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竟然有人“一键清仓”了!
发布时间:2021-4-19 10:32阅读:264
从不卖股票的汇金也减持了!
对于“国家队”减持我们在去年年末从蛛丝马迹中已经发现其轨迹,特地撰文并在2021年度策略中将这个特殊现象作为今年见“年度大顶”的行情拐点性信号之一,但那会儿也没想到这一次减持这么凶:

从已经公布的2000来家公司的年报来看,其中证金席位一共出现在168家公司中,减持的公司数量也在逐级上升,从其在去年四季度主要偏好减持小公司来看,剩下2000多家未公布年报有证金持股的估计减持的比例会更高,而像金融和大蓝筹在去年年末基本没卖过,仅有的几家有些名气的如光明乳业、华润三九、青岛啤酒等等也介于一二线蓝筹之间:

其实证金的话也就算了,毕竟从15年救市以来进进出出买买卖卖也算的比较“多动”了,只是自2018年Q4最后一次小幅买入维护了下市场流动性外两年多没有动作了。但汇金作为一个纯为了救市而设的特殊人(2015年第四季度成立),5年多来从未交易,在今年的一季度也出现了大笔头的减持,和证金不同,汇金的卖出更果决,出现多个“一键式清仓”:

像安琪酵母、格林美、驰宏锌锗、华鲁恒升都可以算的上大票了,而且从东港股份这样在去年四季度将汇金席位划转股权至资管计划,然后再在今年一季度清仓的骚操作中,还发现了原来汇金也是在去年四季度末开始了减持:

如吉林敖东,证金减持了1442万股,同时汇金划转席位后少了600万股,从十大股东席位中可以看出基本上是少了的就是卖了的。

同样的手法还出现在山东墨龙、广发证券、川大智胜、力生制药中,这还是凭个人记忆完全手动处理后看到的结果,那这真是毋庸置疑了!神奇的是,作为一个理论吸睛度会挺高的话题,国家队减持从未出现在券商的研报和财经媒体对重要股东进出分析中(例如分析睿远啊、张坤啊、冯柳啊),那这就有些诡谲了。

我们假设,自去年年末至今年一季度的救市资金大幅撤退,如果今年二三季度股价继续上涨,那可以解释“理论上未来的抛盘压力变小了,国家队抛售不代表看空公司长期发展”,如果之后在这轮快速暴跌后持续跌跌不休好几个季度乃至两年的时间挑战新高也遥遥无期,又能解释“国家队都判断那时候估值泡沫了才会卖的不跌有鬼”。
这个对话场景有点像一些公司股价在经历超过70%跌幅后还能涨回来说是“困境反转”,如果没有涨回来就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让我最烦的就是“提前释放预期”这个概念,都是结果出来了,点评的头头是道见识卓绝,但若没有敢冒判断错误被现实啪啪打脸的丢人风险,去前瞻性预测,那这种分析没啥卵用。比如当下顺丰到底会不会困境反转,跌到什么价格才是介入时机?别等到若干时日后又重新涨到100+再给它戴高帽。顺丰这事儿我不知道,就是举个例子。

这个现象我们怎么看?串起来看!
在最近的半年里,我们发现各种改革红利释放逐步内收,要么是评述定性上的,要么是实际举措放缓上的:注册制改革从全面推行到稳步推行行稳致远、曾经热议过的无论是土地流转改革、国企治理制度改革、汇改等均缓步推行;另一边,在货币政策描述上,易行长一直强调的是“尽量长时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其背后意义就是总有一天我们也可能实施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非正常货币政策;在管理房地产炒作之风这块,突然间稍有滞后的雷厉风行;这时我们再将当年为了救市的资金有序退出这个事件和上述结合起来,有一个模糊的结论:高层正在回收未来可以用来刺激经济激发社会活力的工具,储备可以用来进行风险管理的措施,正在积极丰富自己的政策库,似乎在为未来的什么做一些准备,再稍微联想一下下2022-2023年这个敏感时间段。

“稳”本是2020年就定格的战略,但因为一场疫情打乱了节奏,所幸认知卓绝判断精准行动果断让我们最快速度恢复到了正常轨道上,如果未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没有重大意外事件,那之于最表现政策走向的A股来看,波澜不惊中储备未来能转换为动能的势能应为大概率事件,这就是我们的观点:以超长的视野和超强的信心等待下一个牛市翻倍其站点在2022-2023年间出现!这之间,我们,真的仅仅需要耐心。对于必然会出现的二浪反弹、今年秋冬季布局光伏的历史性机遇、核心资产估值跌破10年期中位数后的机遇,我们尽力去把握!

哎,漂亮话是这么说,但我们也错失了本在去年11月底就计划中的今年春季行情一季度逃年度大顶的机会,为自己的狂妄羞愧万分也讲良心话很后悔的,知耻而后勇,该预测的还是要说,该放的屁还是要放,昂。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股票如何一键清仓?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