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8亿!阿里遭遇中国史上最大额罚款
发布时间:2021-4-11 09:49阅读:1386
这是中国反垄断部门有史以来做出的最大罚款,也是反垄断执法的标志性事件。
- 1 -
刚刚,市场监管总局的消息:
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销售额4%计182.28亿元罚款。
图片
去年12月24日,四部门就已经入驻阿里进行调查,不过一天就结束了,加上之前象征性的罚了50万,大家当觉得这是对平台经济的爱护,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没想到,处罚还是来了,而且是最大额处罚,看来国家反平台经济垄断的决心很大。
这次处罚的原因就是阿里的二选一政策:
据悉,阿里巴巴在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自2015年以来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关于二选一,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2015年11月,京东称阿里巴巴胁迫商家“二选一”,并实名向原国家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巴巴集团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
2017年7月,京东与唯品会发表联合声明将联手抵制阿里巴巴二选一行为。
2018年10月,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称,已入驻拼多多平台的部分品牌商家在天猫的要求下被迫提前退出拼多多3年庆活动主会场活动、下架商品甚至关闭旗舰店。
2019年6月,格兰仕发表声明直指天猫对企业搞“二选一”。
五年时间,淘宝面临后旗之秀,特别是京东和拼多多的崛起,祭出了“二选一”的大棒,没想到这根棒子最终打在了自己身上。
- 2 -
阿里巴巴这次被罚其实导火索并不是二选一,而是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蚂蚁金服和外滩大会。
我们去年发过推文《马云,昨天“大放厥词”…》、《蚂蚁上了热锅,火的却是房地产?》
当时的情况是,蚂蚁金服很可能创造全球最大市值的IPO和造富运动,根据公开信息统计,蚂蚁金服上市后,估值2万亿,蚂蚁金服和阿里系高管将诞生至少58名亿万富翁,普通员工人均827万,据说蚂蚁总部所在的之江二手房价因此都涨了。
不过,蚂蚁金服的模式是通过大数据优势来做金融业务,换句话说是一家用科技包装的金融平台,2%年利率贷吸收存款,15%年利率贷出去,存在问题不少,比如诱导过度消费、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等。
更深层的原因是想要摆脱金融的监管,因为蚂蚁实际资产质量比想象中差很多,浙江一银行数据显示,3月末花呗逾期率6.8%,借呗3.63%,蚂蚁多数客户都是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次级客户,这个风险就比较大了,在这几年金融拆除风险的背景下,有点不合时宜。
根据媒体报道,当时监管部门一直在酝酿出台对金融平台的监管框架,马老师应该是提前得知了消息,于是在外滩金融大会上,底下做了一堆监管部门的头头,马老师终于做了一回老师,给金融口领导上了一堂金融课,想借资本市场给监管施压。
没想到的是,适得其反,反而促进了金融平台和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加速推进。
“大放厥词”之后,蚂蚁成了热锅上的蚂蚁,IPO遥遥无期,连友商京东数科也给连累上不了市了。
马老师更是被骂出了翔,顺带着社区电商也被喷。
然后,不止是阿里,整个互联网巨头都战战兢兢。
- 3 -
平台经济的反垄断当然不止阿里。
曾几何时,标榜开放平等的互联网以浓眉大眼的姿态出现在中国人面前,极大的开拓了国人得眼界,也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几乎成了空气和水一般的存在,可它却开始面目模糊起来。
从开放变得垄断;
从解决信息不对称到利用信息不对称割韭菜;
从给经济赋能变成低价补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互联网变得面目可憎了,把人当成了“傻子”。
从打破垄断到成为垄断,又是一个屠龙少年变成恶龙的故事。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滴滴和美团,利用优势地位,抽成越来越高,被用户认为是在割韭菜。
然后是大数据杀熟,携程飞机票,滴滴苹果用户、美团会员更贵等等。
另外就是补贴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先补贴把线下干死然后垄断涨价,屡屡被诟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1 -
刚刚,市场监管总局的消息:
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销售额4%计182.28亿元罚款。
图片
去年12月24日,四部门就已经入驻阿里进行调查,不过一天就结束了,加上之前象征性的罚了50万,大家当觉得这是对平台经济的爱护,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没想到,处罚还是来了,而且是最大额处罚,看来国家反平台经济垄断的决心很大。
这次处罚的原因就是阿里的二选一政策:
据悉,阿里巴巴在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自2015年以来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关于二选一,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2015年11月,京东称阿里巴巴胁迫商家“二选一”,并实名向原国家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巴巴集团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
2017年7月,京东与唯品会发表联合声明将联手抵制阿里巴巴二选一行为。
2018年10月,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称,已入驻拼多多平台的部分品牌商家在天猫的要求下被迫提前退出拼多多3年庆活动主会场活动、下架商品甚至关闭旗舰店。
2019年6月,格兰仕发表声明直指天猫对企业搞“二选一”。
五年时间,淘宝面临后旗之秀,特别是京东和拼多多的崛起,祭出了“二选一”的大棒,没想到这根棒子最终打在了自己身上。
- 2 -
阿里巴巴这次被罚其实导火索并不是二选一,而是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蚂蚁金服和外滩大会。
我们去年发过推文《马云,昨天“大放厥词”…》、《蚂蚁上了热锅,火的却是房地产?》
当时的情况是,蚂蚁金服很可能创造全球最大市值的IPO和造富运动,根据公开信息统计,蚂蚁金服上市后,估值2万亿,蚂蚁金服和阿里系高管将诞生至少58名亿万富翁,普通员工人均827万,据说蚂蚁总部所在的之江二手房价因此都涨了。
不过,蚂蚁金服的模式是通过大数据优势来做金融业务,换句话说是一家用科技包装的金融平台,2%年利率贷吸收存款,15%年利率贷出去,存在问题不少,比如诱导过度消费、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等。
更深层的原因是想要摆脱金融的监管,因为蚂蚁实际资产质量比想象中差很多,浙江一银行数据显示,3月末花呗逾期率6.8%,借呗3.63%,蚂蚁多数客户都是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次级客户,这个风险就比较大了,在这几年金融拆除风险的背景下,有点不合时宜。
根据媒体报道,当时监管部门一直在酝酿出台对金融平台的监管框架,马老师应该是提前得知了消息,于是在外滩金融大会上,底下做了一堆监管部门的头头,马老师终于做了一回老师,给金融口领导上了一堂金融课,想借资本市场给监管施压。
没想到的是,适得其反,反而促进了金融平台和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加速推进。
“大放厥词”之后,蚂蚁成了热锅上的蚂蚁,IPO遥遥无期,连友商京东数科也给连累上不了市了。
马老师更是被骂出了翔,顺带着社区电商也被喷。
然后,不止是阿里,整个互联网巨头都战战兢兢。
- 3 -
平台经济的反垄断当然不止阿里。
曾几何时,标榜开放平等的互联网以浓眉大眼的姿态出现在中国人面前,极大的开拓了国人得眼界,也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几乎成了空气和水一般的存在,可它却开始面目模糊起来。
从开放变得垄断;
从解决信息不对称到利用信息不对称割韭菜;
从给经济赋能变成低价补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互联网变得面目可憎了,把人当成了“傻子”。
从打破垄断到成为垄断,又是一个屠龙少年变成恶龙的故事。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滴滴和美团,利用优势地位,抽成越来越高,被用户认为是在割韭菜。
然后是大数据杀熟,携程飞机票,滴滴苹果用户、美团会员更贵等等。
另外就是补贴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先补贴把线下干死然后垄断涨价,屡屡被诟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阿里巴巴美股与中国股有什么不同?
你好,上市地址不同,然后交易规则也不一样,两个市场的监管机制也不一样。
阿里巴巴美股与中国股有什么不同?
一个在国外上市一个子啊国内上市,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你投资愉快。股市长红。
阿里巴巴美股与中国股有什么不同?
您好,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美股交易是T+0交易,祝您投资愉快
在2018年,茅台遭遇了史上第一个一字跌停,是因为什么原因?
分析师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对白酒行业预期变差,对白酒需求下降。但也有人认为是由于茅台产能不足,利润被经销商赚取。
阿里巴巴斥资62.44亿港币入股文化中国 文化中国关联股
在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1060.HK)发布公告称,获得阿里巴巴集团62.44亿港币的战略投资,阿里巴巴将获得文化中国60%的股份。在平面媒体经营业务板块,主要投资经营对象是《京华时报》,在电影方面投资过《西游降魔篇》。上市公司中中青旅2012年度曾持有文化中国股权,但最新季报显示,已不再持有。华谊兄弟西游与之有过合作;...
证监会拟对恒生公司罚款3.98亿 没收非法所得1.3亿
凤凰财经9月2日讯,据证监会微博发布公告称,拟对恒生公司、铭创公司、同花顺公司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作出行政处罚。 证监会拟对恒生公司、铭创公司、同花顺公司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作出行政处罚。没收恒生公司违法所得1.328亿元,并处以3.98亿元罚款。没收铭创公司违法所得1599万元,并处以4796万元罚款。没收同花顺公司违法...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