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布时间:2021-5-14 12:36阅读:249
在ETF的夜空里,恒生科技ETF成为了近几日爆发的超新星。近年来,各大基金公司不甘人后,纷纷重视对ETF的布局,各类创新型指数投资工具层出不穷。因低廉的交易成本,用股票账户买卖ETF一时间也成为了股民的新风尚,乘着指数投资教育的东风,ETF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本文共3000字,预估阅读时长7分钟
回顾我国ETF的历程,盘点相关ETF的表现,静观投资者投资ETF的方式,我总是觉得,ETF,想说爱你不容易。
1.ETF发展小史
我国的第一只开放式公募基金诞生于2001年9月,ETF作为创新型投资工具则出现得更晚一些。我国的第一只ETF是华夏上证50ETF,诞生于2004年的12月底。

与其他类型公募基金的井喷式发展不同,我国的ETF在公募基金诞生的前10年发展缓慢。根据现有的存量ETF数据,到2009年年底,市场上只有9只ETF;到2016年,ETF的数量才突破了100只。2019年之后,ETF才迎来了自己的井喷时代,现存的432只ETF,有276只都是2019年之后成立的。

与偏股混合型基金有近50只“10倍基”相比,ETF迄今为止仍没有涨超10倍的。总收益率排名第一的ETF是易方达深证100ETF,它成立于2006年3月24日,总收益率为646.27%,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约14.37%。
在成立5年以上的ETF中,嘉实中证主要消费ETF年化收益率最高,约26.58%。嘉实中证主要消费ETF成立于2014年6月中旬,它经历了约两年的蛰伏就赶上了超长的消费股大牛市,很多主动型牛基也是望其项背,在年化收益率上逊于该ETF。
总的来看,ETF在发展上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特征。寻常的宽基ETF仍时时发行,细分行业ETF的募集如火如荼,风格策略类ETF也备受市场瞩目。

从宽基ETF的保有规模看,布局的先行者往往都是大赢家。2016年之前诞生的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ETF,后来者难以撼动其领先地位——尽管这些ETF费率未必是最低的0.2%/年,规模很大也损失打新收益,但它们却占据了投资者的心智,成为诸多投资者的首选。
风格策略类ETF的创新层出不穷,从最早期的单一策略/风格因子,如(上证)红利、深证红利ETF再到现在包含多重因子的smart beta,如中证500成长估值、创业板低波蓝筹等,它们从来不缺少流量与话题。
行业ETF的发展经历了从大行业基本款到“万物皆可ETF”的演变。最早期的行业ETF追踪的还是中证主要消费、中证医药卫生、中证全指金融地产这类的大行业指数,近年来则出现了极其细分领域的ETF,比如追踪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游戏、畜牧养殖、细分机械设备产业、影视主题、物联网、云计算等,可谓是只有你想不到的主题,没有我们做不出的主题。

当然,在上述三大主题之外,债券ETF,QDII ETF、商品与期货ETF也都有创新性的发展。
2.ETF投资,两种路径怎么走?
但是,在ETF如火如荼发展的大时代里,也有不那么美好的画面。比如,某些细分领域的ETF在该行业主题投资即将达到最高峰时发售,ETF募集之后甚至沦为市场的接盘侠,导致ETF的净值长期在1以下,给参与认购的投资者带来了损失以及糟糕的投资体验。有些ETF在募集时,煊赫一时,后来却因为长期净值在1之下,沦为了规模mini,流动性也不好的鸡肋。
在ETF的投资观上,我依然倡导普通投资者少参与博弈性投资,不要盲目参与自己毫无了解的热点主题炒作。我主张普通投资者投资宽基ETF;具有多行业分散布局特征的ETF,比如央视财经50ETF、深证红利ETF;以及部分能留存价值,可以不依靠博弈,长期价值积累路径清晰的ETF,比如偏向于高ROE且ROE水平稳定的行业ETF。
普通投资者如何通过投资ETF取得成功?答案是做时间的朋友,依靠指数整体EPS的提升来创造价值。P=PE*EPS,博弈者赚短期PE变化的钱,然而PE的变化并不具有确定性,后知后觉者就可能沦为接盘侠。跳出博弈思维,用实业的眼光来考量指数收益EPS,指数成分股对应的公司,未来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多,EPS高了,投资者情绪博弈的PE对收益的影响就会降低。
指数基金在发明伊始是为了打包一篮子相对不错的公司,以实现“我都要”的投资方式,但因为A股市场上的部分指数,编制规则不甚合理,成分股的结构与权重还有待优化,导致了我们的不少指数基金ROE偏低,必须侧重于赚估值提升的钱,从而加剧了ETF投资中的博弈情绪。
与偏向多行业的宽基类ETF不同,主题类ETF,极其细分领域的ETF,应该成为股票替代,它们的定位应该是适合专业投资者的博弈工具。对于细分行业指数,如果我们看不清该行业的未来,看不懂该行业的商业模式,无法对该行业进行清晰的估值,无法坦然面对该行业的日常波动,那就最好不要跟风去投机了。
对于周期性很强的ETF来说,想要创造超额收益,就必须把握市场轮动的机会,通过中短期的低买高卖来实现。然而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后知后觉,不擅长自己操作的。把握市场热点,赚交易方口袋里的钱,我们最好评估一下,这是不是自己的能力圈。
行业主题ETF比宽基类ETF要在承受大盘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额外承受行业的风险。这时常导致沪深300期间没下跌多少,行业主题指数不跟涨却跟跌,从而让投资者原本脆弱的人性,还要面对未知恐惧的考验。
3.不投ETF,也应学习指数投资知识
依靠时间的积累,慢慢变富,原本是普通投资者的一大优势,但奈何情绪博弈的会所天天开,不少投资者在过去的一年中,追完半导体追医疗,追完医疗追新能源,追完新能源现在又来追顺周期、碳中和……在追逐之中,总有投资者损失了时间,亏了钱,可能回头看还不如老老实实拿着沪深300ETF。
不少投资者因为找到了自己非常信赖的基金经理,觉得学习指数投资没什么大的必要。我却主张,学习与探究主动型基金之前,一定要认真学习指数投资、ETF投资的知识。想要战胜和超越指数,不懂指数投资运行的内在机理怎么能行呢?
指数投资的知识向我们揭示了一组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让我们认识到了,投资要处理好PE端与EPS端的平衡。指数投资还向我们揭示了ROE指标在长期投资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认知意义,甚至会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投资中的风格均衡,怎么通过优化指数来战胜原生指数……

有的指数成分股,权重可以极大突破10%
ETF也有利于我们进行特定的优势类投资配置。比如,在有的行业里,指数因为独特的公司权重分布,能相较主动基金有超额收益。比如,我们看好一些自己不方便直接投资的标的——腾讯、阿里等中概股,我们可以配置中概互联ETF。比如我们要进行境外资本市场投资、商品类投资布局,像QDII ETF、黄金ETF就可以成为不错的投资对象。
4.让ETF成为价值载体
ETF定位投资工具,工具本身是中性化的,但我仍希望基金公司在布局ETF时,要多多考虑什么是能长期沉淀下价值的指数投资工具,少发一些过度迎合投资者的赌具。在基金管理公司的评价上,以金牛奖为代表的权威评奖,仍注重统计收益率高的优秀基金,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金公司的失败产品。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在明星产品的收益率之外,再树立一层荣辱观——以本公司所有产品的收益率均为正数为荣,以本公司的产品净值长期在1以下为耻。能树立起这一层荣辱观,基金公司在市场火热之际发爆款股票型基金就会多一些谨慎了,基金公司在发售新的指数投资工具之时就会多一些冷静了。想要树立起基金公司的品牌美誉度,得到投资者的广泛尊敬,基金公司必须想好,是不是有些市场上的钱我不能赚。
愿指数公司在开发指数时,能让编制规则愈加合理,能设计好分享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旗舰指数。愿基金管理公司在ETF上坚持价值沉淀的原则,审慎发售。愿证券公司的理财经理能把合适的基金卖给合适的投资者,不要忽悠不擅长博弈和主动操作的投资者来认购ETF。
ETF进入到了发展的快车道,但ETF,想说爱你仍不容易。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股市挣钱为什么不容易?
怎么兑换外币不容易亏?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51
-
芯片ETF怎么选?五大指数+20个产品排名给你答案
2025-11-10 09:51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5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