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商品牛市的最底层逻辑!
发布时间:2021-3-15 20:20阅读:422
                        导读
商品牛市正在汹涌袭来,各大机构包括高盛、惠誉、国泰君安等都在研报中表示强烈看多。那么,这轮商品牛市能涨多少,是否值得all in呢?
比如高盛,喊出“结构性牛市”启动的声音,其判断依据是美国的天量货币刺激计划正在被政府通过,经济受刺激后将对大宗商品形成更强大的需求。
惠誉在其最新展望中称,全球经济复苏将继续刺激工业金属需求,而供应仍将受限,工业金属价格短期内仍将大幅上涨。
国泰君安在3月3日的研报中也认为,大宗商品行情或至少持续到2021年年底,年内涨幅或达到20%。
美债10年收益率也在持续上涨,预示着通胀的预期强烈,而商品是应对通胀较好的对冲工具。
那么,这轮商品牛市能涨多少,是否值得all in呢?
商品的运行逻辑
商品的价格基础端是供需关系,然后叠加一个库存和远期曲线结构,就基本形成了商品的价格框架。
商品在最开始的时候,最大的因素还是商品本身供需(真实需求)和库存的问题。
但是,自从商品的金融化——商品衍生品的诞生以来,能作为大类资产的某些商品已经带有了货币属性,从而投机性需求加了进来,在整个的供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金融和经济的本质,就是人在商业领域的准则和行为性的研究,而人制定的条款构架成为了商业社会的基本,而这些基本也就形成了金融和经济的运行轨迹。
格林斯潘老头子在第四次连任美联储主席后,随即允许了花旗旗下著名的商品期货交易部门Phibro(菲布罗)部门继续实物能源市场的交易。
而在此之前,银行控股公司法是禁止银行参与非金融领域业务的,受监管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只被允许交易大宗商品衍生品(如期货),但是不能交易实物。
有了现货交易(交割实物),配合资金优势和交易场所、规则(裁判)优势,商品的价格运行,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商品供需的市场行为了。
背后除了这些金融大鳄鱼的嘴里肉,还有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
在战后的历史中,有过两轮商品需求的超级周期。
第一轮,由日本的超级繁荣叠加亚洲四小龙驱动,需求结束后全球经济便陷入停滞状态中。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商品一直是讲的供给的故事,PPI的波动主要靠中东打打炮、轰炸轰炸南联盟等形式,以供给控制的方式玩耍。
直到第二轮,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经济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城市化的增量需求。
在中国三来一补加工厂+城市化建设驱动下,2003年国际铁矿石和铜价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涨价潮。
而在同样的时间点,格林斯潘或有意或无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也基本成型:全球银行业(当然没有中国)的大鳄们已经牢牢控制住了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这种一体化的结构根本就是宰羊专用。
坏坏的大鳄鱼们,用原有的“供给结构”的逻辑忽悠+引诱某大国上钩,做好套钓鱼剪羊毛。
英国商品研究所2004年11月预测,2005年全球铜供应将出现10万多吨的过剩;
2004年11月中旬举行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年会上,国际大投资银行也大多预测2005年铜价会下调,市场将继续过剩。
初成长的少年总是充满着活力,笃信着未来属于年轻人,属于自己。
呵呵,可每一个邓肯都会对詹姆斯说:“未来是你的”,然后拿掉他的总冠军。
2005年11月9日,国储局突然发布消息要卖铜压价:在此后短短的一个月内,国储局举行了四场现货铜拍卖会。
拍卖起价一次比一次高,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一次比一次大,其中,第三场拍卖起价上海、宁波地区为每吨37140元,但首批100吨的成交价格就达38120元/吨,拍卖价远高过市场的预期。
消息一经传出,沪铜期货和LME铜期货价格便快速上扬。
而2005年11月13日开始,才由外电披露(此时也是火上浇油,为了进一步逼仓国储局),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铜期货市场上通过LME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1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铜,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2005年12月21日。
每吨3100美元做空,而国储局的压价行为表明,在铜价4300多美元的时候,可能仍然还在顽强的空头之中,而这期间LME现货铜价一路攀升至2006年5月11日的8620美元,最后的缴枪投降损失多少,可以想象。
图片
在期货交易中的损失其实倒还是小事,比较致命的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在全球的产业链体系当中,通过跨国企业和国际分工,实际上形成了三级的格局:消费国、生产国和资源国。
这里面的消费国并不是没有生产部门,只不过把不核心的生产部门(苦力活)外包给了生产国而已,自己掌握着核心的技术和品牌,通过旗舰企业控制价值链顶端。
生产国不过是打工仔的角色而已,外包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打工仔挣了钱也就扩大了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双赢(当然消费国ROE高的多)。
欧美发达国家作为消费国,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通过发行美元债的方式给全球经济注入需求,直白的说就是欠债(杠杆)买生产国的产品。
生产国则拿着美元订单然后借贷美元,从资源国进口资源,生产成成品,然后出口给消费国换取美元,偿还负债。
贸易顺差的部分则是除去增加设备等生产性投资之外,主要购买美债——实现美元的回流。
资源国则收到生产国的美元后,或者预期需求增长用于增加矿业等资源开采投资(一般需要借贷),或者用于投资美债实现美元回流。
这里面实际上一般会形成一种双顺差的状态。
直白的讲就是:生产国把贸易挣的辛苦钱又低成本地借(购买美债)回给了消费国,而消费国虽然生产部门占比小,但是拥有跨国旗舰企业和全球投资,经常项目下的投资收益可是顺差大的很呢。
别看经常项目是逆差,实际上比你生产国挣钱多了。
在这种三级格局下,其实生产国是没有议价权的,挣的是加工费,自然最怕的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资源价格的上涨,就是产业链利润比例的重新分配。
最后我们遗憾的看到,在这轮金融大鳄主导的大宗超级牛市里,某国GDP增长是增长了,但那是营收啊,不是利润。
最后辛辛苦苦打工了这么久,可能挣的还没有躺着卖身的资源国(他们都是老美的小弟,包括最不要脸的澳大利亚)利润率高。
从2001年末中国加入WTO,取代原来的亚洲四小龙和日本,成为新一轮周期里的生产国这个时间点,和格林斯潘老头子放开银行大鳄的现货交易的时间点的匹配,不得不感慨:
有时候命运似乎早已被楚门前半生里的那个导演所预定:在规划你怎么生的同时,早就想好了怎么终结你的一切。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牛市”,可获得关于牛市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牛市”,可获得关于牛市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商品牛市正在汹涌袭来,各大机构包括高盛、惠誉、国泰君安等都在研报中表示强烈看多。那么,这轮商品牛市能涨多少,是否值得all in呢?
比如高盛,喊出“结构性牛市”启动的声音,其判断依据是美国的天量货币刺激计划正在被政府通过,经济受刺激后将对大宗商品形成更强大的需求。
惠誉在其最新展望中称,全球经济复苏将继续刺激工业金属需求,而供应仍将受限,工业金属价格短期内仍将大幅上涨。
国泰君安在3月3日的研报中也认为,大宗商品行情或至少持续到2021年年底,年内涨幅或达到20%。
美债10年收益率也在持续上涨,预示着通胀的预期强烈,而商品是应对通胀较好的对冲工具。
那么,这轮商品牛市能涨多少,是否值得all in呢?
商品的运行逻辑
商品的价格基础端是供需关系,然后叠加一个库存和远期曲线结构,就基本形成了商品的价格框架。
商品在最开始的时候,最大的因素还是商品本身供需(真实需求)和库存的问题。
但是,自从商品的金融化——商品衍生品的诞生以来,能作为大类资产的某些商品已经带有了货币属性,从而投机性需求加了进来,在整个的供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金融和经济的本质,就是人在商业领域的准则和行为性的研究,而人制定的条款构架成为了商业社会的基本,而这些基本也就形成了金融和经济的运行轨迹。
格林斯潘老头子在第四次连任美联储主席后,随即允许了花旗旗下著名的商品期货交易部门Phibro(菲布罗)部门继续实物能源市场的交易。
而在此之前,银行控股公司法是禁止银行参与非金融领域业务的,受监管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只被允许交易大宗商品衍生品(如期货),但是不能交易实物。
有了现货交易(交割实物),配合资金优势和交易场所、规则(裁判)优势,商品的价格运行,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商品供需的市场行为了。
背后除了这些金融大鳄鱼的嘴里肉,还有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
在战后的历史中,有过两轮商品需求的超级周期。
第一轮,由日本的超级繁荣叠加亚洲四小龙驱动,需求结束后全球经济便陷入停滞状态中。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商品一直是讲的供给的故事,PPI的波动主要靠中东打打炮、轰炸轰炸南联盟等形式,以供给控制的方式玩耍。
直到第二轮,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经济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城市化的增量需求。
在中国三来一补加工厂+城市化建设驱动下,2003年国际铁矿石和铜价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涨价潮。
而在同样的时间点,格林斯潘或有意或无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也基本成型:全球银行业(当然没有中国)的大鳄们已经牢牢控制住了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这种一体化的结构根本就是宰羊专用。
坏坏的大鳄鱼们,用原有的“供给结构”的逻辑忽悠+引诱某大国上钩,做好套钓鱼剪羊毛。
英国商品研究所2004年11月预测,2005年全球铜供应将出现10万多吨的过剩;
2004年11月中旬举行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年会上,国际大投资银行也大多预测2005年铜价会下调,市场将继续过剩。
初成长的少年总是充满着活力,笃信着未来属于年轻人,属于自己。
呵呵,可每一个邓肯都会对詹姆斯说:“未来是你的”,然后拿掉他的总冠军。
2005年11月9日,国储局突然发布消息要卖铜压价:在此后短短的一个月内,国储局举行了四场现货铜拍卖会。
拍卖起价一次比一次高,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一次比一次大,其中,第三场拍卖起价上海、宁波地区为每吨37140元,但首批100吨的成交价格就达38120元/吨,拍卖价远高过市场的预期。
消息一经传出,沪铜期货和LME铜期货价格便快速上扬。
而2005年11月13日开始,才由外电披露(此时也是火上浇油,为了进一步逼仓国储局),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铜期货市场上通过LME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1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铜,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2005年12月21日。
每吨3100美元做空,而国储局的压价行为表明,在铜价4300多美元的时候,可能仍然还在顽强的空头之中,而这期间LME现货铜价一路攀升至2006年5月11日的8620美元,最后的缴枪投降损失多少,可以想象。
图片
在期货交易中的损失其实倒还是小事,比较致命的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在全球的产业链体系当中,通过跨国企业和国际分工,实际上形成了三级的格局:消费国、生产国和资源国。
这里面的消费国并不是没有生产部门,只不过把不核心的生产部门(苦力活)外包给了生产国而已,自己掌握着核心的技术和品牌,通过旗舰企业控制价值链顶端。
生产国不过是打工仔的角色而已,外包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打工仔挣了钱也就扩大了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双赢(当然消费国ROE高的多)。
欧美发达国家作为消费国,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通过发行美元债的方式给全球经济注入需求,直白的说就是欠债(杠杆)买生产国的产品。
生产国则拿着美元订单然后借贷美元,从资源国进口资源,生产成成品,然后出口给消费国换取美元,偿还负债。
贸易顺差的部分则是除去增加设备等生产性投资之外,主要购买美债——实现美元的回流。
资源国则收到生产国的美元后,或者预期需求增长用于增加矿业等资源开采投资(一般需要借贷),或者用于投资美债实现美元回流。
这里面实际上一般会形成一种双顺差的状态。
直白的讲就是:生产国把贸易挣的辛苦钱又低成本地借(购买美债)回给了消费国,而消费国虽然生产部门占比小,但是拥有跨国旗舰企业和全球投资,经常项目下的投资收益可是顺差大的很呢。
别看经常项目是逆差,实际上比你生产国挣钱多了。
在这种三级格局下,其实生产国是没有议价权的,挣的是加工费,自然最怕的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资源价格的上涨,就是产业链利润比例的重新分配。
最后我们遗憾的看到,在这轮金融大鳄主导的大宗超级牛市里,某国GDP增长是增长了,但那是营收啊,不是利润。
最后辛辛苦苦打工了这么久,可能挣的还没有躺着卖身的资源国(他们都是老美的小弟,包括最不要脸的澳大利亚)利润率高。
从2001年末中国加入WTO,取代原来的亚洲四小龙和日本,成为新一轮周期里的生产国这个时间点,和格林斯潘老头子放开银行大鳄的现货交易的时间点的匹配,不得不感慨:
有时候命运似乎早已被楚门前半生里的那个导演所预定:在规划你怎么生的同时,早就想好了怎么终结你的一切。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牛市”,可获得关于牛市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牛市”,可获得关于牛市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请问股价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请问股价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股价的底层逻辑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和投资者情绪共同决定的。以下是股价底层逻辑的一些重要因素:1.基本面因素:公司的基本面表现,如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行业前景等,会对股价产生直接...
                                            
                                        
                                    
                                                                                中国最底层的是农民,炒股可以改变命运吗?
                                        
                                
                            
                                    你好,主要还是看你怎么操作股票了,多分析和总结经验
                                            
                                        
                                    
                                                                                北交所打新的底层逻辑和技巧
                                        
                                
                            
                                    北交所打新的底层逻辑在于分享优质企业的成长红利。北交所的企业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潜力大。技巧方面,要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包括盈利状况、行业前景等。同时,资金量和申购时间也可能有影响。我还...
                                            
                                        
                                    
                                                                                什么是交易的底层逻辑?
                                        
                                
                                                                                    
                                    交易的底层逻辑主要是基于市场供需关系、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来制定交易策略,以实现盈利的目标。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解释:1.市场供需关系:市场价格的涨跌取决于买卖双方的供需关系。如果买...
                                            
                                        
                                    
                                        百年大庆利好哪些相关股?名词解释
                                        
                                
                            
                                    对于2021年的建党百年大庆对于股市来说政策面对股市是有利的,从基本面来看,中国的资本市场愈来愈规范,近期央行对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相继进行行了下调,在一百周年建党大庆可以关注以下板块个股:1.文旅产业相关概念,建议关注西安旅游、桂林旅游,都是是红色文旅宣传个股。2.关注文化传媒板块,比如新华网等,主要是代国家进行文化、政策宣传。3.关注文化影视产业,比如中国电影,红色文化影视制作宣传的代表。...
                                                                                
                                    
                                        散户必看!银行股上涨的3个底层逻辑
                                        
                                
                                                        
                        第一个原因,其实是“跌无可跌”三年前我刚炒股时,总觉得银行股盘子大、涨得慢,根本不屑看。直到去年偶然翻到一组数据:当时A股银行板块平均市净率(PB)只有0.7倍,相当于用7毛钱就能买到1块钱的资产。我这才反应过来——市场对银行股的定价可能太悲观了。这就好比菜市场里,平时卖10块一斤的排骨突然打折到7块,大妈们肯定抢着囤。机构资金也是这个心态,特别是年底基金要保收益,与其冒险追高,不如捡点“便宜货”安全垫底。第二个关键推手是政策预期今年二季度开始,我发现朋友圈里的银行客户经理突然活跃...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17 2025-10-27 09:17
- 
                                    刚出!十五五目标藏4大投资机会,券商都在盯
                                     2025-10-27 09:17 2025-10-27 09:17
- 
                                    未来产业AI如何投资?20+人工智能ETF排名来啦~
                                     2025-10-27 09:17 2025-10-27 09:17

 
                        
 
                 
                                                             问一问
问一问 当前我在线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分享该文章
                     2529
2529 
                                 
                            
 
                     
                     
                     
                     
                     
                     
                     
   
                        