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赚钱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1-6-2 10:44阅读:235
这是我“从0开始”,分析海天味业的第四篇文章。
上次给各位推荐的那本书(购买链接在公众号文章中,可以找到),没买的,这次可以考虑买回去看了,书中的案例,就是海天味业,你们可以结合我的分析来看。
在上一篇文章:(在公众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后台输入海天即可)中,我提到:
“经过一段时间的梳理,海天的竞争优势,我认为可识别的,有6个,这6个竞争优势,每一个都是相当有力的,这些方面加起来,共同造就了海天强大的ROE。
这6个优势是:
1、出身于一条很好的赛道:以鲜味主导的调味品;
2、高品牌知名度,注意我说的是知名度,并没有强调品牌;
3、有技术含量、难以完全模仿的产品;
4、愿意出钱、转换成本高的餐饮客户;
5、规模上量以后,带来的单位毛利增高;
6、全是行家、高度绑定的管理层。”
这篇文章,我将把6条竞争优势,逐一拆开,给各位展示海天的“天时地利人和”。
01
—
隐藏问题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给各位推荐过一本书,书名叫做《品尝的科学》,可能读者们很多并没有看。
但是,如果你对消费品企业投资感兴趣,我建议各位还是要看看这本书的。
这本书,不能让你直接赚钱,但可以让你对人类味觉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这对于理解“产品入口的企业”而言,是有底层帮助的。
我想请各位思考一个问题,给你们一些背景信息:
调味品行业,是个容量很大的行业,印象中已经有3千亿规模,里面有酱油、醋、鸡精、味精、盐、糖等等。
但是,这个行业中,做到百亿以上营收的,我印象中,只有酱油企业。
跟酱油最接近的,是醋,A股中几乎是唯一一家醋类上市公司——恒顺醋业,2020年的营收,不过20亿左右。
所以问题是:
同样是调味品企业,为什么酱油企业就能做大,而其他企业不行呢?
尤其是,最接近酱油的醋,为什么不能出现百亿以上的企业呢?
02
—
妙不可言
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做出过思考,公司也是,来看看恒顺醋业增发说明书中的说法。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习惯差异明显,形成了“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饮食格局,因此,调味品也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
恒顺讲的很对,之所以醋企业难以做大,无非就是四个字:口味差异。
摘录中所说的,“南甜北咸,东酸西辣”,是一种现象,背后是各地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
饮食五味,很多人以为是“酸甜苦辣咸”,但其实,真正的五味,是“酸甜苦咸鲜”,辣味,并不是人的基本味觉。
更关键的是,这里有个基本味觉,叫“鲜味”。
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当我们说到“味道很鲜美”的时候,很难像其他味觉那样,进一步描述。
比如辣味,你会说“辣的我舌头都要着火了”,酸味,你会说“酸的我牙都要掉了”,甜味,你会说“齁得慌”。
而鲜味,是那么的美妙,却又难以描绘,所以“尝鲜”这个词,在很多人大脑中,可以激活幸福的那部分区域。
五种味觉在舌头上的分布,也戏剧性地表现了这一点,居于正中央、且接受面积最大的,就是负责鲜味的部分,见下图。

而鲜味是从哪里来的呢?主要来源,是我们以前化学课本上学过的一种物质,叫氨基酸。
而可以提供鲜味的调味品,是什么呢?
酱油,以及味精/鸡精。
03
—
永无止境
我们回到海天的竞争优势上,我之所以说,海天的第一个竞争优势,是出身于以鲜味主导的调味品赛道,这就是第一个原因。
海天最早的产品有三类:酱油、调味酱和耗油。
三类产品中,酱油和耗油,都是以为菜品“提鲜”为主要功效的(酱油分生抽和老抽,老抽还有上色功能)。
而人类对于鲜味的追求,是唯一一种不分地域的味觉追求。
而且,据我思考,也是唯一一种不会被拒绝的味觉——有人会不喜欢吃咸的东西,有人不吃辣的东西,但没听说过,有人不吃味道鲜美的东西。
除了鲜味具有广泛接受性这个特点外,海天所处的这个赛道,还有一个特点,是大多数消费品企业都梦寐以求的:
频繁使用,且绝对单价不高。
我在之前分析茅台那篇文章:一篇值钱的公司分析,提到最优秀的消费品企业的一些特质,其中就有这两条。
频繁使用的产品,在一个好的品牌加持下,最容易让消费者持续掏腰包,而且有了这个购买习惯性,新产品的推广,也就更容易启动。
绝对单价不高,则最容易隐蔽地实现消费升级,一个原价8块的商品,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后,提升到10块,要比一个原价800的商品,涨价到1000,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对于酱油而言,哪怕是现在所谓的“高端酱油”,也就是10块钱左右500ML一瓶,我指的不是那种小众高端酱油。
而对于中国人而言,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你每天都在吃酱油,而且很有可能量越来越大,因为你想要更多的鲜味。
这就是我说的,“频繁使用,且绝对单价不高”。
以上,就是海天的第一个竞争优势:
身处一个好赛道。
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提供的“鲜味”,是各地人群都想要、不会拒绝的味道;另一方面,产品是频繁使用,且单价不高。
04
—
微妙的品牌
接着看,海天的第二个竞争优势:高品牌知名度。
各位想一想,当你听到“海天”两个字的时候,你会想起什么?
如果你们跟我一样,大概率想到的,是海天酱油,然后,会继续蹦出一些其他的调味品,比如海天耗油。
这会带来什么?
带来的是熟悉的感觉,当你在商场买酱油的时候,看到海天的酱油,你会有一种熟悉感,而这种熟悉感,会带来选择的倾向性。
在我们的头脑中,海天已经和“酱油”,甚至“调味品”这个词,形成了紧密的绑定,这就是品牌知名度的作用。
现在,再来做一个想象,这次我们反过来,当你听到“酱油”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些牌子?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的链接,就没有刚刚那么紧密了。
当然,由于刚刚一直在聊海天,你可能还是会想到海天,但如果你再想想,可能如下品牌也会出现。
比如,李锦记,比如,加加、千禾、厨邦,等等。
所以,我在前文提醒读者,我认为,海天还只能做到品牌知名度,而做不到心智资源占领。
这倒不是说海天做得不好,事实上,消费品企业一直鼓吹的“心智资源占领”,有一点伪命题的意味。
比如,茅台也很难完全占领“高端白酒”这个心智资源,想让消费者只记得一个牌子,是很难的。
一般消费者会记得2-3个品牌,比如乳制品的蒙牛和伊利,空调的美的和格力。
另外,海天虽然可以让人想起“专业的调味品品牌,尤其是酱油”。
但是,如果同样规格的酱油放在消费者面前,海天相比李锦记、厨邦这样的品牌,有一定的溢价,还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如前文我跟读者说过的,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买酱油的,本来就是价格比较敏感的一群消费者,他们会在不损害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便宜的、打折的那一瓶。
所以,海天的第二个竞争优势:品牌知名度,可以帮助公司在面对竞争时,让消费者有更高的可能性,选择自己的产品,这在竞争激烈的消费品企业,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05
—
另眼相看
再来看海天的第三个竞争优势:有技术含量、难以完全模仿的产品。
要说清楚这个,我们就要先来了解一下海天产品的工艺。
海天早年的时候,酱油可以达到70%以上的营收,近些年由于耗油发展很快,从10%左右到了20%左右。
酱油目前大约60%的营收占比,我们以大头酱油为标的,来讲解工艺。
先来看看,什么是酱油,海天的招股说明书中,有如下介绍。
“酱油是用豆、麦、麸皮通过发酵工艺酿造的液体调味品。
酱油的酿制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老的发酵食品之一,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自从研究了白酒公司,以及后来研究了华东医药的阿卡波糖以后,但凡看到“发酵”两个字,我都会眼前一亮。
因为,但凡工艺涉及到这个,就往往意味着“不容易复制”。
其实,酱油的工艺和白酒,核心是很相似的,可以简单理解为“制曲、发酵、其他处理”几部分。
其中,前两步涉及到最为核心的工艺,整个调味品生产,最重要的技术有如下5个:
生物工程育种技术、高活性菌种培养技术、多因子调控制曲技术、多菌种发酵技术、高效分离技术。
这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技术,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复杂可怕,事实上,这些技术跟我们吃到的酱油好不好,有直接的关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