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与腾讯在内耗?被苹果、特斯拉、亚马逊等外企甩开一两条街?
发布时间:2021-3-17 15:25阅读:266
国内的众多互联网大厂更加擅长内斗、内耗?
国外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更加擅长深耕底层技术(基础科学和未来科技),他们喜欢不断自我挑战、自我迭代,用高科技颠覆商业格局?
最近十年,咱们国内投资水平和投资规模最高的两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就是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
两家公司分别投资了三五百家企业(被投资的企业大都是各行各业比较擅长创新的“领头羊”/“新贵”),投资规模均已超过千亿;
阿里巴巴与腾讯投资的企业,至少在数十个赛道上出现直接性的竞争关系;从行业领域发展的角度来看,适度的竞争是OK的,甚至是有益于消费者;可是,过度的竞争,就会变“内斗”、内耗了!
在即时通讯领域,阿里巴巴多次想要攻入腾讯的腹地,大都是“败退”收场;几年来,在职场社交领域,阿里系的脉脉倒是扳回了一局;
在电商领域,腾讯自营也干不过阿里(将拍拍网打包给了京东);但是,战斗还是要继续的;自营干不过,那就投资战斗力、潜力极高的电商“新贵”;于是,腾讯入股了京东、唯品会、拼多多;(财务投资、入股但不控股)阿里系核心电商,与“腾讯系”电商的战斗,必将越战越“惊心动魄”...
在在线生活领域,腾讯投资了美团,阿里收购了饿了么,两者像是“武林高手”在“隔空对决”;当年,千团大战的时候,内斗内耗更惨烈,最终是美团技高一筹,跑赢了竞争对手;如今,除了美团与饿了么;还有不少互联网大厂还在布局在线生活领域,内斗、内耗还会延续很多年;
在“大文娱领域”(含游戏业务),腾讯收购了一大批游戏、在线文学、音乐、影视行业的“明星”企业;虽然阿里是偏向后发,可是,阿里的大文娱战略规划可不小,接连收购了一大批企业;“大文娱”领域,可不止是腾讯和阿里,还有百度(爱奇艺)、哔哩哔哩、网易(游戏)、米哈游...更有数万家影视行业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在竞争;内斗、内耗,能不激烈吗?
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一骑绝尘,腾讯云紧随其后;可是,腾讯云也不甘落后;于是,价格战打了一波又一波;
在价格战上,打得“最猛”的一次,估计就是前些年的滴滴与快的之间的“补贴大战”了;据马化腾公开分享,当年腾讯支持滴滴、阿里支持快的,彼此之间在“打仗”;就好像“武林高手”在过招,一发力,一天就烧掉了2000万元,后来是3000万左右,最高的时候一天烧掉了4000万元;最后,都撑不下去了,又不敢停下来;于是,马化腾找到马云沟通,在众多资本的撮合之间,实现了合并;
......
阿里与腾讯的“战斗”,至少跨越了三五十个大大小小的行业领域;在互联网科技领域,哪里有“触手可及”的“大蛋糕”,阿里和腾讯就有可能前去扳一扳手腕?!
当然,理性的、适度的竞争,有益于产业发展和刺激创新;阿里与腾讯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咱们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商业化的快速发展!
不过,阿里与腾讯是何种级别的公司?
他们都是大神级别的顶尖互联网科技巨头,战斗力太强大了;一旦“战斗”起来,内耗就太大了;
全国/全球范围内,大大小小的行业、细分领域至少上千种,完全没必要在重叠的几十个赛道“你争我夺”...
多一些差异化的生态布局,减少一些重叠的行业领域,减少一些“内斗”、内耗;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于国于民)更有价值的的产业、细分领域上(如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IOT智能硬件、AI技术、操作系统、芯片、AR/VR、航天科技....)
当然,最好是能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基础科学、未来科技等底层技术上,而非大都停留在应用创新的层面上!
纵观阿里与腾讯投资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偏向应用创新的企业(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只有少部分是深耕高科技的!
不过,有一点必须要承认的,在过去的二十年来,正是因为众多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尤其是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的竞争,的确是让咱们国内的应用创新类的企业,越来越牛掰,甚至在众多应用创新领域,咱们早已已经远远超越了欧美企业!
不过,科技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咱们已经迈入了信息技术高速增长的时代,仅仅应用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二十年前,是PC互联网时代;十来年前,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如今,早已到AIOT智能时代;
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咱们多多进行应用创新,可以逐步寻求弯道超车的机会;在这一点上,咱们做得确实很棒!
可是,AIOT时代,更加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投入基础科学和未来科技所能够带来的生产效率、商业利润的提升和增幅,是远远高于应用创新的;应用创新更加偏向于商业模式层面的设计;真正的顶尖科技,大都是颠覆性技术,是直接在底层“动手术”,然后运用颠覆性技术来颠覆传统产业,干掉一大批依然采用落后的生产模式的竞争对手,成为全新的全球商业霸主!
咱们来看看国外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是如何运用颠覆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大赚特赚的?
首先,咱们看一看亚马逊—阿里系电商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竞争对手!
很多人都知道阿里云的技术是国内最棒的,市场份额接近百分之五十,远远领先与腾讯云和华为云;
可是,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和全球范围内的最大推动者,并非阿里巴巴;
2006年,谷歌内部的大神团队率先提出了“云计算”概念,在全球高科技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刚开始,谷歌并没有太过重视云计算的威力,最后变成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如今的谷歌云与阿里云,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相差不多)
同年,亚马逊推出了云计算平台AWS,成为了全球第一家大力投资云计算产业的巨头(具有先发优势);如今,AWS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净利润遥遥领先,远超微软云Azure、谷歌云、阿里云、IBM云的净利润总和!
亚马逊攻坚颠覆性技术云计算,开辟了全新的科技赛道,成为了新赛道的王者;仅仅是一个云计算领域,就足以让亚马逊成为全球巨无霸!(阿里依靠云计算,也成为了国内互联网科技领域的霸主之一)
贝佐斯能够多次成为全球首富(贝佐斯的前妻,也是全球女首富),除了受益于亚马逊电商业务,更得益于近年来迅猛发展的AWS!
(补充一点,很多人都知道新的全球首富马斯克创办的SpaceX,却不知道贝佐斯早在2000年就创办了商业太空公司蓝色起源;至今,蓝色起源也是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顶尖企业之一)
阿里巴巴紧跟全球顶尖互联网科技巨头的步伐,于2009年创办了阿里云!(坊间流传的,王坚在众人误解、轻视之下“含泪”力劝马云一定要做云计算,一方面原因是阿里越来越重视科研投入了,另一方面也是受益于谷歌云、亚马逊AWS的探路)
咱们再看看全球市值第一的苹果,2010年苹果发布的iPhone4运用组合式创新将众多国际前沿性技术植入到了苹果手机的功能里,对所有手机厂商都形成了降维打击!
后来,深耕技术的苹果,在芯片和操作系统上面下了大决心;如今的苹果A系列芯片,在综合技术层面,是全球最顶尖之一;闭环生态的苹果IOS操作系统,每年能够给苹果带去数百亿美元的利润!
不仅如此,2013年,苹果宣布进军汽车领域;
如今,过去了8年时间,苹果依然很淡定,似乎一点都不着急,还在深耕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
据悉,苹果原计划很可能是2024年才推出苹果自研汽车的;(苹果造车与华为“造车”是完全不同的,苹果是自主品牌的自研,华为是为汽车厂商提供智能增量部件和智能软件系统、成为他们的一级供应商、助力传统车企转型升级成为汽车强企;)
不过,最近,业内陆续有传闻,苹果很有可能会提前发布,也就意味着,2021年下半年到2024年之间,苹果随时都有可能发布苹果汽车!
在苹果汽车上,无论是智能硬件,还是系统软件,都有众多“黑科技”;
一旦苹果汽车上线,那么,苹果公司必将登上另一个高峰!
在造车这件事上,苹果就是选择深耕底层技术,紧随特斯拉(模仿、创新、“超越”),要用颠覆性技术去降维打击传统汽车厂商!
最后,再看看特斯拉,看看特斯拉是如何巅峰传统汽车厂商的?
特斯拉的“扛把子”是科技狂人马斯克,很多互联网科技圈经常谈起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出自马斯克!
马斯克极其擅长颠覆性创新,他将IT理念和“第一性原理”引入到了造车领域(还有极其擅长颠覆性技术的SpaceX);特斯拉引领的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甚至是自动驾驶汽车,在底层技术上,就是在尝试对传统燃油车进行颠覆!
也就是说,马斯克引领的造车理念和造车技术方向,绝对会影响接下来的二三十年、甚至三五十年的全球造车格局!而传统汽车厂商,如果不跟进,很可能在这一波AIOT、自动驾驶的浪潮里,会被洗掉很多家!
如今,特斯拉的市值已高达6811亿美元,远远超过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传统汽车巨头市值之和;
不仅如此,马斯克执掌的SpaceX布局的“星链计划”(从2019到2024年,陆续向太空发射1.2万颗卫星,组成“星链”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是极其大胆的,颠覆了全球至少99.99%的人的认知!
从表面上来看,星链是为地球上10来亿高山区、海洋周边等特殊环境(这些地方不适宜铺设光纤网络)居住者提供互联网服务;
马斯克的格局和野心,可不止于此!
马斯克要做的,还有优先占据近地轨道空间位置资源,再加上1.2万颗卫星形成的一张大网,能够做的事多了去了(自行脑补吧)
当然,大家也无需过度揣测和担忧;在光纤覆盖到的地方,星链的网络服务的网速是让人抓狂的,就好像让您回到了五年前、七八年前的网络时代,用惯了咱们国内高速网络的小伙伴,谁受得了?(星链计划提供的网络服务,仅是现有地面光纤网络的补充,并非取代,也取代不了)
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星链计划”正在攻坚“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光信号的传播,不需要光纤作为介质,在自由的空间里面进行传播);尽管,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此项技术的实际作用会大打折扣;可是,在太空里面,就没啥恶劣天气了,1.2万颗卫星的“智能互联大网”的想象空间就大了;
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一旦技术成熟;SpaceX必将登上另一个高峰!
亚马逊、苹果、特斯拉、SpaceX等互联网科技巨头深耕底层技术,是需要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而且,并不一定会有突破性研究成果,投资回报的周期也比较长;可是,一旦走通了,赌赢了,那就会颠覆众多行业的格局,在全新的科技赛道上,成为全球最顶尖的霸主!
相对于国外顶尖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咱们国内的互联网大厂呢?
大都是偏向应用创新,热衷于在众多非科技领域的布局、收购、流量流转、抢赛道、多赚钱?
国外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也喜欢扩张,但是,大都比较偏向在高科技领域进行布局、收购、深耕;
咱们的应用创新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众多互联网大厂的规模也足够大了、实力也足够强了,可以更加大胆地多布局高科技领域、颠覆性技术了!
当然,最近三五年,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在布局高科技领域、颠覆性技术!
譬如说,阿里系牵头的ET城市大脑,平头哥半导体,创办深耕高科技(尤其是未来科技的)达摩院;还有,腾讯系主导的医疗影像智慧系统!
阿里巴巴和腾讯,已经做得挺好的;
只是,如今的阿里巴巴和腾讯每年都能够赚一两千亿元了;可以更加大胆一点,去挑战更有难度的高科技领域,去挑战基础科学和未来科技,去挑战底层技术,去挑战众多颠覆性技术,一点点成为更加伟大的全球顶尖互联网科技巨头!
就好像华为,二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基础科学和未来科技;这条路,走起来很艰辛,很孤独;
但如今,很多敢于挑战底层技术的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开始陪着华为了!
这条路上,咱们国内,不能仅仅只有华为强悍,阿里巴巴和腾讯也要很强悍!
毕竟,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在咱们国内,都有十来亿用户,大部分人对阿里和腾讯是抱有极高的期待的!
小型公司,养活自身就够了!
中型公司,可以造福一方百姓了!
大型公司,可以为国为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了!
超大型公司,不仅要承担社会责任,还要能够让国人在全球范围内都引以为傲!
咱们不仅有华为,咱们还有阿里巴巴和腾讯,还有字节跳动....
咱们可以的,咱们一定会更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不加权的上证指数什么意思
成交量上面的两条均线怎样隐藏?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