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中的A股大救援 救不救均引非议
发布时间:2015-7-6 08:14阅读:534
A股6月中下旬开始的中级调整超乎惊呆了所有的投资者,上证综指在短短两周内1500点的跌幅把市场从一个极端打入另一个极端,6月26日2000多只个股跌停刷新了记录,从上证综指跌破3800点开始,“救市”的呼声就从未停歇。
不过,对于是否应该“救市”,市场上争论的声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讨论十分激烈。
支持“救市”者认为,这半个多月来的行情完全可以用“股灾”来形容,为了防止“股灾”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政府有必要出手干预;反对者则认为,用“行政之手”来干预市场,破坏了经济规律、是市场化的倒退,同时政策救市很可能难以达到目的甚至制造出新的问题。
最早喊出救市口号的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亦认同,救市论和不救市论都有道理,区别在于对形势恶化的推演。
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决策只能是二选一。
救市者:“股灾”或酿金融危机
众多救市者的理由如出一辙:杠杆市下“股灾”极可能酿成系统风险,不“救市”就会形成金融危机。
“若股灾进一步蔓延,居民财富灰飞烟灭,信用被动收缩,汇率剧烈波动,进而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巨大冲击,也将葬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型升级的大好局面。”管清友表示,能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局,万不可掉以轻心。
普遍的观点是,这轮暴跌源自于监管部门对场外配资的严查与清理,导致场外多达万亿级规模的资金在下跌中引发恐慌性抛盘,多米诺效应下导致了大规模的踩踏,也就出现了6月26日的2000多只个股跌停的惨状。
在下跌行情中,场外配资盘引发的灾难引入场内,券商两融遭遇威胁,进一步传导至银行的配资业务。在传导至银行配资之前,基金公司的赎回也在发生,清盘的私募基金更是不计其数。
“很多私募的绝对收益产品都到了止损线附近。”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
随着多只偏股型基金当日净值跌幅超过指数,公募方面也出现了巨额赎回的信号,更大的风险在于,如果基金赎回潮一旦形成,将导致更大规模的平仓。
“目前A股由于各种交易机制的缺失及各类金融产品的止损错配,正处于价格雪崩、流动性消失的失控过程中。”一位资深基金经理说,金融泡沫的形成来自于个体之间的相互模仿行为。这种行为,在群情正面时会形成巨大快速的股票价格上涨,而在群情受到冲击时,极易引发群体的一致卖出行为,从而导致价格雪崩。
睿策投资董事长黄明的观点是,股市已经绑架了券商与银行涉及几万亿资金,目前形成金融危机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周末国家不出重大举措,下周危机的风险就急剧加大。
“救市就能实现稳定市场的好均衡,不救市就会出现遍地破产与坏账的坏均衡,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的政府都会在系统性危机时救银行。”黄明称,如果政府本周末不出重磅举措,下周市场踩踏风险很大,越拖延救市难度越大成本越高。
反对者:托市违背市场规律
经济学家、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是坚决反对政府托市的学者之一。
“政府不应托市,也拖不起市。”这是在1997的A股股灾前朱镕基总理的警示。如今越来越多反对救市的人拿出这个朱镕基总理的这个说法佐证自己反对救市的观点。在反对救市者看来,朱镕基总理的这句话旗帜鲜明地划清了证券市场中政府与市场边界,回归到股市本身。
的确,在金融市场单均衡理论下,政府是不用救市的,很多自由派学者也是持这个观点。
反对者的第一个理由是,尽管沪指从最高点下挫超过1500点,但很多股票的价格依然很贵,尤其是创业板的很多个股。深交所的数据显示,经过这轮暴跌后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跌至93.78倍,最高时曾达到146.57倍。一些买方人士也坦言,不过纵是下降如此之多,一些个股仍然不便宜。
刘胜军撰文表示,当前股市的调整是对前期暴涨的风险释放,并未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带来冲击,对市场普遍担忧的两融而言,都有明确的杠杆要求和平仓机制,股价下跌不会转化成券商倒闭,对银行体系的影响更是不必忧虑。
反对者的第二个理由是,若股市出现单边下跌时政府即出手干预,破坏了收益与风险的对称性,破坏了股市的正常运行规律,同时政府过多干预,很容易破坏市场风险自担这一基本原则。
7月4日,21家证券公司召开会议形成了四大救市决议,其中最主要做法是投入1200亿资金购买蓝筹ETF。在刘胜军看来,这便是赤裸裸的行政干预。
对于IPO被暂停,有券商人士认为这个举措损害了市场经济与证券市场的诚信,其坦言假如没有持续稳定的政策预期,A股乱象就不可能避免。
“王炸”是什么?
7月4日有关部门一系列的动作让市场看到了政府救市的决心。
首先是21家券商联合公告称至少出资1200亿购蓝筹ETF,接着25家公募基金集体发声看好未来的证券投资市场,公募高管表示积极申购旗下偏股型基金;紧接着,到晚间时传出暂停IPO的重磅消息,可见政府救市之心。
“‘王炸’来了。”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评论道。
“几大救市杀招中暂停IPO已确认,但降印花税、万亿平准基金还未确定,据传可能在计划中。如果这几项措施都能成行,那无疑救市必成功。”一位基金业人士评价称。
一位基金经理则献策,可以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通过中央汇金公司或者投资者保护资金设立一个平稳基金,该基金用于购买股票、ETF基金或者其他认为合适的金融资产,直至该基金认为市场处于平稳状态后为止。
“该资金可以来自于央行对财政部的特别贷款,设定相应的还款期限和利率,投资收益用于充实投资者保护基金。”该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
“救市刻不容缓,需要国家拿出真金白银。”管清友给出两个建议,一是“一行三会”要统一行动,紧急输血和暂停抽血要双管齐下;第二是加大国家护盘力度和范围,从金融蓝筹适当扩宽到前期跌幅较大的创业板龙头。
“现在唯一有效的就是直接砸钱出来,现在已经不是‘侠之大者,为国接盘’了,现在是要求国家当大侠为民接盘,几个月之间次序完全颠倒,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国家拿钱出来买单的确对准有毒资产和杠杆,拿钱买走股票,把杠杆解掉。”国泰君安副总裁顾颉表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37
-
推荐你50个超好用的炒股工具,帮你打破信息差,提高投资效率!
2025-07-22 14:37
-
黄仁勋此次访华,除芯片落地,还释放了这些重磅信号
2025-07-22 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