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一场深刻变革!三条主线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2021-4-21 13:38阅读:273
杨帆:近年来,新出生人口数快速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在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现了一定的二孩堆积效应,拉高了此前的新出生人口数。理论上,生育二孩夫妇是生育一孩夫妇的子集,常态之下二孩出生人数应低于一孩出生人数。我国2017年至2019年二孩及以上出生人数多于一孩出生人数的现象是非常态的,二孩堆积效应的逐步衰减符合预期。
第二,一孩出生人数的快速下行超预期,这也是近年来总出生人数下行超预期的主因。客观因素上,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育龄妇女占比和绝对数量均在下滑。主观意愿因素上也同样有影响,各类成本是影响生育决策的核心原因,包括托幼、教育和住房等。
目前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尚未公布,基于零散的地方新闻,预计2020年全国的新出生人口约1290万人,同比下降12%,人口净增加270万人,同比下降42%,“十四五”期间不排除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可能。因此,人口政策亟待调整。
腾讯财经:二孩全面开放后,效果为何会低于预期?如果未来放开三孩生育,能否有效改善当前的人口问题?
杨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二孩全面放开后的总体效果低于预期,并非源于二孩出生人数低于预期,而是一孩出生人数出现快速下滑,严重抵消了二孩放开的效果。
预计调整三孩生育政策肯定是有效果的。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近几年平均情况来看,三孩及以上通常占全部新出生人口的20%左右;而同期我国占比约9%。简化分析下,可认为放开三孩生育将使我国新出生人口提升约10%。
此外进一步考虑堆积效应,预计提升效果可能更高。但从中长期来看,要将生育率维持在适度区间,光放开生育是不够的,仍需要生育鼓励政策的支持。
腾讯财经:未来会如何推进鼓励生育政策?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杨帆:预计生育鼓励政策力度将在未来循序提高,中性预期下,或在未来十年逐步接近日本和韩国的水平,支出达到GDP的1%,有助于将生育率维持在1.5-1.8的水平。
生育率下滑与低生育率延续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各国采取的生育鼓励政策主要有五种类型:现金补贴、税收减免、产假制度、公共服务和观念倡导,预计这也是未来我国的主要形式。
主板注册制改革边际变化有限 大公司市值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