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协鑫困境反转后推颗粒硅 , 能否再次引领行业创新
发布时间:2021-4-16 09:56阅读:279
曾经的光伏巨头协鑫集团去年通过融资和变卖电站资产,盘活了旗下保利协鑫能源、协鑫集成、协鑫新能源和协鑫能科,一时四家上市公司股价飙升。
其中,港股保利协鑫能源在硅料大涨之际,推出重量级新品颗粒硅,赢得众多资金追捧。
协鑫能否再次引领行业创新?对此仍有争议之声。
第一部分 公司发展历史
保利协鑫能源(下称保利协鑫)老板是朱共山是光伏行业敢闯敢创新的人。
2006年,朱总看到光伏产业前景比较好,开始重点布局光伏。当时上游多晶硅料基本上要从海外进口,国内多晶硅项目由于各种原因停滞了。朱总通过引进技术人员,在海外并购技术,注入资金,把项目成功运行起来。2007年左右,保利协鑫成为国内第一家能够量产多晶硅料的企业,打破了进口垄断。
之后公司开始布局硅片,短短5年,公司在硅料加工领域成为了全球龙头。
后来公司开始往最下游的光伏发电站发展。在2016年最高峰时有6~7GW的水平,做到民营企业第一,国内第二(第一是国电投)。
2016年之后公司走下坡路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光伏发电站是很重的负担,国家补贴一直在拖欠。光伏发电站只有收入没有现金流,严重拖垮了公司的发展;二是因为公司没有把握住硅片的技术路线。隆基押中单晶硅片而崛起,隆基的崛起也就对应着走多晶路线的保利协鑫的衰落。公司过去连续三年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发展陷入了瓶颈,2019年通过甩卖资产才实现略微盈利。
第二部分 未来成长两个核心逻辑
从目前的时间点来看,保利协鑫是值得大家深入跟踪研究的一家光伏优质标的。
公司已经困境反转。第一点是硅料价格自2020下半年最低跌到了50、60元后稳后回升,2021年3月已经涨到了130块钱。硅料价格上涨逻辑比较简单:由于硅料扩产周期比较长,2020年下半年硅片和电池片扩产,硅料没有及时跟上。目前来看,2021年硅料供给肯定还是紧张的。股价的上涨已经充分反映了硅料涨价的逻辑。
值得重点关注的第二点,是公司独家推出了颗粒硅技术。
我认为光伏最值得跟踪的是技术迭代的周期。2007年保利协鑫国内第一家推出的量产硅料,技术路线是改良西门子法,目前国内所有硅料企业用的都还是改良西门子法。
保利协鑫2016年开始重点布局颗粒硅。颗粒硅对比改良西门子法很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体现在耗电量低。改良西门子法生产1kg硅料,耗电60度电。而颗粒硅所用的硅烷流化床(FBR)技术耗电可以降到20度电,这样就节省了2/3的用电量。其实公司在2013/2014年年报里就把颗粒硅列为重点,后面停滞主要是因为没有办法规模化稳定量产。不过2017/2018年公司通过收购了海外资产,引进海外技术把稳定量产问题解决了。
公司2020年已经有6000吨的产能开始投入运行,下游客户中环、隆基、上机数控在试用。2020年协鑫把70~80%颗粒硅优先供应中环,2020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份以来,下游客户反馈是远超市场预期的,也超公司老板预期。
公司曾经的发展战略是聚焦硅片,但看到颗粒硅超预期,公司目前核心战略修改成了聚焦硅料,所以公司未来三年重点是颗粒硅。技术指标,包括金属杂质、碳杂质、粉末等问题,经过简单调试后基本都解决了;跳氢问题通过下游客户投放量方式的改变也基本上解决了。公司目前在加快在江苏徐州、四川乐山、内蒙古包头三地的产能建设,三地产能总规划45~46万吨,所以公司颗粒硅技术基本上没有问题,是很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对整个硅料行业起到很大颠覆作用。
目前硅料价格上涨保证了其2021年盈利能力,让公司尽量把一些包袱计提掉。公司去年大幅计提的一块资产是铸锭硅片,2016年他们用铸锭技术路线来推硅片,跟隆基PK是完全落败的,这块是很大的负担。另外一个包袱是光伏发电站,公司计划今年能够甩卖的都甩卖,保留1GW以下,主要是为了保壳作用。还有一个包袱是江苏徐州改良西门子法的硅料生产基地,由于同行都是在电价更低的新疆、四川生产的,公司徐州基地硅料生产成本比同行高15~20%,不过因为现在价格涨到130元了,徐州也能够实现比较好的盈利。综合来看,公司目前的包袱也不多了,不到10个亿水平,所以公司在2021年肯定是轻装上阵。
第三部分 问答环节
嘉宾A:市场上对保利协鑫核心争论点是颗粒硅。之前协鑫公布了颗粒硅的一些指标参数,比如氢含量、碳含量、总金属含量等。新疆大全对比了这些参数,协鑫颗粒硅好像是总金属含量是10,大全说他们的产品是1,没有细粉率、碳含量和氢含量。大全说在他们那个条件下才能够生产N型硅料。能否生产N型硅料,对协鑫是不是技术门槛?因为N型硅料未来是大方向。
分享人:现在最多质疑就是N型这块适不适用。我跟公司颗粒硅负责人做过交流。他认为金属杂质这块完全是没有问题。他们改变反应炉里面的干锅材料,把金属杂质含量降低了很多。像您这边提到,我才发觉跟大全改良西门子法比,还是有比较大的金属杂质占比,这块我再确认一下,当时我没有做太细致跟踪。
嘉宾A:公司有打算继续投西门子法吗?
分享人:西门子法他们肯定是不会投的,而且可能有计划要关,但是现在硅料的价格比较高,所以可以先开着。
嘉宾A:他们现在已有的硅料产能大概是多少?我记得好像是19万吨左右?
分享人:对,主要在新疆跟徐州。
嘉宾A:电站那块资产怎么样?还有看点吗?
分享人:我觉得今年肯定是接着剥离光伏发电站,未来主要看点就是颗粒硅。另外他们还在布局其他全新的东西。此外,协鑫电池片钙钛矿技术是目前行业布局比较靠前的。所以我觉得保利协鑫是未来10年都值得不断跟踪的公司。
嘉宾A:几家比较靠前的硅料公司,你们会优先推谁?
分享人:我认为这波硅料涨价逻辑已经反应过了,股价已经涨太多了,透支之前的预期。
嘉宾B:我补充一下,首先,我听说颗粒硅实际上有两种标准(900和901a)里面的金属含量、碳含量基本上都已经超过了国家特级标准,纯度非常高。现在大家觉得唯一工艺不过关就是含氢、跳氢。跳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解决,所以颗粒硅的纯净度实际上是没有必要担忧的。第二是对于连续直拉晶涉及到颗粒硅跳氢的问题,其实颗粒硅做小一点,跳氢程度就稍微少一点。颗粒硅大小跟工艺路线有关系,比如硅烷路线的颗粒就小一点,但三氯氢硅的路线可能就大一点;即使走硅烷路线,通过调整压力或者气流强度,都可以产生不同大小的颗粒,就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技术水准要求还是非常高的。第三是如果要推荐一家硅料企业,一定是要选代表行业趋势的硅料技术。西门子法硅料能耗那么大,未来都是没有竞争力的。
嘉宾A:公司还有几百亿的债,他们打算怎么办?
嘉宾B:2021年1月配了部分股,债务影响其实已经没有太多了。以前只有2毛钱的时候配的两个亿,后来股价涨了一块多,大家还愿意配股,就说明市场资金对它的态度。其次,美元债其实是协鑫新能源电站的债,电站现在卖了几个GW,说慢慢都要卖,剩下的好像都被三峡新能源收购。从实际来讲,债的问题不是太大了,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危险可言了。
分享人:我跟公司确认过,现在资产负债率已经降到了60%多的水平,比2019年下降了很多。公司想今年/明年再把资产负债率降到40%多。今年/明年公司要用钱的地方主要是三个基地的建设、资产负债率的下降以及回购新疆基地的股权,这三块一共需要100亿,现在公司账面上还有30多个亿,缺口也就60个亿,所以资金应该是没问题。我个人预计应该是年底或者明年初,公司肯定会再做一次融资,以现在几百亿市值再融几十亿应该没问题,他们也会在项目上引进一些战投,所以我觉得现在资金问题应该已经解决了。
嘉宾A:他们后面业务主要聚焦硅料和电站是吧?
分享人:电站一直在说要剥离,电站要降到1GW以下,能够能剥离的都要剥离。朱老板的战略已经是完全聚焦硅料了。他们好像也在推CCZ连续投料这块,但是不会自己来推,就是拉着设备厂商来推。我觉得未来2、3年看颗粒硅,未来4、5年看CCZ,未来10年就可以看钙钛矿技术。
嘉宾C:颗粒硅去年底开始一直在说量产的进程,那么它量产的进程到底怎么样?
分享人:公司最早产线产能是2000吨,现在流化床已经升级到第4代,一条线的产能扩到了4000吨,所以去年下半年稳定量产6000吨。现在技术已经很稳定了,在全国三地的扩展基本上就是以4000吨为单位来进行不断的复制。今年2月份有个很隆重的开工点火,是在去年6000吨的基础上在旁边又扩了4000吨,一共1万吨。公司之前预期三季度底,徐州会从1万吨扩到3万吨,会有正式的颗粒硅的产能。现在正在运行的也就是徐州这1万吨的产能,而且这1万吨基本一半以上都是供给中环。
新疆没有颗粒硅,新疆是改良西门子法的棒状硅,其他三个地方都是颗粒硅。公司的口径是22年12月份四川乐山要投产4万吨,远期规划是10万吨。徐州这边是今年四季度初运行到3万吨,2022年3月底它要扩到5.4万吨。包头那边还没有给具体明确的情况。不过基于乐山进度来看,包头那边最快也得等到2023年。
第四部分 讨论环节
1、管理层执行力
嘉宾A:管理层很重要。从企业文化角度去看,通威的企业文化是比较激进的、愿意冒风险的风格;新疆大全非常稳定;协鑫资本运作多,有时感觉在讲故事,有点不靠谱。
嘉宾B:老朱喜欢把话说得比较满。但如果你从另外角度来看,他是有进取心的。多晶硅生产用的西门子法是他引进来的;颗粒硅也是研究了好多年的。颗粒硅刚刚弄出来的时候,企业还有一大堆的历史问题存在,在名声不好的情况之下,企业需要时间慢慢地消融这些负面效应。我觉得正反两面都会有的。
嘉宾A: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市场对他的信任度下降。铸锭单晶不是非常主流的概念,最后还是没有成,可能就透支了市场的信任。
分享人:朱老板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真的是做实业的,只是2015年之后几个战略踩错了,包括光伏发电站和硅片的技术路线。在技术快速变革的行业里面,战略制定方面犯一些错误,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2、怎么验证颗粒硅技术
嘉宾D:我感觉市场上对于颗粒硅还是半信半疑,要怎么验证?
分享人:去年9月,公司颗粒硅热度第一次起来的时候,大家当时首先质疑杂质,去年年底基本上不质疑了。去年1月大家疑问最多的是跳氢问题,现在基本上也没什么人质疑了。包括现在通威那边的质疑,无外乎从综合的能耗角度,还有能否能够转到N型电池片。
嘉宾B:我补充一句,通威说的能耗事情说得很含混,他说的成本是全成本,还是只是一部分成本?是生产成本还是财务成本?你不能拿一部分的成本来比较人家全产业链的成本。大家可以到雪球上找容大1月份发的文章看一看,颗粒硅的发电成本节约了70%,最后全成本算下来就是颗粒硅最起码比西门子法要节约30%。
嘉宾A:提到怎么验证,我个人感觉未来1~2年N型硅片这一块估计要起来了。关于保利协鑫,第一要等到硅料过剩时,再看市场上还用不用颗粒硅,此时协鑫颗粒硅的技术才能得到验证;第二是看N型料起来以后,协鑫能不能生产出N型料。毕竟隆基应该快了,通威等几家的HJT中试线估计要跑出来了,要看他们到底会不会大规模去投。
嘉宾B:场外很多资金在等指标,颗粒硅3万吨量产。如果量产了3万吨,就说明颗粒硅在技术上没有太多问题。我周边很多大机构和个人都在等节点。不过如果等量产后,股价就不是现在的价格。对于确定性而言,三万吨的量产是个很好的判断指标。
嘉宾E:为什么3万吨是重要的量产指标呢?
嘉宾B:我个人得到的信息是这样,因为现在颗粒硅只是中环、隆基在用,其实中环和隆基反馈是还不错的,夹在棒状硅里面用还行。市场上还是有各种质疑,第一,因为现在是掺和使用。人家就质疑,单独用颗粒硅行不行?但是因为现在没有去实践,所以有一部分机构觉得确定性不够。第二点,人家比较质疑颗粒硅能否规模化量产。第三,颗粒硅现在是第4代线,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现在5代线也生产了几个月了,也好像是2000吨还是4000吨。
嘉宾E:好的,谢谢。中环就算是硅片占20%的市占率,一年也需要10万多吨的硅料,3万吨也很难验证。中环有一次说是可以全部使用颗粒硅生产,但是从它现在的量上来说,肯定不是全部用满的,他可能有个别的炉子做过实验。从隆基的口径是20%可以做,最早第一部分投料,后面复投料就没办法用了。如果是这个逻辑,等颗粒硅在某个企业占比提升到20%以上,比如3万吨如果全给中环,那时候是不是能验证一下。我估计N型料用到颗粒硅可能还得等几年了。
嘉宾A:我个人感觉中环说啥我就不是很能信,毕竟中环硅片的5期都是跟协鑫协议一起合资搞的。中环当年缺钱的时候,协鑫这边是支持过兄弟的,协鑫现在缺钱的时候他肯定要站台的。所以我觉得中环那边的验证的可信度可能要差一些。隆基这边可能验证可信度可能会好一些,现在隆基是被硅料压着打的状态。不过我个人感觉隆基说啥,也要看它的意图。
嘉宾E:同意,中环和隆基的话都要验证。光伏现在到了结构化时期,可能有个别的企业面临着淘汰的危险。所以验证起来会非常难。
嘉宾B:我补充一下,很多人觉得通威实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不管是在上游还是下游,所以传统硅料企业通威现在其实是最紧张的,但是说通威现在不会死,为什么?因为现在硅料比较紧张,西门子法还是有市场的。不过据老朱所说,可能5年时间之内,颗粒硅就要取代棒状硅。第二个说隆基,有人说隆基也没有核心技术,隆基能够拿得出的技术,比如金钢线的技术也不是很尖端。他们认为颗粒硅、钙钛矿这种技术反而是很尖端的。具体东西跟大家讲的可能都需要验证。
嘉宾E:我说一下个人观点,现在各方说法也都不能全信。产业发展也是有它的规律的,目前市面上量产的技术也都是二三十年前实验室的技术,而且量产的技术基本上专利期都过了,所以中国才有机会走到了世界前列。至于哪个技术能维持几年都很难说,钙钛矿就是更下一代的电池片技术了。钙钛矿全球几千家研究所同时在研究,哪家能跑出来,现在还不好讲。像颗粒硅市占率达到10%,甚至15%以上,确定性才强一点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