最终存款利率是要改成和贷款类似的方式:贷款利率=LPR+浮动加点=MLF+固定加点+浮动加点。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将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统一到MLF上,通过加点形成LPR支持贷款利率体系,通过减点形成存款基准利率体系。
这一次是先把原来的存款利率上限的确定方式从过去的基准利率*倍数改成基准利率+基点,等这一步执行后。后面再择机把存款基准利率和MLF挂上钩,这样利率市场化才算全部完成。
至于这种变化是否给银行的基本面带来影响,这个问题要分开看。如果单看乘倍数改成+基点,这个不会有任何影响,比如:目前1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为1.5%,很多大行实际执行的是上浮30%,即1.95%,相对于基准利率加点45个基点。那么未来转换的时候很可能是把1.5%*(1+30%)=1.95%,变成1.5%+0.45%=1.95%。
但是,文末提了一句:“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设置不同的最高加点上限。”这个里面的变数就大了很多,由于现在还没有进一步的细节出台,所以无法评估这个政策对于各银行的影响。目前的猜测如下:
1,对各期存款利率设定统一的加点,大概率以一年期为准。
我们都很清楚,银行的基准利率和存期有很大关系,存期越长,对应的基准利率越高,例如:法定存款基准利率1年期为1.5%,3年期为2.75%。目前,银行窗口指导利率为最高上浮50%,所以1年期的加点最高为1.5%*50%=75bps,3年期最高为2.75%*50%=137.5bps。未来,为了便于管理很可能不会给银行多个加点上限(对应不同存期),大概率对于各家银行的加点上限都是以1年期计算为准。
2,对于不同银行的上限大概率贴近目前的实际情况
虽然,目前存款利率上限的浮动指导窗口为不超过50%。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很多存款基础较好的国有大行上浮的比例要低一些。比如四大行和招行一般利率上浮在30%,其它中等银行在40%,极少数小银行上浮50%。那么根据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可以推测未来大概率国有大行的上限加点为45bps,股份制银行上限为60bps,小银行上限为75bps。
如果,以上两个猜测正确的话,带来的直接问题是中小银行在长期存款上的吸引力会比之前显著下降。例如对于3年期存款,之前小银行理论上最多可以上浮137.5bps。但是,未来执行加点制后,小银行的3年期只能上浮75bps,存款成本下降了52.5bps。而对于大银行3年期存款原来最多可以上浮82.5bps,新规后大银行的3年期只能上浮45bps,存款成本下降了37.5bps。这样相当于让中小银行提供的收益率优势减少了15bps。
另外,这种改法可能会使得超过1年期的存款成本有所下降,降低恶性竞争。更详细的评估需要未来公布了加点的规则后再分析。综合看,这个政策对于大行的优势可能会更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利弊?
你好,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形成机制引入市场机制,让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而不再由政府或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这一改革带来了一系列利弊,以下是根据提供的信息所述的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利率市场化的...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是什么?
投资者你好,很荣幸为您解答:利率市场化的含义是什么?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
我国利率市场化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我国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加快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进程,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欢迎咨询!
央行调息对利率市场化有什么影响?
主要还是调控资金的价格,是融资成本降低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电力市场化改革再下一城
据《科创板日报》消息,7月23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覆盖范围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五省区,涵盖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按照同一个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运行,发电企业和用户的可选范围更丰富,电价则根据供需实际可升可降。
在“双碳”背景下,结构性缺电成为常态。由此,决策层全力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今年1月,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
A股国际化再下一城 外资积极进入A股市场
018年以来,A股基本跌了一年,投资者无不期盼2019年有个好行情。而就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指数提供商之一的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正式对外揭晓了A股入围的初筛名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共有1241只A股被纳入了这份名单。
记者注意到,2018年A股市场经历深幅下跌后,估值优势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外资机构正快速加大对A股市场的配置力度,这些资金正在不断涌入A股市场,同时也使A股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速。
A股国际化再下一城
《每日经济新闻》...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