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通胀暂不会引发货币紧缩,商品投资风险偏好不减
发布时间:2021-3-15 20:24阅读:258
近期,中美分别公布了各国的CPI数据,从公布的数据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影响工业品的价格水平的主要因素,并将进一步传导给终端消费者。但是对于国内来说,输入性通胀引发一轮全面高通胀的概率并不大,PPI向CPI的传导效果也不明显,我们认为即使PPI的上涨至7%的历史高位也不会立刻引起国内的货币紧缩,因此,后期商品投资热度依然不减。
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下降0.2%;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其中,以原油、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生产资料PPI带来的上行压力最为突出。
图片
图1:中国CPI同比持平,PPI同比上涨
(来源:同花顺)
与此同时,美国劳工部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1.7%。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环比仅上涨0.1%,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美国在过去的3个月,能源价格上涨对CPI影响较大。汽油价格近三个月环比增长5.2%、7.4%和6.4%;2月同比增速转正,增长1.5%。因此原油价格的上涨是美国的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图片
图2:美国CPI同比增速上升,核心CPI同比增速下降(来源:同花顺)
美国不会因物价指数触及2%的政策目标而改变政策立场
本次美国核心CPI环比仅上涨0.1%,低于市场预期。而CPI同比上涨1.7%,考虑去年低基数影响,我们预计美国2季度CPI同比增速将超过3%,核心CPI同比增速超过2%,但是即使通货膨胀在春季会有明显反弹,不过那也是基数效应;能源等供应端成本上升,这些都是货币政策无法控制的。需求端的通货膨胀暂时并不显著,美联储引入平均通胀目标概念,就是想将扰动式物价上涨与结构性通货膨胀区分开,不因为物价指数暂时触及2%的政策目标而匆忙改变政策立场。
国内CPI与PPI同比涨幅差距再扩大
国内本次PPI上涨明显高于CPI,是由于大宗商品上涨推升上游价格导致的。从产业结构上看,受油价和工业金属价格飙升影响,石油产业链表现突出,环比拉动PPI上涨0.45%,黑色和有色金属产业链环比贡献0.24%。但受天气转暖和假期因素影响,煤炭行业价格涨幅相对偏弱。
相比PPI,CPI环比增速就显得偏弱,这是由于猪肉价格环比是大幅下跌的。2月CPI同比增幅较1月有所回升,但环比上涨0.6%,从历史上看,这一环比涨幅相对偏低。
在PPI方面,2月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涨幅扩大1.8个百分点;而生活资料价格却是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这恰恰说明了上游行业价格压力尚未有效传导至下游行业。
国内经济复苏的供给端好于需求端,商品仍然有结构性行情的空间
尽管工业品的加速上涨可能推动本轮PPI同比达到历史高位,但中国的核心CPI仍在低位且难以快速反弹,后者使得央行对商品价格上涨的容忍度会更高,货币政策利率上调风险不大。这意味着利率上升来压制商品的可能性极小,商品仍然有结构性行情。
从前几次PPI上升至7%来看,央行采取紧缩政策的观察目标不在于PPI,而更多的是来源于核心CPI,09-11年和16-17年中国都经历了PPI的连续上涨,这两轮除了PPI同比高点都突破7%以外,核心CPI的同比高点也都达到了2.5%附近。更进一步看,10年10月首次加息和17年3月央行首次上调逆回购利率时,PPI同比基本已经见顶,而核心CPI同比仍在上升过程中,尤其是核心CPI趋势的年化环比都达到了2.3%以上,所以迫使央行进一步紧缩的关键在于核心CPI,而非PPI。
而目前本轮核心CPI同比从去年2季度以来加速下行,目前仅仅是负转正,处于2011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而政府报告提到我国今年CPI的目标为3%。因此后期即使PPI快速上升,只要CPI不超过3%,我们认为中国不会收紧货币,调高利率。
图片
图3:中国PPI与CPI走势节奏不同
(来源:同花顺)
尽管近期商品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我们认为只要核心通胀不出现大幅上行,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上行的可能性就不大,这对于商品在内的风险市场剔除了压力,那么商品市场出现转折走熊的概率就较低。不过,在M1回落、美债收益率明显回升的背景下,所有商品普涨的格局也难以持续,后期商品更多的还是结构性牛市行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下降0.2%;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其中,以原油、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生产资料PPI带来的上行压力最为突出。
图片
图1:中国CPI同比持平,PPI同比上涨
(来源:同花顺)
与此同时,美国劳工部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1.7%。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环比仅上涨0.1%,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美国在过去的3个月,能源价格上涨对CPI影响较大。汽油价格近三个月环比增长5.2%、7.4%和6.4%;2月同比增速转正,增长1.5%。因此原油价格的上涨是美国的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图片
图2:美国CPI同比增速上升,核心CPI同比增速下降(来源:同花顺)
美国不会因物价指数触及2%的政策目标而改变政策立场
本次美国核心CPI环比仅上涨0.1%,低于市场预期。而CPI同比上涨1.7%,考虑去年低基数影响,我们预计美国2季度CPI同比增速将超过3%,核心CPI同比增速超过2%,但是即使通货膨胀在春季会有明显反弹,不过那也是基数效应;能源等供应端成本上升,这些都是货币政策无法控制的。需求端的通货膨胀暂时并不显著,美联储引入平均通胀目标概念,就是想将扰动式物价上涨与结构性通货膨胀区分开,不因为物价指数暂时触及2%的政策目标而匆忙改变政策立场。
国内CPI与PPI同比涨幅差距再扩大
国内本次PPI上涨明显高于CPI,是由于大宗商品上涨推升上游价格导致的。从产业结构上看,受油价和工业金属价格飙升影响,石油产业链表现突出,环比拉动PPI上涨0.45%,黑色和有色金属产业链环比贡献0.24%。但受天气转暖和假期因素影响,煤炭行业价格涨幅相对偏弱。
相比PPI,CPI环比增速就显得偏弱,这是由于猪肉价格环比是大幅下跌的。2月CPI同比增幅较1月有所回升,但环比上涨0.6%,从历史上看,这一环比涨幅相对偏低。
在PPI方面,2月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涨幅扩大1.8个百分点;而生活资料价格却是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这恰恰说明了上游行业价格压力尚未有效传导至下游行业。
国内经济复苏的供给端好于需求端,商品仍然有结构性行情的空间
尽管工业品的加速上涨可能推动本轮PPI同比达到历史高位,但中国的核心CPI仍在低位且难以快速反弹,后者使得央行对商品价格上涨的容忍度会更高,货币政策利率上调风险不大。这意味着利率上升来压制商品的可能性极小,商品仍然有结构性行情。
从前几次PPI上升至7%来看,央行采取紧缩政策的观察目标不在于PPI,而更多的是来源于核心CPI,09-11年和16-17年中国都经历了PPI的连续上涨,这两轮除了PPI同比高点都突破7%以外,核心CPI的同比高点也都达到了2.5%附近。更进一步看,10年10月首次加息和17年3月央行首次上调逆回购利率时,PPI同比基本已经见顶,而核心CPI同比仍在上升过程中,尤其是核心CPI趋势的年化环比都达到了2.3%以上,所以迫使央行进一步紧缩的关键在于核心CPI,而非PPI。
而目前本轮核心CPI同比从去年2季度以来加速下行,目前仅仅是负转正,处于2011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而政府报告提到我国今年CPI的目标为3%。因此后期即使PPI快速上升,只要CPI不超过3%,我们认为中国不会收紧货币,调高利率。
图片
图3:中国PPI与CPI走势节奏不同
(来源:同花顺)
尽管近期商品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我们认为只要核心通胀不出现大幅上行,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上行的可能性就不大,这对于商品在内的风险市场剔除了压力,那么商品市场出现转折走熊的概率就较低。不过,在M1回落、美债收益率明显回升的背景下,所有商品普涨的格局也难以持续,后期商品更多的还是结构性牛市行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融资融券利息能和投资风险偏好挂钩吗?
一般不能直接挂钩。不同的券商交易手续费是不一样的,开户找我,交易佣金超低的。
什么是风险偏好?如何确定自己的风险偏好?有人能通俗说下吗?
风险偏好通俗来说,就是您愿意为获取更高收益而承担多大程度的风险。就像有人喜欢稳健理财,有人愿意尝试高收益投资一样。确定风险偏好主要看三个方面:1.投资目标:这笔钱准备用来做什么?短期周...
什么是风险偏好?如何确定自己的风险偏好?可以大致说一下吗
风险偏好是指投资者在追求投资收益时,对风险承受能力的态度和倾向。简单来说,就是您愿意为了获得更高收益而承担多大的潜在损失。确定自己的风险偏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投资目标*...
什么是风险偏好?如何确定自己的风险偏好?想问一下高手
风险偏好指的是你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风险的承受态度和意愿。简单来说,就是你愿意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而承担多大的风险。有的人胆子大,不怕风险,更愿意去追求高收益,即便可能面临较大的损失,这...
中美贸易休战共识,温和上修风险偏好
核心观点: 市场统计估值信息
1、中美贸易休战,消除了全球经济发展最大不确定性,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目前在美国与欧洲等传统盟友关系渐远、美朝首脑即将见面会谈、西欧与俄罗斯关系或解冻、及中日韩关系转圜等全球政经关系重构下,中美双方快速达成贸易休战共识;而中美G2 具有压舱石作用的经贸...
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
正视投资中的风险!!!
投资风险在金融领域,大多数可用于投资的金融工具都有一定的风险性,有不确定的收益,简单地讲就是-亏钱的可能性。
我们投资者要怎样做呢?
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就是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个跟个人性格、经济状况、家庭情况有关,主要是每个人对于亏钱的看法不一样。
购买或投资相应等级的产品
风险测评的结果从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低、中低、中、中高、高
而风险从小到大的投资依次是:银行存款、债券、基...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4
-
炒股总踩坑,结果靠它理清了所有思路!
2025-11-10 09:44
-
第一次开户,如何选券商?(附7家券商测评表)
2025-11-10 09:44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