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回本了,应该赎回吗?
发布时间:2021-6-4 18:34阅读:705
我们在讨论一个人性的问题:
苦熬几个月后,随着最近市场的反弹,年前入场的基民也纷纷开始回本赚钱了。但是,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持有的基金回本了,应该继续持有还是赎回?
相信很多投资者都有同样的困惑。买入被套后反而没有这么纠结,目标就一个,盼着早日能回本。但是,一旦回本后,投资者反而失去了目标,不知道怎么办,不卖害怕再次亏损,赎回又担心错过机会。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聊一聊三个问题:
1. 哪些网红基金回血快?2. 回本了要赎回吗?3. 如何避免“拿不住”?
潮水退出才知道谁在裸泳。年后市场调整,一些基金经理的“骚操作”也被“抓了典型”。
农银汇理基金的梦圆年后快速登上热搜,不仅仅是因为长相甜美,名字好听,更重要是“时运不佳”,刚接管两只医药主题基金就遭遇了大跌行情,医药股一泻千里,梦圆旗下基金溃不成军,成了“背锅侠”。不过,这两只产品净值很快出现了逆转,如今均已经逼近前期高点。
同样以医药股投资见长的网红基金经理葛兰,今年以来产品净值也呈现“过山车”走势,其代表产品中欧医疗健康在回撤超20%以后,如今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
不得不说,医药股确实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拥有着澎湃动力,在二级市场上也是久炒不衰。不管是梦圆,还是葛兰,净值能够快速回血,都离不开医药行业的β。以葛兰为例,她管理的中欧阿尔法是一只全市场选股的基金,但反弹力度显然不及其他几只医药主题基金。
年初撞上舆论风口的还有汇安基金邹唯。他是一位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双十”基金经理,但真正被大众所熟知,或许也是在年后的这波大跌行情中。
作为汇安基金首席投资官,邹唯旗下新发基金汇安均衡优势2月9日成立后即火速建仓,但随后净值大幅回撤,成立不到1个月即亏掉了近18%,只好深夜发文给投资者道歉。所幸的是,他顶住了压力,如今净值也已逼近前期高点。
Wind数据显示,2400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430只基金6月2日单位净值超过了市场最高点当天(2月18日)的净值,净值创新高的基金占比达19%。与2月18日净值相比,个别基金最新净值涨幅超过20%,涨幅10%以上的达30只(A/C份额分开计算)。
可以看到,上表中并没有出现一些“顶流”基金经理,创出历史新高的这些产品,要么是押中了周期板块,要么是押注新能源汽车行业,又或者是价值风格选手逆袭。
广发基金林英睿今年出尽风头。从持仓来看,他一季度精准调仓,加大对银行、煤炭、有色等周期板块的配置,从此净值开挂,一路飙升,年内录得超40%的收益,同类排名领先。不得不说,广发基金打法比较独特,通过“流量”明星造势“带货”的套路已经用得如火纯青。
不过,积极拥抱核心资产,过去两年“吸金”无数的明星基金经理,旗下代表产品净值多少有些让人失望。
比如,朱少醒的富国天惠、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刘彦春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周应波的中欧时代先锋、王宗合的鹏华成长价值、刘格菘的广发小盘成长等,虽然年内均已获得正收益,但与2月18日净值相比,从高点至今跌幅依然在10%左右。
而据统计,在3月初至今的反弹中,回血最快的主动权益基金中,也很少能见到熟悉的大咖身影。
有意思的是,这份名单中没有坤坤、春春们,即使是回血最快的多为医药主题基金,但素有“医药女神”之称的葛兰,却不在其中。这可能是因为市场上很多明星基金经理背负了沉重的“偶像包袱”,投资业绩深受规模过大的掣肘。毕竟规模是业绩的敌人。
那么,倘若手里的基金已经回本,又或者是大幅回血,我们到底应该继续持有还是赎回呢?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真的值得长期持有吗?
从历史数据来看,投资者往往可以“心安理得”的坐等回本,却无法容忍回本以后的再次亏损。
国盛证券研究发现,在市场上涨期间,偏股基金被赎回的更多。例如,2019年1月~4月,2020年5月~7月,市场经历前一轮下跌后触底反弹,在上涨的过程中均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赎回。
从上图来看,结合后续市场表现,在上述两个时间段的赎回操作,显然错过了后续市场上涨行情。所以,基金回本即赎回的投资者,可能会错失机会。
投资者习惯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这在行为金融学里有一个词可以解释:处置效应,即投资者更倾向于卖出赚钱的资产,而持有那些亏钱的资产。换句话来说,如果基金亏了很多,投资者更习惯于“躺平装死”;但只要回本,就会选择赶快卖掉,防止亏损再次发生。
“把钱还我,我不玩了”是每棵韭菜都会经历的阶段。对投资者而言,赚钱带来的快乐,要远低于亏钱带来的痛苦。这就好比捡到100元的快乐,永远抵消不了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基金回本后即赎回,这是顺人性的行为。但是,投资往往是“逆人性”的。赎回意味着不想再承担任何风险,但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因此,要不要赎回刚刚回本的基金?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界定风险和如何挑选基金。
很多投资者之所以有各种担忧害怕,在继续持有还是赎回问题上纠结,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充满着不确定性,风险不可避免。但是,不能简单的把风险理解为亏损。风险是造成永久性损失的概率。而短期的浮亏并不意味着永久性损失。
投资基金是为了获得长期的收益,而不是为了回本。挑选基金时一定要着眼长期,建立在资产配置、优选基金经理、组合投资的基础之上,通过优选专业的基金经理,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借助组合投资的方式分散风险。
而坤坤、兰兰、春春们的基金未来能不能涨,跟你的买入成本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的投资能力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我们把操作建立在自己的成本之上,那是很无厘头的事。
盈亏同源的道理都懂,但实战中依然会因为短期波动患得患失。怎么破?
文章来源:远川投资评论
作者:陈若焱
图片:Unsplash.com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4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4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