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思考及投资策略
发布时间:2021-5-24 10:05阅读:194
先谈下投资疫苗和生物医药的重点区别:
疫苗:疫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有的细胞系、毒株和内部改进的生产工艺和先进技术,比专利保护是更有价值的,疫苗的原液生产对于企业而言,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更是最核心的商业机密。通俗的理解就是疫苗原液工艺决定了疫苗的高低端之别,也决定了疫苗企业的核心长期竞争力。就类比于抗体药的质量与成本控制取决于细胞株,这就是一家企业的核心长期竞争优势。
生物制药:生物制药的核心技术平台不算重点,正真意义上来说技术平台不是决定一家医药企业创新的成果,平台只是一个技术而已,重点是去看后面的CMC,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真正决定单抗、双抗好药的是靶点的发挥效应,所以企业在用哪个技术平台并不是决定一个药物的好坏,也不能决定一家公司的竞争力,重点就是专利、CMC、商业模式。这并非传言中的单抗看靶点,双抗看平台。
总结就是疫苗和生物药的投资区别在于疫苗在不允许任何外包的政策条件下,长期核心竞争力取决于自身优势基础的平台建设;而生物药不取决企业是否拥有优秀的抗体平台建设(不同于医药外包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靶点的发挥效用、专利、CMC、商业模式。
这是生物药的投资策略(网页链接)
这是疫苗的简单投资策略(网页链接)

(注意,此时非彼时,这里非投资建议,只是温故过去去看如今的投资效果)如今的疫苗企业来说,涨幅最大的是康熙诺,不管是否在新冠疫情的爆发催化剂下,康熙诺依然稳居榜首,因为自我跟踪以来,在没有疫情发生之前,康熙诺已经从60多亿市值,涨到了240亿市值,后疫情爆发催化作用下市值从而一飞冲天,这个雪球有投资记录及持续分析(网页链接)
万泰生物则是相当于升级了宫颈癌疫苗,优秀的平台建设决定了企业在更低成本下拥有更大的产能利用率和疫苗免疫效果。这也是GSK看中其平台的原因之一。这决定了企业在后续商业模式中获得更具优势的基础,体外诊断试剂是企业的基础价值,疫苗则贡献长期价值的弹性。
智飞生物没有长期核心竞争力优势产品,就我而言就是一家代理宝宝,股价一直涨,不排除我看错了,而且一错再错。
康泰生物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长期投资价值,跟研发管线无关,跟管线折现率无关,我早不吃那一套靠折现率去写研报再用计算器计算出来的价值判断。
沃森生物是一家既爱之又恨之的企业,说好的一大推,说坏的又一箩筐。一种道不清说不明的价值只能当交易对象。
康华生物没有任何长期投资价值,这取决于公司没有研发实力,没有长期竞争力的研发储备项目,只有现金流不是投资医药的标准。
————————————————
接着谈生物制药的投资策略
生物制药或者生物科技公司都有简单的两条价值路线:企业的前沿眼光和两条腿跑路,也就是企业去用眼看和用腿跑。
1、企业的前沿发展策略(这取决了核心管理层是否具备前沿的眼光)也就简称为用眼看。
2、企业的长期发展策略(这取决于公司的研发实力和资源整合)也就简称为用两条腿跑。
大部分公司只是拥用了前沿眼光和用一条腿走路,这类企业包括恒瑞医药、复宏汉霖、康宁杰瑞、康方生物、荣倉生物……
企业用眼看到了靶点价值,然后快速跟进用一条腿走路去自主研发。这类企业的成长价值过程相对来说较慢。
第二类企业是用前沿眼光看,再用两条腿走路,这类企业包括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君实生物、天镜生物……
企业用眼看到前沿靶点然后快速跟进,再用一条腿自主研发,另一条腿就是跟随落后会马上用第二条腿进行资源整合(或者说前沿眼光看到了靶点价值马上进行技术互补、资源整合。)
还有一类企业就是用眼看而没有腿跑,这类企业就是云顶新耀、和铂医药……云顶新耀就是最典型的只用眼去看,而没有腿,至少目前为止没有腿,所以他家公司配了三个CMO,就是用眼看到了价值,然后通过引入权益模式进行商业化。
纵观国际市场,强生、罗氏、辉瑞(市值前十的药企)基本都拥有共同的属性都是用眼看和用两条腿跑,用眼看到前沿技术;再用两条腿跑,自主研发➕资源整合。
是否具备拥有前沿眼光和用两条腿跑的企业就是投资的最佳选择呢?
从某种程度来看企业的前沿眼光是第一步,这个在过去文章中(赛道为王,靶点为先)提及到,拥有前沿眼光的企业总能抢先第一时间领先平庸企业几个段位,比如最近百时美施贵宝(BMS)与Agenus宣布双方达成合作协议,BMS将引进后者研发的靶向TIGIT以及另一个未公开靶标的双抗药物AGEN1777。根据公开合作协议,BMS将向Agenus支付2亿美元预付款,以及13.6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总计高达15.6亿美元。
而在TIGIT这个靶点上,国内做得最优及最快的企业是百济神州,双抗是信达生物跟进最快。后续再到君实生物、恒瑞医药、康方生物,再到四流企业中的复宏汉霖、百奥泰……
也并不是用眼看,用两条腿走路就会成长得特别快,比如传统企业中的丽珠集团、乐普生物、天士力、华东医药、……再到伪创新企业中的贝达药业、百奥泰、神州细胞……
贝达就是属于最典型的用眼看,两条腿走路,但是眼光不行,它买了两个生物药基本都没戏,用两条腿走路,腿也有关节炎那种,国际临床海外受权基本没戏。
所以我们得分别哪些公司是真正的用眼看到前沿技术,然后快速切入,再用一条腿自主研发或者另一条腿资源整合。
——————————
最后持仓动态策略:
康宁杰瑞已卖出(留一手观察仓)按计划进行完成自己的认知变现。



卖出逻辑:
当优秀公司和不确定性的生物科技公司都在合理估值区间,那么我会优选合理的优秀公司,比如如今性价比弹性较大的君实生物,以及竞争优势明显和国内基本没同级别对手的荣倉生物。(感谢康宁杰瑞在我旧持仓股中没有创新高的时候让我H投资净值持续创新高)
A股目前新开仓恒瑞医药,有两笔投资策略,预期最多下跌10%基本底部,然后将仓位提高,悲观情绪下跌20%,仓位进一步调整提高为重仓股,不过预期收益率不会有超额收益。
上次提到的药明和恒瑞医药的看法是恒瑞医药的缺点是没有首创主流产品,没有最佳产品,属于最典型的大而不强。虽然贵为全球医药市值前20名,但是竞争力完全属于小鲜肉水平。国际巨头压根不把恒瑞放眼里,因为根本没有核心国际竞争力产品。我个人在投资上更看好药明,因为恒瑞的估值再扩张,可不是单单靠商业模式取胜。为什么我觉得药明的弹性大,因为恒瑞能做的,药明都能做,药明能做的,恒瑞反而不一定能做到。药明在恒瑞医药这块已经让子公司在做了,这就是药明的确定性之一,估值扩张。恒瑞大而不强就是做不到药明的研发实力。(网页链接)
目前来看恒瑞医药和药明的市值相差不足10%了,而恒瑞在快速跟随之中已经被信达、君实、百济超越了,重点是靶点做得比恒瑞更具优势,所以往后的恒瑞估值扩张不是快速跟随的优势,而在于第二条腿的资源整合优势,有足够的现金流及成熟稳重的商业模式,恒瑞的第二条腿刚露出来的就是与璎黎药业的合作关系。后续有望持续渗透各家技术领先优势的创新企业。类似于君实、信达、百济的发展战略。
用眼看(跟踪前沿技术)➕两条腿跑路(一条腿自主研发,另一条腿资源整合)=估值扩张。
这里必须得点赞百济神州,研发发展策略上不再依赖CXO,全产业链自己有能力和实力去完成,从级别的角度来说恒瑞能做的,CXO药明都能做,药明研发上能做的,恒瑞反而做不了,CXO能做的,百济都能做,百济能做的,除药明外其余CXO都做不了,这就是百济全球临床团队和恒瑞国内临床团队的差距,完全不在一个段位。
愿大家周末愉快,投资顺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7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7
-
投资理财用AI,究竟有多爽?
2025-11-03 09:27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