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电商的创始人均已辞去董事长,电商进入了职务经理人时代?
发布时间:2021-3-18 16:44阅读:266
2018年52岁的马云辞去阿里巴巴董事长职务,2020年46岁的刘强东辞去京东董事长职务,2021年,40岁的黄铮又辞去了拼多多的董事长职务。三大电商的创始人均已宣告隐退。有趣的是腾讯、百度和字节跳动还没有听到这方面的消息。
这究竟是怎么了,为何三大电商的董事长都要换人呢?他们虽然各人都有一堆说辞,但未必全都把实情说给大家听了,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这方面可能的原因吧。
首先是电商作为十多年来,一直受追捧的热门行业,在马云在外滩峰会上发言后,风向突变。现在变成了负面评价居多,甚至被很多自媒体评价为吸血鬼和寄生虫。这可是一个重大转折点,各大电商的创始人都突然从风口被转移到了火山口,压力山大,有点受不了。
其次是去年兴起的社区团购,在原有冲击实体经济的批评声中,让电商的负面影响再次扩大。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反复强调,本次电商为主推动的社区团购模式,冲击的不再是传统商人和销量渠道,而是那些卖菜的小摊贩,而这些人绝大多数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这虽然明显就是道德绑架,但顶不住这样认为的人很多和自媒体的添油加醋。这些人确实也比较搞笑,他们一边在自媒体上批评这些电商,一面他们自己也在电商上大量买东西,在实体店之类的消费却比较少。难道他们是希望其他人去实体店多花费,这真是慷别人的慨,还是挺大方的。
再次,在一系列电商规模越来越大,并把小的一些电商平台收购或挤垮以后,电商平台确实有走向垄断趋势。而我们的反垄断措施相对落后,三足鼎立的电商,为了竞争,不可能自我约束。于是电商成了一个烫手的行业,虽然大把地赚钱,但是社会的评价却越来越低 。如果创始人继续留任,那么公众对公司或平台的不满,就有可能转移到这些创始人个人头上。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就连已经退休了两年的马云,大家还是认为阿里巴巴和支付宝的问题都是他搞出来的。
还有就是电商已经进入了增长的天花板,靠创始人个人魅力来快速圈地的时代结束了。以前这些公司或平台还在初创或发展期的时候,由这些创始人来讲他们创业之类的各种故事,参加各种访谈节目,用以继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配合公司的继续增长或发展。而现在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种方式不再管用,甚至故事太多了,也没人喜欢听了。而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巩固和提高了,这些讲故事的创始人,不一定就是内部管理的高手。交由专业的团队来处理这些事情,可能更合适。而且这样还给自己和公司留了一条后路,在出现危机之类的时候,通过更换管理团队,或者重新出马来稳住阵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柳传志不就是为了联想这样折腾过几次吗。
最后是政策方面的转向,对虚拟经济由原有的鼓励和支持,逐步转向规范和限制。目的是避免虚假经济对实体,特别是制造业等经济基石造成太大的冲击。避免出现经济整体的脱实入虚和泡沫化。而这些电商的资本构成中,均有相当部分的外资等,存在争议的方面。这不能怪创始人,因为发展前期,他们确实难以向国内的传统银行等融资,也难以上市等融资,只有这样选择。但公众却不管这些,怎么明明是马云天天在抛头露面,大股东却是外国的人,于是在一些自媒体的渲染下,这些人自己就百口莫辩了。
那为什么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和字节跳动的张一鸣,他们不急着陷退呢?
原因就是腾讯的主业是社交、游戏和支付,百度的主业是搜索和人工智能,字节跳动的主业是短视频和新闻领域,这三家的发展都还有一定的空间。
应该说腾讯的发展空间虽然已经不大了,但他转而采取间接投资的方式,也就是已经变成一家对新领域广撒网的投资巨头,大量的新的小巨头公司,背后都有其投资的身影 。但是腾讯的游戏和支付领域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马化腾突然也要退休,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近年来,百度在BAT中明显掉队了,说是还需要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方面进行二次创业,也不为过。百度如果在错过了上一次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后,再次错过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新的机遇,BAT中就真的没有B了。这种情况下,还得继续发挥创始团队的关键作用,53岁的李彦宏还不具备退休的条件。
字节跳动的张一鸣还不到40岁,虽然近几年公司发展迅猛,甚至风头盖过了腾讯,拥有抖音和今日头条两个顶级app,而且是这些巨头中,国际化走得最好的。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字节跳动的问题也不少,特别是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遇到了贸易战和一系列国家间的冲突,对其经营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字节跳动的问题,比BAT的问题都要复杂,已经不是国内的环境问题,而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问题。这个阶段,就连创始团队全力以赴都很吃力,因为如果也跟BAT一样退回国内发展的话,字节跳动的未来就受到严重限制,而且前期的很多努力就白费了。所以说张一鸣也不具备退休的条件,最起码要把字节跳动带上市以后再说。
那么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的电商公司会不会更加讲武德呢? 可能并不会。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代理人问题”。职业经理人没有股份或者有很少股份,相对于创始人来说,他们的主要利益在于任职期间的公司业绩。业绩既会和他们的收入等挂钩,又会和他们的职业水平和个人的发展前途挂钩。而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对原有经济模式的破坏作用,由于他们并非与公司是一体的,他们并不十分关心。
在电商的增长接近天花板以后,接手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只能主要在现有的业务中挖掘利润增加点了。而以前高速发展期间,为了吸引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给出的优惠条件,可能就会由他们来向回收,作为顶级电商平台,他们也是有这个条件的。于是在职业经理人的管理下,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可能利益都要受到一定的损失。后续引起的与电商相关的争议可能还会太多。
那是不是三大电商就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以后他们就长期占据着这个市场,没人能撼动他们的地位了?我个人觉得并不一定,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和消费型社会的逐步形成,电商的版图有可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以质量一般,价格优势的产品抢夺市场的拼多多和淘宝,可能业务发展到顶点后就要开始回落,京东可能还会在消费升级中得到一定的好处。但由于升级后的市场可能还很大,拼多多们想转向中高价位产品的话,应该难度不小。弄不好已经退出的亚马逊等国际巨头有可能重新进入国内。当然,他们可能不会全面介入整个市场,而是在一些中高档的细分产品市场来抢压利润最大的那一块蛋糕。
不管公众怎么反对,社区团购这一电商们最后需要颠覆的领域,迟早都要电商化。因为这确实能在相当程度解决食品安全和年轻人越来越“懒”的趋势。也就是说,菜市场在中国消失的方式,不是超市蔬菜和食品商店,极有可能就是社区团 。在这一块最后的市场的发展也接近天花板之后,电商就成为了一个与其他方式并行的“传统渠道”,逐步从焦点中消失,这些巨头们也就慢慢成为一家“传统企业"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布局未来,赢在起点!中信证券2025年资产配置策略全解析
2025-08-04 11:55
-
3600元育儿补贴落地,生育友好型社会多久会来?(内含补贴领取方法)
2025-08-04 11:55
-
新手村必读:从入门到进阶十佳理财书单推荐!
2025-08-04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