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公投定生死 希腊和欧元区谁抛弃了谁?
发布时间:2015-7-1 09:07阅读:436
希腊退欧”(Grexit)一词似乎从未显得如此真实过。希腊已表示不会在周二如约偿还16亿欧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债务,这也代表了名义上的“债务违约”,而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宣布,该国将在7月5日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接受债权人提出的救助条件。
尽管希腊和欧元区都命悬一线,但双方的口气强硬得令人难以思议——希腊拒绝了由国际债权方提出的捆绑155亿欧元的第三轮救助方案,称希腊“不会接受敲诈”;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对希腊公投的评价则是“你不应该因为怕死而自杀”。
接近财政部的人士也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中国和美国都曾劝IMF对希腊让步,然而IMF坚决拒绝,并已准备了B计划,这也意味着国际债权人很可能已经做好了让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准备。
希腊、欧盟相持不下 退欧成真?
先将视线投像希腊现状。希腊周末宣布资本管制全国实施资本管制,所有银行与证券交易所本周一暂停营业。由此,银行ATM机外面排了长长的队伍,每人每天限取60欧元。这也意味着恐慌情绪已在升温,标志着希腊危机进入新高潮。
尽管希腊看似已面临过许多个“世界末日”,但由于希腊与债权人彻底谈崩,且不打算按期偿还IMF债务,最恐怖的一个末日即全民公投将于7月5日降临。欧元区官员认为,希腊的公投实际上是对其欧元区成员国身份的公投。
希腊“硬气”的原因也正在于其民粹主义政府所谓的“尊严”。希腊拒绝接受削减养老金和公务员工资的要求,并要求债权国确认减免债务,而不是只在口头承诺将考虑减免债务。
在此背景下,摩根士丹利欧洲经济研究团队目前把在未来12-18个月内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概率从之前的45%提升到60%,意味着市场对希腊退出欧元区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
问题来了,缘何此次IMF和其他欧元区援助国的态也如此强硬?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一方面是目前欧元区经济已经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前也遭遇危机的南欧国家比如意大利的经济都已经开始复苏,而且欧元区的银行系统在过去几年已经降低了对希腊相关的资产配置,从2010年将近2000亿美元的规模下降到不到350亿。
“因此总体而言,欧元区受希腊退出而可能受到的冲击并蔓延开来的系统性风险也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反过来说,欧盟如果对希腊妥协并让其继续留在欧元区,结果是会破坏现有的规则,从而在长期内对欧元区作为一个货币联盟的可信度和约束力造成负面冲击。另一方面,IMF也不希望如果对希腊妥协所可能招致双重标准的嫌疑,因为这会对将来对其他潜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救援的时候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当预言成真 全球将发生什么?
时至今日,如果再不问一句“希腊当真退欧会发生什么”似乎就已经显得有些说不过去了。
其实,早在年初希腊大选闹得沸沸扬扬之际,《第一财经日报》就曾报道过“希腊退欧”的影响。一旦预言成真,希腊很可能会关闭银行,并把欧元存款兑换成德拉克马(Drachma)。
此后,所有政府雇员的薪水、合同和养老金将以新货币支付,银行存款也将重新计价。政府也将设定新货币对欧元的初始汇率(如1∶1),此后政府将让货币市场决定新货币的汇率,这或将导致新货币大幅贬值。当年“希腊退欧”风险高涨之际,专家预计新币至少贬值50%,而一些经济学家称贬值幅度甚至可能高达80%。
而货币贬值导致的后果不堪设想。首当其冲的便是存款外逃,储户事先就会开始取出存款。在欧债危机期间,希腊银行业的存款已经减少大约三分之一。希腊国内银行业因此将面临挤兑及资本出逃风险。
遥想当年,阿根廷和俄罗斯两国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后,其货币随即贬值了约60%~70%。然而,希腊除了丰富多样的奶酪制品和旅游产业之外,并不具备上述两国的资源实力——能源与大宗商品。因此,要问希腊是否能在“退欧”后置之死地而后生?答案是“很艰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