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4.1亿人,平均38.8岁,一文看懂统计局解读
发布时间:2021-5-11 14:08阅读:254
5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
以下是发布会要点:
如何看待我国人口结构
【国家统计局:人口增长将持续放缓 但总量将较长期保持在14亿以上】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同时,人口增长还受人口年龄结构、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现在看还有不确定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人口增长放缓,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成效,又凸显了“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性,需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育等人口服务体系。
【国家统计局: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 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性别结构得到改善】
从性别构成上看,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普查结果表明,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从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
【国家统计局: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受教育状况持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国家统计局: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8.8岁】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普查的结果还显示,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我国人口平均年龄通过这次普查了解到是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美国最近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平均年龄是38岁,和我国的水平差不多。
解读人口增速放缓
【统计局回应人口增速放缓: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增速放缓,过去十年间年均增长率是0.53%,较前一个十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持续下降,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统计局:人口增长放缓 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人口增长放缓,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统计局回应东北地区人口减少:进一步加强对东北人口问题的研究】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东北地区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东北人口问题的研究,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抓住变化中存在的机遇,来服务东北的经济社会发展。
解读人口红利及生育政策
【统计局: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出生人口出现回升,“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国家统计局: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人口为563717119人,占39.93%;中部地区人口为364694362人,占25.83%;西部地区人口为382852295人,占27.12%;东北地区人口为98514948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统计局:我国国内市场优势、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国新办发布会介绍,我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和资源环境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回应本次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有没有“数据调整阶段”? 统计局:无事后调整】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表示,人口普查是全面调查,七人普按照统一标准、在统一的时间范围内对所有普查对象进行逐人逐项登记,采用电子化方式采集数据,并联网实时上报,数据审核完成后,直接汇总计算得出相关人口数据,不进行事后调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