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遗嘱"火了!90后00后成主力军,支付宝、游戏账号成遗嘱财产
发布时间:2021-3-25 16:46阅读:865
立遗嘱已经不再局限于年龄和立遗嘱的形式了。
早在去年,有553位90后走进中华遗嘱库立遗嘱的消息一经公开,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前几天,中华遗嘱库发布了一份《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截至2020年底,中华遗嘱库已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25.6万人次,他们对登记保管的19万份遗嘱进行了分析。
分析显示,从 2017 年到 2020 年,80后立遗嘱的人数翻了近7倍。2017年,共有73位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503人。
金,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的人群。80后订立遗嘱的主要原因是“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
值得注意的是,立遗嘱的趋势正在年轻化。
据统计,2017年,共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2018年上升到123人,2019年增长到166人。截止去年底,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总人数为553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90后,甚至有 " 00 后"已经开始立遗嘱,订立遗嘱已经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权”。
法律规定,年满16周岁以上,有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目前最年轻的遗嘱人仅17周岁。
刚满18周岁的大一新生小红(化名)来到中华遗嘱库上海第二登记中心,为自己订立遗嘱。她将存在银行卡里的2万多元留给一位朋友,她曾在小红伤心难过时给予了支持。她表示,以后资产增多可能会重新订立,增加遗嘱继承人。在她看来,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以后会更加认真地活着。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中华遗嘱库暂停线下服务两个月,但其全年遗嘱咨询办理的数量不但未受到负面影响,反而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增长。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中华遗嘱库上线了一个微信小程序,竟受到数万人的关注。
在过去的一年里,“微信遗嘱”中出现了近7万人留言,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愿。
在疫情最严重时,也就是2020年2月至3月,公众留下 "微信遗嘱"的数量最多,最高峰时一天收到上千份。
调查显示,90后等年轻群体立遗嘱备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给遗嘱增加了更加丰富的财产种类。
从90后分配财产的内容中可以看到,81.61%立遗嘱的90后处理的是银行存款,有71.54%涉及房产。
与其他年龄段立遗嘱人不同的是,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突出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他们遗嘱中的常见财产类型,其次是证券基金。
此外,留下“微信遗嘱”的大多是年轻人,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占比38.7%;其次是20岁以下人群,占比27.4%,其中不少是在读学生。“微信遗嘱”颇受年轻人青睐,说明年轻人对遗嘱并不抗拒、反感,反而更愿意接受。
用户可以在小程序创建3000字以内的留言,并上传图片或录制视频、音频。创建留言后,用户需要输入自己的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再选择发送方式和递送日期,用户还可以通过小程序更改或者删除留言内容和个人数据。
据《白皮书》统计,“微信遗嘱”涉及内容中,34.41%为对爱人和家人的祝福、祈祷;32.72%为向爱人、配偶表白;19.66%为人生经历和未来展望;11.38%为对自己或亲友的鼓励语;4.83%为立遗嘱的原因和想法。
从网友们的反映来看,已有很大一部分人能够坦然面对这一观念,并表示理解和支持,甚至有网友表示考虑自己去立一份遗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微信遗嘱"界面有提示文字显示 "本留言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遗嘱"。相关留言由中华遗嘱库保管和传递给指定的收件人。
文章转自和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以文章内容做为交易依据,风险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07
-
存款利率连降,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该如何选择?
2025-07-28 13:07
-
可转债转股指南来啦!这几个关键点务必留意
2025-07-28 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